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3篇
  免费   1022篇
  国内免费   480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309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074篇
内科学   773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725篇
特种医学   3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04篇
综合类   1793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474篇
眼科学   83篇
药学   520篇
  58篇
中国医学   1619篇
肿瘤学   17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385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699篇
  2013年   701篇
  2012年   878篇
  2011年   875篇
  2010年   645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板股韧带的MRI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板股韧带正常MRI表现 ,建立由它所致假撕裂与外侧半月板后角真撕裂的鉴别方法。资料与方法 采用 6 0侧正常膝进行矢状和冠状位MR扫描 ,观察板股韧带的MRI表现。结果 板股韧带显示率为88.3% (5 3侧 ) ,其中板股前韧带为 2 6 .7% (16侧 )、板股后韧带为 86 .7% (5 2侧 )和两条韧带同时存在为 2 3.3% (14侧 )。板股韧带在矢状像上表现为位于后交叉韧带前或后方的类圆形或短棒状低信号结构 ,而在冠状像上表现为自外侧半月板后角至股骨内侧髁外侧面的条带样低信号结构。在矢状像上 ,5 2 .8% (2 8/5 3)板股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后角之间显示出一线样高信号 ,被称为假撕裂 ,易与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混淆。但假撕裂仅有两种走行方向即后下斜行 (2 1/2 8)或垂直方向 (7/2 8)。结论 根据假撕裂位置、方向以及冠状像和连续矢状面的观察 ,可正确区分外侧半月板后角真假撕裂  相似文献   
32.
经单侧椎板开窗夹闭硬脊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经单侧椎板开窗入路夹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6例经脊髓MR和脊髓血管造影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经单侧椎板开窗夹闭瘘口的临床资料。结果  5 4例患者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 ,显示瘘口全部消失。 38例患者术后 6个月行脊髓MR复查 ,显示脊髓周围的血管流空影完全消失 ,T2 像髓内高信号影消失或明显减少。 5 4例患者获随访 ,随访时间 3~ 36个月 ,2 4例症状完全消失 ,2 7例症状改善 ,3例无变化。结论 经单侧椎板开窗夹闭瘘口的手术方法是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1-40诱导THP-1细胞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THP-1细胞iNOS表达,以Griess法测定细胞上清中NO的浓度。结果Aβ模型组iNOS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甙可明显减少THP-1细胞iNOS的表达和NO的产生(P<0.05)。随着人参皂甙剂量的增大,人参皂甙可引致THP-1细胞iNOS的表达和NO的产生明显减少(P<0.05),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人参皂甙可抑制THP-1细胞iNOS的表达,进一步影响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34.
皮质发育不良导致的难治性部分性癫癎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病理表现为皮质发育不良的难治性部分性癫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6例手术切除癫癎灶后,病理证实为皮质发育不良的难治性癫癎病例的影像学和脑电图表现以及手术疗效等资料,分析此类癫癎的临床特征。结果在46例中,癫癎灶的病理类型为轻度皮质发育不良10例、Ⅰ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25例、Ⅱ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5例、伴有胚胎发育障碍性神经上皮瘤和神经节胶质瘤的分别为4例和2例。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可以发现局灶性皮质异常的12例(26.1%),海马硬化10例(21.7%),未见明显异常的24例(52.2%)。在发作间期,60.9%的病例为区域性的癎性放电,45.7%的病例表现出节律性癎样电活动。手术切除癫癎灶后,69.6%的病例发作消失。结论皮质发育不良约占MRI阴性表现的难治性癫癎病例的50%,以Ⅰ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最为常见,发作间期脑电图常常显示节律性癎样电活动。  相似文献   
35.
3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3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1)脑血管梅毒1例,脊髓痨2例;(2)3例血和脑脊液的梅毒抗体均为阳性;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加、细胞数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3)脑血管梅毒患者MRA及DSA显示左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左大脑前动脉及左大脑后动脉通过皮层支向左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代偿供血;(4)2例脊髓痨患者头颅及胸髓MRI无特殊发现,肌电图及周围神经活检不支持周围神经受损。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其分型密切相关;首诊易误诊。临床表现及血和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6.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异常肌反应监测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在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以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24例面肌痉挛患者接受了术中AMR监测的研究,麻醉诱导后不使用肌松剂。采取刺激面神经颧支,记录同侧颏肌电反应的方法,分析AMR监测结果与术后疗效的关系。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均记录到特征性的AMR波形。面神经根减压后AMR消失20例,AMR未消失4例。AMR消失的20例患者术后1周17例患者面肌痉挛消失,随访结果20例患者面肌痉挛消失。术中AMR未消失的4例患者术后1周1例患者面肌痉挛消失,随访结果2例患者面肌痉挛消失。经统计学分析AMR消失组的疗效明显好于AMR未消失组。结论术中AMR监测有助于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即刻减压效果,有助于判断手术的预后,能够显著提高面肌痉挛患者手术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人胚胎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神经干细胞的自主分化特性。观察额叶皮层神经干细胞和海马神经干细胞特性的异同。方法 从人胚胎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分别分离提出神经干细胞,经无血清体外培养、扩增,形成神经球。神经球贴壁进行不加诱导剂的自主分化。采用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使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分裂增生的细胞,观察细胞的分裂增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的自主分化能力,比较额叶皮层和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特点。结果 从人胚胎额叶皮层和海马分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能力,额叶皮层神经干细胞的细胞倍增时间为3.9d,海马神经干细胞的细胞倍增时间为3.2d。细胞贴壁分化后出现Nestin、GFAP、Tuj-1表达阳性的细胞。皮层和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产生的Tuj-1阳性细胞分别是40.7%和19.3%;皮层和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产生的GFAP阳性细胞分别是59.3%和80.7%。结论 分离培养的额叶皮层和海马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可以向神经元、胶质细胞分化。额叶皮层神经干细胞与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倍增时问、自主分化特点和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比率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38.
复方通络中药改善肥胖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通络中药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的干预效应,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分辨血管超声检查选择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以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率(FMD)表示]肥胖患者(65例),随机分为通络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辛香疏络2号胶囊,3g/次,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淀粉胶囊,3g/次,每日3次。共用药12周,分别测定用药前后FMD、肱动脉内径(D0),同时检测辛香疏络2号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D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TC、TG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复方通络中药辛香疏络2号胶囊可明显改善肥胖患者血管内皮障碍,调节血脂可能是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9.
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0例急性(发病5d内1非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监测血糖7-14d,比较高血糖及正常血糖两组患者年龄、糖皮质激素、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等对血糖的影响。结果高血糖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为4.77±2.11,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的3.36±2.36(P〈0.05),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高血糖组为16.23+5.40,也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的12.43±3.83,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HS和APACHEⅡ升高可能是ICU非糖尿病卒中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天麻舒心颗粒降压及改善颈动脉重构的疗效。方法5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天麻舒心大、中、小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1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天麻舒心浸膏液、卡托普利片、蒸馏水。2周测量1次鼠尾动脉收缩压;3个月后,观察每组左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腔径、IMT/腔径及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结果给药12周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SHR左颈动脉IMT、PRA、AngⅡ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01)。随着鼠龄的增加,天麻舒心各组血压虽有所上升.但上升的幅度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天麻舒心颗粒治疗高血压病确实有效,而且能通过改善动脉重构,减轻甚至逆转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