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2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15篇
口腔科学   95篇
临床医学   579篇
内科学   251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34篇
外科学   497篇
综合类   1223篇
预防医学   172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2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72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儿童感染报告病例日益增多。为进一步做好COVID-19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文件,结合上海市实际情况,上海市儿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特制定防控工作指导性意见,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管理,预检分诊管理,发热门诊、疑似或确诊病例隔离观察区管理,普通儿内科病房管理,特殊操作及辅助检查流程等方面的细则,以期有效降低儿科诊疗工作中的感染和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人尿源干细胞(human urine-derived stem cells,hUSC)在不同成肌诱导液中的体外成肌分化能力及效果。方法 提取正常成人志愿者新鲜尿液,经体外培养、扩增、流式细胞术鉴定后,用4种不同配方的成肌诱导液分别诱导 hUSC 向骨骼肌细胞分化。在诱导第28天,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成肌分化特异基因结蛋白(desmin)和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C)的表达量。结果 hUSC的细胞表面标物CD29、CD44、CD73和CD90 为阳性,CD34、CD45为阴性,提示其为间充质来源。hUSC 在A、B、C、D 成肌诱导液中诱导培养 28天后,细胞伸展变长,呈现肌细胞形态,可见肌管样细胞。4种成肌诱导液诱导14天及28天后成肌分化特异基因desmin和MyHC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提示,B和C成肌诱导液成肌分化下desmin和MyHC相对表达水平高于A、D成肌诱导液组。结论 4种成肌诱导液均可将hUSC 定向分化成骨骼肌细胞。从细胞分化形态和成肌特异基因表达水平上分析,C成肌诱导液成肌分化效果更好。hUSC的这种向骨骼肌分化的能力,提示其在疾病治疗和病因学研究上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 Ⅱ,ICSII)对体外培养的比格犬颌骨间充质干细胞(alveolar bone-derived stem cells, A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比格犬颌骨骨片,体外分离培养出dAMSCs,传代至第4代,做多向分化鉴定。以10-5、10-6、10-7、10-8、10-9 mol/L浓度的ICSII刺激dAMSCs后,取1、3、5、7 d的细胞,分别用CCK-8及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dAMSCs的增殖及ALP活性;用10-6 mol/L的ICSII处理dAMSCs后14 d,作ALP染色,21 d时作茜素红染色,以判断ICSII对细胞分化及矿化能力的影响。在成骨诱导及10-6 mol/L的ICSII药物诱导第4、8天后,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分析成骨相关蛋白OSX、Runx-2及OCN的表达量;在诱导第6天时,利用RT-PCR分析成骨相关基因OSX、bFGF、Runx-2及OCN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原代培养的dAMSCs贴壁生长,呈梭形,具备多向分化能力;ICSII在不同浓度下均可促进dAMSCs的增殖,其ALP活性亦有提高,且在实验浓度时可观察到钙结节形成。各成骨相关基因在ICSII诱导后表达量有不同程度增加,均高于完全培养基组。随着时间延长,加药组Runx-2蛋白表达量有所下降, OCN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与对照组差距加大;OSX的蛋白表达量虽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CSII可促进dAMSCs的增殖及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04.
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发展,近年陆续报道了与心房颤动(房颤)可能相关的基因座,其中以染色体4q25上单核苷酸多态序列rs2200733的关联性最强,而与之毗邻的成对同源构造域转录因子2 (PITX2)基因也成为重要的房颤候选基因.该文主要对与房颤相关的4q25基因座单核苷酸多态性及与之相毗邻的PITX2基因研究进展作一介绍,旨在为房颤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比较不同悬臂设计下颌种植支持全口义齿的骨及种植体应力分布特点,为临床种植修复提供生物力学分析依据。方法:建立3组下颌6个种植支持全口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悬臂分别为3、6、9 mm。在悬臂末端垂直加载100 N的力。结果:种植全口义齿悬臂末端垂直加载时,末端种植体骨应力集中,易发生松动失败;末端种植体及中间种植体颈部应力集中,易发生植入体与基桩连接失败;连梁应力集中在与末端种植体连接处,此处易发生折断。悬臂长度增加骨应力、种植体应力及连梁应力明显增加。结论:悬臂越短越有利于力的均匀分布。6个种植体支持短悬臂修复设计较符合生物力学分布原理。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回顾分析40例髌骨横行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钉固定髌骨,并对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同时与40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均获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8.2月)。1例术后2个月因外伤导致髌骨再次骨折,其余均骨性愈合,无再移位,无伤口感染。根据胥少汀等疗效评级:优28例,良10例,差2例。两组病例膝关节功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髌骨横行骨折采用可吸收钉内固定效果良好,但术后康复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结合PCA泵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n=30),第一组(A组)术后包括膝关节后关节囊和前侧切口周围组织浸润注射罗哌卡因,结合静脉PCA泵镇痛;第二组(B组)术后仅在前侧切口周围组织浸润注射罗哌卡因,而不注射后关节囊,结合静脉PCA泵镇痛。第三组(C组)术后仅采用静脉PCA泵镇痛。分别在术后2、12、24、48、72小时,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水平。结果术后2、12、24、48、72小时A、B、C组评分分别为2.0,2.1,4.9;2.7,2.6,5.5;3.5,3.4,4.6;2.4,2.5,3.8;1.4,1.4,2.8。A组和B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评分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罗哌卡因和静脉PCA泵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后关节囊可不注射,镇痛效果优于单用PCA泵。  相似文献   
108.
2型糖尿病的一个特征就是α、β细胞激素均有分泌缺陷.胰升糖素样肽1(GLP-1)具有α、β细胞激素双重调节作用,是近年来新型降糖药物的研究热点.DPP-4抑制剂单药或联合用药可升高GLP-1水平,有效降低HbAlC,可成为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109.
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54岁,因"右上腹痛1周伴皮肤巩膜黄染"入院。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长期口服格列吡嗪、二甲双胍,血糖控制可。否认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其他慢性疾病史。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腹软,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3.67×109/L,RBC 4.66×1012/L,  相似文献   
110.
雷蕾  贺子秋  丁慧  吴乾渝 《山东医药》2012,52(34):75-76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大子宫肌瘤(直径≥6 c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98.3±24.5)mL、直肠恢复排气时间为(8.3±3.4)h、术后发热率7.5%、术后住院时间为(3.79±1.02)d,对照组分别为(126.4±43.2)mL、(32±5.9)h、15.0%、(7.06±1.25)d;两组比较,P均<0.05。术后观察组仅1例发生膀胱损伤,对照组出现脂肪液化、切口延迟愈合3例。结论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且术后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