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9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9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应用四氯化碳(CCl4)联合苯巴比妥及乙醇的方法,以期建立稳定性、均一性、重复性良好且成模率较高的大鼠肝硬化腹水模型,为相关血浆蛋白制品的药效学评价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橄榄油,正常饮水;模型组分为CCl4组、CCl4+苯巴比妥组、CCl4+乙醇组、CCl4+苯巴比妥+乙醇组,每组20只,给予不同饮用水处理,腹腔注射40%CCl4橄榄油混合液。各实验组腹腔注射剂量均为2 ml/kg,每周注射2次,共12周。建模过程中,定期测量体质量和腹围,采集静脉血监测肝功能指标和血浆胶体渗透压(COP)。建模结束后,随机处死各组大鼠,取肝右叶组织进行病理学鉴定。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各模型组在建模的第8~12周先后出现符合筛选标准的模型。其中,第8周时,CCl4+苯巴比妥+乙醇组大鼠开始出现腹水阳性体征,个别达到建模标准;第9周时,CCl4+苯巴比妥组和CCl4+乙醇组均有符合要求的模型产生;CCl4组至第10周时开始出现建模成功的大鼠。至12周建模结束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体质量、腹围、肝功能指标、COP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CCl4+苯巴比妥+乙醇组的差异最为明显。各模型组的成模率分别是65%、75%、75%和80%。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学切片,可见假小叶形成等典型的肝硬化形成特征。结论四氯化碳联合苯巴比妥与乙醇诱导大鼠肝硬化腹水动物模型较传统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动物的成模率,缩短建模周期。  相似文献   
82.
医用敷料是关乎公众健康的重要产品,近年来新产品层出不穷,然而由于缺乏研发和上市前评价相关技术指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类产品的研发及上市.由此,本文就医用敷料研究进展及其安全有效性研究要点进行了简述,以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埃坡霉素D在人尿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方法:受试者6名静脉滴注埃坡霉素D,收集0~72h尿样,经SPE固相萃取小柱分离纯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LC—MS^n)对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空白尿样和给药后的尿样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和选择离子扫描色谱图,分析可能的代谢产物。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主要依据代谢产物的各级质谱图与原药的各级质谱图的相关性推断所得。结果:在人尿中共检测到11种主要的代谢产物,根据所提供的代谢产物标准品鉴定出3种代谢产物的结构,代谢方式主要有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结论:本方法选择性好,为深入研究埃坡霉素类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规律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大鼠BMSCs在颅内的分布及向肿瘤的趋化能力.方法 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检测其表面抗原,并构建稳定表达海肾荧光素酶(RL)的BMSCs(BMSCsRL);采用立体定向手术,在Fischer大鼠脑实质接种PKH26标记的9L胶质瘤细胞:接种胶质瘤细胞后7d应用立体定向仪于胶质瘤对侧脑实质接种BMSCsRL.通过Xenogen活体动物体内成像系统监测BMSCsRL在颅内的分布情况,同时通过Transwell板观察体外BMSCs向肿瘤迁移的情况.结果从大鼠骨髓分离的BMSCs的CD90和CD44阳性率为99%;BMSCs有向肿瘤组织趋化的能力,体外实验发现迁移的细胞数量随9L细胞的增多而增多,在体实验中通过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观察到在接种后0,7,14 d BMSCs向肿瘤组织迁移,且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交界处最为明显.结论 BMSCs对胶质瘤有明显趋化性,能从远处向胶质瘤组织迁移并定位于其中,提示BMSCs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细胞载体用于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85.
目的摸索并建立表皮干细胞Oct4基因的非转基因诱导方法。方法采用RT-PCR方法 ,检测经6-氨基己酸刺激48h后表皮干细胞Oct4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 6-氨基己酸能有效激发表皮干细胞Oct4基因的转录。结论 RT-PCR方法检测表皮干细胞Oct4基因转录水平变化的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实验步骤简单,是初步筛选诱导基因转录表达小分子化合物的实用方法 。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行紫杉醇动员的26例乳腺癌患者,紫杉醇(PTX,175 mg/m2 持续静脉滴注24 h)化疗后,白细胞降至1.0×109/L左右时使用rhG-CSF 5 μg /(kg·d) 动员至采集结束。并进一步分析患者年龄,化疗后白细胞最低数,采集前各类血细胞数,术后分期以及既往化疗等因素对采集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CD34+细胞数的影响。结果白细胞计数于紫杉醇化疗后中位7d降至1.0×109/L 左右,皮下注射rhG-CSF中位4d进行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总MNC平均(7.89±1.45)×108/kg,采集总CD34+细胞平均(4.88±1.54)×106/kg。年龄与采集CD34+细胞数显著相关。而其他因素对MNC及CD34+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TX(175 mg/m2 持续静脉滴注24h)联合rhG-CSF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动员的有效安全方案。患者年龄显著影响CD34+细胞的采集数量。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 :人蛋白C具有重要的抗凝功能 ,与复发性血栓性疾病、蛋白C缺陷症、创伤等有重要关系。血源蛋白C成本高、工艺复杂且存在纯度、稳定性、安全性等问题 ,研制重组人蛋白C具有必要性。目前尚无此类产品上市。本研究拟从人肝细胞中克隆蛋白C的cDNA ,构建人蛋白C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 ,实现重组人蛋白C在CHO dhfr 中的表达。方法 :用RT_PCR从人胎肝细胞mRNA中扩增人蛋白C的全长cDNA片段 ,将之克隆入pGEM_T载体并测序。目的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CHO dhfr 细胞 ,G4 18筛选抗性克隆。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HitrapQ进行色谱纯化。表达产物经蛙蛇蛇毒激活后以APTT法测定抗凝活性。结果 :RT_PCR扩增到长 1386bp的DNA片段 ,序列与已报道的人蛋白C一致。所构建的表达质粒pIREShPC转染CHO dhfr 细胞 ,经G4 18加压筛选得到 7株表达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发现表达产物能与抗人蛋白C单克隆抗体结合 ,相对分子质量与人蛋白C一致。HitrapQ纯化重组蛋白回收率 >6 0 %。表达产物抗凝活性略低于天然人蛋白C。  相似文献   
89.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EN病毒D和H亚型方法的建立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N病毒(SENV)是新近发现怀疑与输血相关的non-A-E型肝炎有关的一种病毒.我们实验室首次证实在我国也存在SENV感染[1],为进一步了解其致病性,我们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参考已发表的文献[2]及基因序列,建立了两种特异性检测SENV-D和SENV-H的套式PCR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培育具有G418抗性的HEK2 93细胞 ,用于建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感染人HEK2 93细胞的模型。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 ,将含有neo基因的质粒pIRESneo导入HEK2 93细胞中 ,利用G418的选择特性 ,对转染细胞进行压力筛选 ,并对其进行了PCR鉴定。结果 经 6 0 0 μg ml的G418压力筛选后 ,获得了抗性细胞克隆。抗性细胞的形态和生长速度与筛选前细胞没有差异 ,特异性核苷酸引物检测抗性细胞基因组DNA ,可以扩增出对应的核苷酸片段。结论 成功地培育了G418抗性HEK2 93细胞 ,为建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感染人HEK2 93细胞的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