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 研究氯胺酮联合应用咪唑安定麻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在氯胺酮或氯胺酮-咪唑安定麻醉下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4 h行神经病学评分、2 4 h测量梗塞体积、3d进行TU NEL染色检测半暗带内的细胞凋亡。结果 在氯胺酮-咪唑安定组和氯胺酮组间,神经病学评分(1.74±0 .5 2 vs 1.5 7±0 .6 5 )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 ,但氯胺酮-咪唑安定组大鼠的脑梗塞体积和半暗带内凋亡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大鼠〔梗塞体积:(2 4 .1±4 .6 3) % vs (38.4 8±4 .18) % ;凋亡细胞密度:(178±2 3) / mm2 vs(2 5 8±15 ) / mm2 ,P<0 .0 5〕。结论 氯胺酮麻醉中联合应用咪唑安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室下区细胞的迁移分化,揭示梗塞区周围新生细胞的来源。方法 大脑中动脉阻塞前,将10μl0.2%的荧光染料DiI注射于体质量250~350g的雄性SD大鼠侧脑室以预标记室管膜/室下区细胞。脑缺血后,采用累积式的BrdU标记方法标记新生细胞并通过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确定细胞分化。标记的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在非缺血对照大鼠,DiI标记细胞定居于室管膜/室下区。局灶性脑缺血后,DiI标记细胞出现于胼胝体,邻近的纹状体和皮质。此外,缺血14d后,梗塞区周围纹状体和皮质内可见一些DiI/BrdU/GFAP或DiI/BrdU/NeuN三重标记阳性细胞。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室下区细胞迁移到梗塞区周围并分化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成体神经干细胞的起源和开发促进脑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发生的新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背景:免疫细胞介导的组织破坏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但其机制尚未阐明,同时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缺乏客观的生物标志物。目的: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的免疫细胞分子特征,寻找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的生物标志物,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临床获取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2例健康对照者的结肠活检组织,建库后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并对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聚类和降维分析、细胞类型注释、差异表达分析和细胞通讯分析等。结果与结论:(1)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聚类鉴定出29个细胞亚群,组成9种细胞类型;(2)对比健康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组CD4+细胞毒性T细胞、初始CD8+T细胞、生发中心、S100AhighB细胞、活化B细胞、NK_C2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表达增高(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Tfh细胞、NKT细胞和NK细胞的表达减少(P <0.05);(3)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调控增加,NK细胞、浆细胞和Th17细胞存在代谢重编...  相似文献   
24.
刘璠  陈新林 《卫生软科学》2009,23(6):623-626
[目的] 了解高原心脏病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在青海省三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204名高原心脏病住院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的测量,探讨相关因素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职业、家庭支持力度、性格是否开朗、NYHA分级、用药、饮酒、吸烟、家庭月收入、运动等10个方面的生命质量总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将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职业类别、心功能、性格、运动、家庭支持等因素是影响高原心脏病患者的重要因素.[结论]高原心脏病患者的总体生命质量不容乐观,切实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5.
外科手术切除治疗面部瘢痕1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林  杨胜利 《西部医学》2010,22(7):1284-1285
目的探讨用外科手术切除法治疗面部瘢痕的方法。方法对面部瘢痕患者146例采用不同术式,切除缝合。分别采用直接切除缝合术、"Z"成形术、"W"成形术、分次切除术和即时扩张术等方法,观察其疗效。结果临床共治疗146例,效果满意。结论面部瘢痕如顺皮纹可不做或少做"Z"成形术,需做"Z"成形术时,一般"Z"的臂长1 cm、夹角约60°为佳,且与轴线长度相等;"W"成形术对顺皮纹的线状瘢痕及早期缝合不佳,留有针脚的瘢痕较适宜;对直径大于2.0 cm的圆形瘢痕最好分次切除;一次切除张力较大的瘢痕可采用即时扩张术。同时术中注意剥离的范围及层次,皮下缝合不宜过多过密。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究天麻钩藤饮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搜索中国生物医学、中国期刊及万方科技数据库,纳入天麻钩藤饮联合ACEI与单用ACEL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用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分,对临床疗效、血压值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RCT文献,仅有1篇文献的Jadad评分为3分,其余均小于3分;天麻钩藤饮联合ACEI临床疗效的合并RR值为[1.18,95%CI(1.12,1.24)](P<0.05);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的合并效应量加权均数差依次为[-4.78,95%CI(-8.35,-1.21)],[-4.32,95%CI(-6.34,-2.30)]。联合用药后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结论:对比单纯使用西药,天麻钩藤饮联合ACEI治疗高血压病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没有增加不良反应,适合临床的推广使用。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需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27.
目的采用现代测量理论技术研制并评价胃痞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简短版),以期为相关临床和科研提供质量较高且管理和回答负担较小的结局测评工具。方法在前期已成功构建胃痞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全条目库版的基础上,2011年9月—2012年3月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应用社会学资料调查表及胃痞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全条目库版进行现场和网络调查并收集数据。确定量表终止测试参数后通过条目区分度、拟合残差值、条目信息函数(item information curve,IIC)、条目特征曲线(item characteristic curve,ICC)及计算机自适应测试(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CAT)选择排名等参数筛选确定量表条目;在进行条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前提假设评估后,采用IIC、ICC、难度分布、条目—回答者相关图、阈值顺序等参数评估量表属性。结果最终有331例患者记录进入分析,平均(31.99±10.29)岁,男性56.3%(186/331)。量表测试终止标准为Max SE=0.2或最大条目数达到16条;经条目筛选得到15个条目的量表简短版,包含胃痞症状(8个条目)及胃痞影响(7个条目)共15个条目。在属性评估中,量表两个方面的单维度性、局部独立性、单调性较好,IRT参数评价显示量表有较好的IIC和ICC;难度分布向中心集中,难易跨度合理;条目分布和回答等级与受试者有良好的交互作用;大多数条目的阈值顺序满足测评要求。结论胃痞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简短版具有良好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量表可用于成人胃痞患者症状和疾病影响的临床和科研评价。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乌梅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纳入乌梅方加减联用西药与单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用Cochrane评价方法对文章的质量进行评分;收集纳入文章的治疗方法、样本量、临床疗效、肠镜炎症改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 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篇RCTs文献,Meta分析结果示:对比单用西药,乌梅方加减联用西药临床疗效、肠镜炎症改善疗效的合并RR值分别为1.57,95%CI(1.42,1.75)和2.26,95%CI(1.38,3.7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没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和漏斗图分析显示纳入的文献同质性较强,不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 对比单用西药,乌梅方加减联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肠镜炎症改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适合临床的推广使用。但由于纳入文献的质量不高,在试验设计存在严重不足,需要高质量的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缺氧损伤成年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组织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凋亡比例和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成年大鼠SVZ神经干细胞,不同浓度红景天苷预处理24 h后,干细胞厌氧工作站缺氧损伤48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红景天苷预处理可显著改善缺氧损伤后的细胞生长状态和活力,降低缺氧引起的细胞凋亡率的升高(P<0.05);拮抗缺氧损伤导致的细胞Bcl-2/Bax蛋白比例的下降,降低活化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红景天苷通过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凋亡,保护缺氧对神经干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caspases-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0.
重症肌无力患者PRO量表的研制和条目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具有良好信度、效度、反应度并适用于中西医临床疗效评价的重症肌无力PRO量表(MG-PRO).[方法]遵照国际通用量表研制的程序化方法,定义量表,建立量表的框架结构.议题小组建立条目池,并通过文化适应、语言测试等工作,得到舍有78个条目的预调查量表.临床调查共收集200例样本(100例健康人、10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使用专家评价、离散度分析、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内部一致性分析等方法对预调查量表进行条目筛选.[结果]筛选条目后,结合专家意见,调整量表的框架结构,得到MG-PRO正式量表.该正式量表共包含52个条目,分为生理、社会、心理、治疗4个领域及8个方面.[结论]MG-PRO量表反映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生存质量的内涵和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特殊问题,可行性高,初步认为该量表适合评价重症肌无力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