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预防性化疗是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可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感染率。为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WHO《结束忽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021—2030年被忽视热带病路线图》中设定的血吸虫病防控目标,2022年WHO发布了《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对血吸虫病化疗策略进行了较大调整。作为血吸虫病防控进程较快的流行国家,中国在70余年的血吸虫病防治历程中对化疗方案也进行了多次调整和修订。本文在回顾WHO和中国血吸虫病化疗策略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对中国现行化疗方案和《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中的化疗建议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今后贯彻实施WHO指南的化疗策略提出相应建议,为从事血吸虫病公共卫生援外工作者和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22年2月,WHO基于循证医学框架发布了《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以下简称WHO新指南),以指导血吸虫病流行国家和地区控制和消除这一公共卫生问题、促进阻断血吸虫病传播。WHO新指南以全健康理念为基础,提出了6项核心建议。本文旨在分析WHO新指南中的关键内容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适用性,阐释其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后续发展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控体系在实施层面上已基本体现全健康理念及其组成部分。基于WHO新指南,针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加强系统性框架建设,推动跨部门共识的形成,建立高级别领导小组;优化现阶段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中的人畜治疗措施;开发高敏感度和高特异度的检测工具和消除验证框架;通过整合其他寄生虫病防治项目,进一步推动血吸虫病和其他寄生虫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正处于从传播阻断迈向消除的关键阶段,同时也面临进一步压缩钉螺面积难度大、传染源控制成果不牢固、监测体系不完善、防治管理有所松懈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依据《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核心建议,结合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实际,对新时期我国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检测新技术研发、防治策略调整、防治能力维持和提高等提出了相应建议。要从全健康角度谋划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目标;要适时对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进程开展验证;要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因时因地调整防治策略,精准实施血吸虫病防治措施;要重视和加强高敏感度、高特异度检测工具的开发和应用,为消除血吸虫病提供技术支撑;要借鉴和吸收《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精髓,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促进我国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  相似文献   

4.
第二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论坛,于2017年9月21-23日在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成功举行。论坛以"实施精准防控,加快消除进程"为主题,围绕当前我国在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中面临的如何进一步完善血吸虫病精准防控理论和政策等三大宏观问题、如何实现针对残存传染源控制和传播风险监测的更精准化等六个技术难题展开了研讨,达成了"实施精准防控是实现我国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必由路径"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2023年6月16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多部门制定并印发了《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2023—2030年)》。该方案的实施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就该方案的出台背景、原则制定、目标设定、防治策略、保障措施、效果评估等进行解读,旨在指导基层科学规范开展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高质量推动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70年的积极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一方面要解决向消除血吸虫病进程迈进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要为全球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全球卫生安全服务。本文分析了全球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阐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血吸虫病防控合作的基础,剖析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控经验与技术输出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血吸虫病防控南南合作方式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2030年我国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达到消除标准的目标。2023年6月16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2023—2030年)》,对我国血吸虫病消除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明确部署。本文就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机遇进行了剖析,并就面临的挑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全国血吸虫病消除进程、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自2004年以来实施的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新策略,加速了我国血吸虫病控制进程。到2015年底,全国各流行县(市、区)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如期实现了《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提出的总体目标。我国于2014年及时提出了到2025年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要如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突破难点、精确定位防治靶点、实施精准防治,才能彻底消除导致血吸虫病复燃的潜在因素,保障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如期实现。精准血防是基于精准医学的理念,并将其引入我国血防工作而发展出来的血防工作新思路,是精准医学在血防工作中的理论创新。本文阐述了精准血防的概念、措施以及在我国消除血吸虫病工作的作用,指出开展精准血防的前提是不断提升基层防治队伍和综合防控能力,精准血防是继续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关键,精准血防是继续做好患者救治、把防治规划和措施落到实处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演变,并对各时期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作用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我国消除血吸虫病最后阶段应继续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并对这一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久远,分布范围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消除目标,仍面临诸多困难。本文回顾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进展,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如期实现消除目标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WHO关于2021—2030年被忽视的热带病防控路线图将疾病控制目标分成4个层级,分别是控制、作为公共卫生问题被消除、消除和根除。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被列为需要控制的疾病。总体上,我国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人群感染率呈低水平,流行程度呈明显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但消除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面临诸多挑战。在以往防控工作的基础上,还需在“全健康”理念下建立完整的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监测体系、更新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诊断标准、确立国家级治疗标准、提升跨学科和跨部门交流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筛查、心电图、影像学与病理学分析等临床医学领域,并有望实现血吸虫病精准防控。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应用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异位血吸虫病临床评估,晚期血吸虫病预后预测,钉螺、虫卵、毛蚴自动检测,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监测和药物发现等方面。本文对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血吸虫病防控领域的应用进展与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常州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为制订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0年常州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及相关部门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病情、螺情变化,评估综合治理措施实施效果。结果 2015—2020年,常州市累计开展血吸虫病血检查病112 061人·次,各年血检阳性率为0.15% ~ 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88.11,P < 0.05);粪检查病13 435人·次,未发现粪检阳性者;累计开展家畜查病5 840头·次,结果均为阴性,各年度家畜圈养率均为100%。累计查出有螺面积38.40 hm2,其中新发有螺环境8.97 hm2;累计解剖钉螺2 344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累计开展药物灭螺385.71 hm2,环改灭螺200.39 hm2,各年有螺环境活螺平均密度均低于0.1只/0.1 m2。2020年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100%。2015—2020年累计有374.06万人·次接受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结论 常州市已进入血吸虫病消除后监测巩固新阶段,但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仍然存在;今后应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以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14.
经过70多年的有效防治,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进入消除阶段,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强化血吸虫病监测响应、持续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防止疫情反弹。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消除血吸虫病干预措施亟待研究。本文在分析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不同阶段社会经济学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边际效益基本原理讨论不同阶段干预措施评价需求与优化策略间的关系,提出了如何利用边际效益原理优化防控方案,使血吸虫病防治成本发挥出最大边际效益,为我国最终消除血吸虫病提供最优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从传播控制、传播阻断迈向消除阶段。由于血吸虫病传播环节多、流行因素复杂,加之受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尚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及已经达到传播阻断甚至消除的地区,都面临出现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威胁,严重影响血吸虫病防治成效的巩固和消除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梳理历年发生的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分析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影响,并提出处置突发疫情、防止疫情回升为本阶段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建议进一步健全和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控制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发生及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为消除血吸虫病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While the distribution of schistosomiasis has changed over the last 50 years and there have been successful control programmes, the number of people estimated to be infected or at risk of infection has not been reduced. Today, 85% of the number of infected people are estimated to be on the African continent where few control efforts are made. In terms of disease burden, there is therefore a growing discrepancy between sub-Saharan Afric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WHO has now developed a dual strategy for the control of schistosomiasis: a strategy for morbidity control adapted to the public health context in high burden areas, and a strategy to consolidate control in areas where a low endemic level has been reached and elimination may be feasible. Related to this new vision, some research needs are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17.
疟疾曾给我国造成沉重的疾病、经济和社会负担。经过70余年的不懈努力,2021年6月我国通过了WHO无疟疾认证。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疟疾从控制到消除后各阶段的媒介按蚊控制策略,揭示了我国消除疟疾后面临的输入再传播风险及媒介按蚊防控挑战,强调了在消除疟疾后仍需做好媒介按蚊可持续精准控制,以巩固我国消除疟疾成果。此外,本文还提出应将我国成功的媒介按蚊控制策略、技术及经验向全球分享,以助力全球控制和消除疟疾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