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1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9篇
药学   8篇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HIV感染急性期及慢性期T淋巴细胞对HBV反应能力的差异。方法 入组合并HBV感染的HIV感染急性期患者10例,合并HBV感染的HIV感染慢性期患者15例,分析HBV DNA与HIV RNA及CD4+ T细胞之间的相关性;收集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HBsAg重叠肽刺激培养后检测CD4+ T细胞及CD8+ 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 HBV DNA水平与HIV RNA水平呈正相关(r=0.502,P=0.011),HBV DNA水平与CD4+ 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09,P=0.042)。HIV感染急性期患者经HBsAg重叠肽刺激后CD4+ T细胞及CD8+ 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分别为9.1%±3.9%及4.4%±1.8%)明显高于HIV感染慢性期患者(分别为5.7%±2.5%及2.7%±1.4%)。结论 HIV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在HIV感染急性期对HBV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HIV感染慢性期,本研究为探究HIV感染不同时期对HBV清除能力差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待排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体会,提高COVID-19的诊断技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COVID-19待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流行病学史,以及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T、CRP、LDH、胸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 HRCT)等检查结果。结果 本研究的53例COVID-19待排患者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53.5±8.4)岁。首诊时病程为1~12 d不等,病程中位数4 d。所有患者均否认COVID-19流行病学史。21例患者具有慢性基础病。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乏力、咳嗽、咳痰、咽痛等。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减少;部分患者LDH、ALT、CK升高。胸部HRCT均呈现多发小斑片影、磨玻璃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53例患者均经间隔至少24 h的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排除COVID-19,诊断为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经治疗后患者无发热及呼吸道症状。结论 COVID-19待排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肺部影像学与COVID-19相似,与CAP鉴别亦缺乏特异性;结合流行病学史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可以提高COVID-19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3日—4月7日于我中心住院治疗的62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1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治疗;同时,根据患者临床分型对上述患者实施非重症组与重症组亚组分析。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非重症组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重症组患者中,治疗组核酸转阴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3.62±2.12 )d vs.(9.25±0.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腹泻发生率为46.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为轻到中等程度腹泻,经对症治疗后腹泻症状消失。结论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新冠肺炎非重症患者效果不明显,治疗重症患者,核酸转阴时间更长,虽临床应用总体安全性较好,但存在腹泻等不良反应,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其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构建合适的尤其是与人RA发病相似的动物模型在研究RA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所构建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所选择的大小鼠品系和方法很多,各种动物模型都有其各自的侧重点。现针对所报道的RA有关的趋于成熟与稳定的大小鼠动物模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是一种多发于儿童肾脏和胆道系统的严重单基因遗传病[1],以肝门静脉系统发育不全为特征,包括胆管板重塑缺陷、胆管增生和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CHF)[2-4]。ARPKD发病率为1∶20 000~40 000,属罕见病[5],合并CHF的发病率更低。本文将一家系(3姐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HCV感染者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治疗的应答特点和长期预后.方法 纳入2016年7月—2017年3月就诊于我中心的慢性HCV感染者127例,其中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85例,代偿期肝硬化(compensated-liver cirrhosis,CLC)患者3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decompensated-liver cirrhosis,DLC)患者10例.DAA治疗12或24周.比较3组患者HCV RNA转阴时间、停药后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12,SVR12)率以及停药后2年的转归情况.结果 所有CHC、CLC、DLC患者均完成DAA治疗.CHC、CLC和DLC患者的SVR12率分别为98.82%(84/85)、96.88%(31/32)和100%(10/10);CHC患者HCV RNA转阴时间明显早于CLC和DLC患者(P均<0.05).在2年随访期间,1例CLC患者发生病毒学复发,2例DLC患者分别出现肝功能恶化和肝细胞癌.结论 目前常用的DAA治疗方案对CHC、CLC和DLC的患者均有高效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并且SVR12率在96%~100%之间,有很高治愈率.对于肝硬化患者停药后仍须监测肝癌的发生或个别病例HCV复发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血标本的检验结果是制定正确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准确的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此在临床上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十分重要,是临床上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被采血者准备条件、采集操作规范、采集标本用品、送检规范等影响标本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及加强采血前宣教,提高护士专业技能,完善操作及送检流程,更新并采用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等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的对策,并进一步对医疗护理质量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HIV感染急性期及慢性期T淋巴细胞对HBV反应能力的差异.方法 入组合并HBV感染的HIV感染急性期患者10例,合并HBV感染的HIV感染慢性期患者15例,分析HBV DNA与HIV RNA及CD4+T细胞之间的相关性;收集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HBsAg重叠肽刺激培养后检测CD4+T细胞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 HBV DNA水平与HIV RNA水平呈正相关(r=0.502,P=0.011),HBV DNA水平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09,P=0.042).HIV感染急性期患者经HBsAg重叠肽刺激后CD4+T细胞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分别为9.1%±3.9%及4.4%±1.8%)明显高于HIV感染慢性期患者(分别为5.7%±2.5%及2.7%±1.4%).结论 HIV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在HIV感染急性期对HBV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HIV感染慢性期,本研究为探究HIV感染不同时期对HBV清除能力差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前期微泡增强的高声压脉冲超声空化作用致兔肝血流灌注降低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高声压超声辐照对兔肝细胞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 AQP 4)及钠钾ATP酶(Na+-K+ ATPase)表达的影响作用,通过检测不同辐照时间作用后AQP 4及Na+-K+ ATPase蛋白表达量的改变,从而探究水分子转运相关蛋白表达与肝细胞肿胀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1只,随机分入空白对照组(n=5)及不同辐照时间组:T1组(辐照时间1 min,n=12)、T5组(辐照时间5 min,n=12)及T10组(辐照时间10 min,n=12)。T1、T5及T10组动物采用高峰值负压(P=2.0 MPa)超声脉冲联合经静脉脂质微泡注射进行肝脏超声空化辐照处理,超声辐照后获取肝脏组织标本;空白对照组动物仅行开腹手术获取肝脏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AQP 4及Na+-K+ ATPase蛋白表达分布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各组AQP 4及Na+-K+ ATPase蛋白表达量。结果:超声辐照治疗后各治疗组AQP 4及Na+-K+ ATPase强阳性表达细胞较空白对照组数量增多、分布范围广泛;T1、T5及T10组AQP 4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提示T1、T10组与T5组AQP 4蛋白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组和T10组之间AQP 4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组及T10组Na+-K+ ATPase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T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声压脉冲超声空化作用在引起正常兔肝组织水肿的同时可引起AQP 4及Na+-K+ ATPase蛋白表达量的增加,超声辐照时间的长短对蛋白表达量的增加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总结1例乳腺癌老年患者愈后发生难治复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行12次微移植术的护理经验。给患者回输2次新鲜造血干细胞及10次冻存造血干细胞的微移植治疗。积极给予抗感染、抗凝治疗,从健康供者的选择、动员、回输干细胞至粒缺期并发严重的耐药菌感染、针刺操作后导致的严重淋巴回流受阻及高凝状态时出现的导管堵塞,给予对症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和心理护理后,患者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