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8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其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构建合适的尤其是与人RA发病相似的动物模型在研究RA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所构建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所选择的大小鼠品系和方法很多,各种动物模型都有其各自的侧重点。现针对所报道的RA有关的趋于成熟与稳定的大小鼠动物模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多种肝脏疾病中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 OBI)检出率,并探讨OBI患者HBV S基因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 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91 037例HBV感染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出OBI患者并扩增其HBV S基因序列,分析其HBV S基因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特点。结果 91 037例住院患者中OBI总检出率为0.53%(487/91 037),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OBI检出率最高(9.26%,130/1404),肝硬化患者中OBI检出率最低(0.26%,78/29 921)。62例OBI患者组与124例非OBI患者组相比,OBI患者组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总体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59.68% vs. 35.48%;P<0.05);OBI患者组MHR多个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的联合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43.55% vs. 22.58%;P<0.05);其中,sT118K、sK122R和sV168A 3种单点突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结论 本研究显示临床HBV感染患者中有较高的OBI检出率,而且不同肝脏疾病中OBI检出率不同。此外,HBV S基因MHR的免疫逃逸相关突变与临床实践中OBI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新突发传染病信息采集快捷数据库系统。方法基于B/S网络架构,以ASP.NET语言设计系统功能,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实现快速建模和快捷数据采集功能。结果通过模板自由快速创建系统,实现信息数据的快速采集和统计分析,以及为第三方统计分析软件提供数据源功能。结合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对数据库的要求,实现了后台修改痕迹核查功能,双人双录入及自动核查功能,不同权限管理功能等。结论该系统可根据新突发传染病的疾病信息采集需求迅速建库,实现诊治信息的迅速采集、存储及分析,为循证诊治提供支持,并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安全、保密、规范的数据库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肝病人群中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epatitisB virus infection,OBI)患者HBVS基因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MHR)的突变特点及突变病毒株的致瘤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清库中收集的10359例样本及其患者临床资料,分析OBI检出率及其HBVS基因MHR突变特点。通过细胞增殖、平板克隆、细胞划痕、细胞小室迁移和细胞周期等实验方法,分析1株典型的新型突变病毒株的致瘤性。结果 筛查出血清HBsAg阴性及HBVDNA阳性的OBI患者14例,OBI检出率为0.191%(14/7323)。14例患者中检出9种MHR突变类型,其中新发现126-127“RPCMNCTI”插入和F161S2种突变。细胞肿瘤表型实验结果显示,与空载体对照组和野生组细胞相比,突变组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均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肝病人群中有较高的OBI检出率,且多数患者可检出文献报道的OBI相关突变。HBVS基因126-127“RPCMNCTI”插入新型突变具有促进肿瘤生长的细胞生物学特点,可能会增加慢性HBV感染患者向肝癌进展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具有起病隐袭、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等特点,一经发现已发展至中晚期,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检测技术的构建与应用,HCC的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效果有了显著提升,大大提高了HCC患者生存质量。本文就近年来HCC的诊断、疗效及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分析HCC不同标志物的功能作用,为HCC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钧  刘妍  徐东平 《传染病信息》2019,32(5):390-393,398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 OBI)是公共健康的一大难题,也是全球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由于目前检测方法以及临床实际问题的限制,不同研究中对于OBI的定义也不同。OBI的存在会影响临床诊断和输血安全,且OBI在临床高危人群中有再激活的风险,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本文就近年OBI定义和不同人群流行率、OBI发生机制以及临床意义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药效学检验与预测模型。方法本次实验选择了MHCC97-H细胞(高侵袭性的HCC细胞系)建立了裸鼠皮下肿瘤模型、肝脏原位接种HCC组织模型、肝门静脉注射HCC细胞模型;选取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sorafenib)、阿帕替尼(apatinib)以及安罗替尼(anlotinib)为模式药物;裸鼠灌胃给予2 mg·kg^-1的索拉非尼、阿帕替尼以及安罗替尼进行治疗后,确定这些分子靶向药物对不同肿瘤模型的抗肿瘤作用,计算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结果索拉非尼、阿帕替尼以及安罗替尼均能够显著抑制不同模型中MHCC97-H细胞的生长,阿帕替尼以及安罗替尼的作用较优于索拉非尼。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疗效预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 OBI)是公共健康的一大难题,也是全球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由于目前检测方法以及临床实际问题的限制,不同研究中对于OBI的定义也不同。OBI的存在会影响临床诊断和输血安全,且OBI在临床高危人群中有再激活的风险,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本文就近年OBI定义和不同人群流行率、OBI发生机制以及临床意义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危险因素及AKI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5年8月在我中心进行肝移植手术患者,排除术前AKI患者,共入组469例,对该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影响AKI的危险因素及术后4周时的转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46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AKI者274例(AKI组),无AKI者195例(非AKI组),发病率为58.4%。受体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术前肌酐水平、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下腔静脉阻断时间、术后乳酸峰值、术后AST峰值等均是发生AKI的危险因素。术后4周AKI组20.4%患者肾功能仍然异常,病死率为3.6%,较非AKI组明显升高(P=0.027)。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AKI的影响因素较多,受体BMI、术前肌酐水平、阻断下腔静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乳酸峰值、术后AST峰值均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4周AKI组患者肾功能异常及病死率较非AKI组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的疗效差异。方法 基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前期研究构建的水痘治疗信息数据库,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比较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的疗效差异。结果 符合研究入组条件的患者共计123例,其中38例应用更昔洛韦注射液,85例应用阿昔洛韦注射液。2组患者在痊愈时间、发热时间方面的治疗效果,经单因素分析(痊愈时间Z=0.874,P=0.382;发热时间Z=0.857,P=0.391)、log-rank分析(痊愈时间P=0.997;发热时间P=0.613)及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分析(痊愈时间HR=1.002,95%CI:0.559~1.798;发热时间HR=0.715,95%CI:0.417~1.227)提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的疗效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有待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