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5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内分泌治疗耐药型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入组18例依维莫司治疗的多线治疗患者的资料;依维莫司用量为10 mg/d ,随患者口腔溃疡程度调整剂量为5 mg/d或隔日5 mg ,联合依西美坦25 mg/d治疗者12例,联合来曲唑2.5 mg/d者3例,联合氟维司群每个月500 mg者3例(第一个月为500 mg分2次);每两个月评估一次疗效,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的治疗时间为1~14个月;3例患者治疗1个月,其中1例因骨髓抑制停药,2例因费用停药。15例患者可评估疗效,4例(26.7%)获得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4例(26.7%)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7例(46.7%)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6.5个月(2~14个月)。呼吸困难4例(2例出现肺间质病变,其中1例为严重病变);几乎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其中2例为4级的严重口腔溃疡伴发热;仅1例患者未减量,其余均因口腔溃疡导致依维莫司减量。结论经多线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后,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仍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谨慎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局部胸壁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54例术后以胸壁复发为首发转移部位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项临床和病理因素同局部控制率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并搜索万方及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54例患者原发肿瘤术后无病生存期(DFS)为4~277个月,中位DFS为50个月。单纯胸壁转移患者局部复发后无进展生存期(PFS)2~120个月,中位PFS为21个月。单纯胸壁转移组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原发肿瘤病理类型、脉管癌栓情况、激素受体水平、HER2表达情况是原发肿瘤术后DFS及OS的相关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脉管癌栓情况、术后辅助放疗、辅助内分泌治疗及原发肿瘤术后DFS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将增加远处转移及死亡风险,明确高复发风险因素,采取全身综合治疗及局部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4.
5.
背景与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迄今发现的抗原呈递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近年来以DC为基础的肿瘤基因免疫治疗研究倍受瞩目。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以其高效和良好的靶向性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本实验拟制备携带人AFP和SLC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于体外感染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DC,诱导DC产生特异性抗肝癌细胞免疫作用,观察其对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化疗和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肝癌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血细胞分离机采集CD34+造血干细胞,IL-4、GM-CSF联合TNF-α刺激CD34^+细胞分化为DC。并检测经Lenti-AFP/Lenti-SLC转染致敏后的DC对CTL增殖的影响,并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结果:经细胞因子刺激诱导培养的DC具有典型的分枝状突起,高表达CD1a、CD11c、CD80和CD86。MTT法检测Lenti-AFP/Lenti-SLC抗原冲击的DC能明显诱导CTL增殖。此CTL对表达AFP的肝癌细胞株HepG2的杀伤率显著性高于未转染DC组和无DC组(P〈0.05和P〈0.01),效靶比为50:1时杀伤效应达到最高峰(P〈0.01)。结论:Lenti-AFP/Lenti-SLC抗原转染的DC在体外可诱导同种CTL产生和增殖,后者对AFP阳性肝癌细胞株具有特异性杀伤效应,该方法为肝癌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依西美坦为甾体类芳香化酶灭活剂,能不可逆地结合到芳香化酶与雄激素底物的结合位点上,引起酶永久失活,阻断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依西美坦对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具有明显的疗效,且有研究表明,依西美坦与其他内分泌药物包括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之间无明显交叉耐药反应。本研究旨在评价依西美坦在采用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雌激素(estrogen receptor,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或不明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且均为既往接受过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进展的患者,口服依西美坦,1次/d,每次25mg,28d为1个周期,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33例患者中,无CR病例,PR2例(6.0%),SD19例(57.6%),其中稳定持续时间≥24周者13例,PD12例(36.4%),有效率(CR+PR)为6.0%,临床获益率(CR+PR+SD≥24周)为45.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9个月(1~29.3个月)。年龄≥60岁患者的临床获益率高于年龄〈60岁患者,既往未接受过化疗(不包括辅助化疗)患者出现进展的比例低于接受过化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西美坦在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绝经后内分泌治疗反应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危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并发热的发生率、感染及病原菌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2004-07-2009-04我科高危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进行大剂量化疗病例共145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高危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97.2%(141/145).发热的发生率57.2%(83/145),持续(3.37±1.77)d.发热组和未发热组的中位最低中性粒细胞数分别为0.000×109L-1和0.026×109L-1,x2=4.563,P=0.033;平均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分别为4.75和3.26 d,t=4.409,P=0.000.微生物学证实的感染病例占8.4%(7/83),临床诊断的感染病例占56.6%(47/83),不明原因发热病例占34.9%(29/83).常见感染部位咽、口腔和舌体病例占28.9%(24/83),胃肠道病例占24.1%(20/83).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42.9%,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有效率为100.0%.结论:高危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大剂量化疗后具有极高的粒细胞缺乏症和发热的发病率,多于1周内出现,持续3~4 d.消化道是其常见感染部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剂量多西他塞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恶性实体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入组,第一天采用多西他塞120mg/m2经静脉持续滴注3小时,在白细胞1.0×109/L左右时每天给予G-CSF5μg/kg,分早晚两次皮下注射,直至采集结束。结果在给予多西他塞后平均第(6.47±1.01)天白细胞降至1.0×109/L,皮下注射G-CSF平均(3.50±1.01)天即多西他塞动员后平均第(9.97±1.03)天开始外周血造血干/组细胞单采,每人每天采集一次,采集两天,共获CD34+细胞中位数3.49×106/kg(1.71×106~16.69×106/kg),其中CD34+细胞>2.0×106/kg的患者25例。不同采集时间获CD34+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1)。6例发生关节轻度疼痛,3例轻度腹泻,1例口腔粘膜炎。结论多西他塞120mg/m2联合G-CSF5μg/kg是恶性实体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干/祖细胞的有效安全方案。  相似文献   
9.
乳腺正常发育需要多种内分泌激素的共同作用 ,如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 ,其中雌激素是已知的最强的乳腺细胞促分裂因子 ,临床发现去除雌激素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现有的内分泌治疗手段的目的者是抑制 ,去除或干扰雌激素的作用。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无论在术后辅助治疗 ,还是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解救治疗中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 内分泌治疗方法1.1 卵巢去势 :三种去势方法中 ,手术去势通过去除卵巢生成的雌激素和雌激素前体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见效快 ,但需手术 ,同时迅速出现绝经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行紫杉醇动员的26例乳腺癌患者,紫杉醇(PTX,175 mg/m2 持续静脉滴注24 h)化疗后,白细胞降至1.0×109/L左右时使用rhG-CSF 5 μg /(kg·d) 动员至采集结束。并进一步分析患者年龄,化疗后白细胞最低数,采集前各类血细胞数,术后分期以及既往化疗等因素对采集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CD34+细胞数的影响。结果白细胞计数于紫杉醇化疗后中位7d降至1.0×109/L 左右,皮下注射rhG-CSF中位4d进行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总MNC平均(7.89±1.45)×108/kg,采集总CD34+细胞平均(4.88±1.54)×106/kg。年龄与采集CD34+细胞数显著相关。而其他因素对MNC及CD34+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TX(175 mg/m2 持续静脉滴注24h)联合rhG-CSF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动员的有效安全方案。患者年龄显著影响CD34+细胞的采集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