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3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神经萎缩不是单独的一种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等的各种损害,引起视神经传导障碍的疾病。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病损的最终结果。表现为视神经纤维的变性和消失,传导功能障碍,出现视野变化,视力减退并丧失。视神经萎缩分为三类,即原发性、继发性和上行性。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全世界已有各种病因的青光眼患者6000多万人,预计到2020年可达7960万人,其中的1120万人最终可能成为"双眼盲",青光眼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由于青光眼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也缺乏相应知识,所以及早的发现、预防及治疗是青光眼患者保持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眼科学问卷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199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眼科学教学效果,针对教学方式、内容、当堂接受知识的程度、对双语教学的意见及学习兴趣等问题设计调查表,采用随机抽查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眼科学教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室下区细胞的迁移分化,揭示梗塞区周围新生细胞的来源。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前,将10μl0.2%的荧光染料DiI注射于体质量250~350g的雄性SD大鼠侧脑室以预标记室管膜/室下区细胞。脑缺血后,采用累积式的BrdU标记方法标记新生细胞并通过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确定细胞分化。标记的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在非缺血对照大鼠,DiI标记细胞定居于室管膜/室下区。局灶性脑缺血后,DiI标记细胞出现于胼胝体,邻近的纹状体和皮质。此外,缺血14d后,梗塞区周围纹状体和皮质内可见一些DiI/BrdU/GFAP或DiI/BrdU/NeuN三重标记阳性细胞。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室下区细胞迁移到梗塞区周围并分化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成体神经干细胞的起源和开发促进脑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发生的新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多年收集的8例Halermann—streiff综合症的研究及文献回顾,对该病的命名及发病机理进行了讨论,并总结其临床及X线特点,主要的X线征有:①下颌骨发育不垒②牙齿异常③双侧小眼眶④头颅畸形⑤包括下颌窝异常在内的颞下颌关节前脱位⑥下颌牙根尖过于接近下颌体下缘。最后.讨论了X线征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戊巴比妥和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病理损伤的影响,评价异丙酚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中的应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在戊巴比妥或异丙酚腹腔麻醉下制作成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n=15)。术后4 h参照改良的Bederson′s评分方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4 h采用TTC染色确定脑梗死体积,3 d行TUNEL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测定半暗带内的凋亡细胞和存活神经元密度。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6±0.98 vs 1.29±0.72),梗死体积[(37.8±4.95)% vs (31.1±5.09)% ]和半暗带内神经元密度[(740±24)个 /mm2 vs (794±23)个/mm2]在戊巴比妥组和异丙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异丙酚组半暗带内凋亡细胞的密度高于戊巴比妥组[(356±20) 个/mm2 vs (262±17) 个/mm2,P<0.05]。结论: 异丙酚麻醉下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可获得与戊巴比妥相似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和半暗带内存活神经元数量,但异丙酚能促进半暗带内的细胞凋亡。在评价一些药物或方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时,应用异丙酚麻醉制作模型可能并不合适。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正常成体大鼠侧脑室注射DiI标记室管膜/室下区(SVZ)细胞的方法.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均接受2 g/L的 DiI 10 μL右侧脑室注射.采用H33258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iI注射后6 h、12 h、24 h、36 h和48 h时左侧脑室壁的标记细胞以及标记组织厚度.结论 右侧脑室DiI注射后24 h,DiI标记细胞位于左侧脑室的室管膜层; DiI注射后48 h,DiI标记细胞限定于左侧室的管膜层和室下区.此外,左侧室管膜/中隔室下区(SVZspt)和室管膜/神经节隆起的生后对应物(SVZge)部位荧光标记组织的厚度分别在DiI注射12 h和24 h后维持于稳定水平,而且,在相应各时间点上,室管膜/SVZge部位荧光标记组织的厚度都厚于室管膜/SVZspt部位(P<0.05).结论 2 g/L 的DiI 10 μL注射于正常大鼠侧脑室后24~48 h,可能仅标记室管膜/室下区细胞.  相似文献   
9.
干眼是眼科常见疾病,在人群中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更为常见.研究发现雄激素可影响泪膜的功能,可能影响干眼的发生.本文就雄激素对干眼的影响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以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附加综合辅助治疗措施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3例(117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病例,其中65只眼仅行常规手术,52只眼行常规手术联合综合辅助治疗。结果 65只眼仅行常规手术有4只眼复发,复发率为6.15%;52只眼行常规手术联合综合辅助治疗措施后2只眼复发,复发率为3.85%。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安全、有效,尽量排除不利因素,采取综合辅助治疗措施可更有效地减少民办状胬肉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