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室下区细胞的迁移分化,揭示梗塞区周围新生细胞的来源。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前,将10μl0.2%的荧光染料DiI注射于体质量250~350g的雄性SD大鼠侧脑室以预标记室管膜/室下区细胞。脑缺血后,采用累积式的BrdU标记方法标记新生细胞并通过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确定细胞分化。标记的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在非缺血对照大鼠,DiI标记细胞定居于室管膜/室下区。局灶性脑缺血后,DiI标记细胞出现于胼胝体,邻近的纹状体和皮质。此外,缺血14d后,梗塞区周围纹状体和皮质内可见一些DiI/BrdU/GFAP或DiI/BrdU/NeuN三重标记阳性细胞。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室下区细胞迁移到梗塞区周围并分化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成体神经干细胞的起源和开发促进脑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发生的新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SGZ)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2h腹腔注射川芎嗪(80mg/kg,1次/d),术后4h腹腔注射BrdU(50mg/kg,1次/d),分别于缺血7、14、21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SGZ 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 脑缺血7d,缺血同侧SGZ BrdU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14d达峰值,21d减少(P〈0.01)。川芎嗪组7d时,缺血同侧SGZ BrdU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7、14和21d,缺血同侧SGZ BrdU阳性细胞数均增加显著(P〈0.01),至21d仍保持高水平。结论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SGZ的细胞增殖可能有持续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下区(SVZ)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川芎嗪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川芎嗪组术后2h腹腔注射川芎嗪(80mg/kg,1次/d),各组术后4h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dU,50mg/kg,1次/d)。术后7、14、21d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VZ BrdU阳性细胞数和Doublecortin(DCX)的表达。结果 缺血模型组术后7d时SVZBrdU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并持续至14d,21d减少;川芎嗪组14dSVZ BrdU阳性细胞达峰值,21d有所减少,与缺血模型组比较,7、14dBrdU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P〈0.01)。缺血模型组7d时SVZ有DCX阳性表达,14d达最多,21d表达减少,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川芎嗪组随缺血时间延长SVZDCX表达明显增强,21d仍处于高水平,与缺血模型组比较,14、21dDCX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诱导的SVZ神经干细胞/祖细胞增殖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正常成体大鼠侧脑室注射DiI标记室管膜/室下区(SVZ)细胞的方法.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均接受2 g/L的 DiI 10 μL右侧脑室注射.采用H33258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iI注射后6 h、12 h、24 h、36 h和48 h时左侧脑室壁的标记细胞以及标记组织厚度.结论 右侧脑室DiI注射后24 h,DiI标记细胞位于左侧脑室的室管膜层; DiI注射后48 h,DiI标记细胞限定于左侧室的管膜层和室下区.此外,左侧室管膜/中隔室下区(SVZspt)和室管膜/神经节隆起的生后对应物(SVZge)部位荧光标记组织的厚度分别在DiI注射12 h和24 h后维持于稳定水平,而且,在相应各时间点上,室管膜/SVZge部位荧光标记组织的厚度都厚于室管膜/SVZspt部位(P<0.05).结论 2 g/L 的DiI 10 μL注射于正常大鼠侧脑室后24~48 h,可能仅标记室管膜/室下区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氯胺酮联合应用咪唑安定麻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在氯胺酮或氯胺酮-咪唑安定麻醉下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4 h行神经病学评分、2 4 h测量梗塞体积、3d进行TU NEL染色检测半暗带内的细胞凋亡。结果 在氯胺酮-咪唑安定组和氯胺酮组间,神经病学评分(1.74±0 .5 2 vs 1.5 7±0 .6 5 )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 ,但氯胺酮-咪唑安定组大鼠的脑梗塞体积和半暗带内凋亡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大鼠〔梗塞体积:(2 4 .1±4 .6 3) % vs (38.4 8±4 .18) % ;凋亡细胞密度:(178±2 3) / mm2 vs(2 5 8±15 ) / mm2 ,P<0 .0 5〕。结论 氯胺酮麻醉中联合应用咪唑安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转染人胚胎视网膜前体细胞的转染效率及瞬时表达情况,建立人胚胎视网膜前体细胞的示踪方法,为视网膜前体细胞移植提供示踪依据。方法:在大肠杆菌中扩增pEGFP-N1质粒,通过磷酸钙介导法转染人胚胎视网膜前体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转染效率,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瞬时表达情况。结果:pEGFP-N1在基因转染24 h细胞转染率为28.98%,48 h为32.45%,72 h为30.40%,对照未转染细胞24 h、48 h分别为2.50%和2.04%:体外观察培养细胞转染24 h已有绿荧光表达,48-72 h细胞荧光强度最强,96 h荧光强度减弱。结论:pEGFP-N1质粒能有效转染人胚胎视网膜前体细胞,其转染效率可达到30%,是人胚胎视网膜前体细胞较为理想的瞬时表达载体和细胞示踪报告分子。  相似文献   
7.
一种简易可行的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样本RNA质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简易可行的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样本RNA质控方法.方法 分别提取捕获样本和染色前、染色后1和2 h、持续捕获1和2 h切片及残余组织的RNA,琼脂糖电泳检测;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样本RNA的产率可通过理论值初步估计.结果 当染色前后、捕获后的切片或切片残余组织RNA质量完好时,捕获样本的RNA质量完好,实时定量PCR亦获得了良好的扩增结果.结论 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检测染色前后、捕获后的切片或切片残余组织RNA的质量,可以从不同的环节和过程对捕获样本RNA进行间接检测,该方法简单方便有效,并可进一步用于LCM样本蛋白质及DNA等大分子的质控.  相似文献   
8.
氯胺酮咪唑安定麻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麻醉与单纯氯胺酮麻醉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在氯胺酮或氯胺酮-咪唑安定麻醉下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4h行神经病学评分、24h测量梗塞体积、72h进行TUNEL染色检测半暗带内的细胞凋亡。结果术后4h神经病学评分在氯胺酮-咪唑安定组和氯胺酮组间无显著性差异(1.74±0.52vs1.57±0.65,P>0.05),但氯胺酮-咪唑安定组大鼠的脑梗塞体积和半暗带内凋亡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大鼠的相应参数(梗塞体积:24.1%±4.63%vs38.48%±4.18%;凋亡细胞密度:178±23个/mm2vs258±15个/mm2,P<0.05)。结论氯胺酮麻醉中联合应用咪唑安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前体细胞迁移的影响,初步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术后2h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40mg/kg,每天1次)、分别于MCAO后3、7、14、21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神经元前体细胞的标志Doublecortin(DCX)在侧脑室室下区(SVZ)及SVZ吻侧迁移流(RMS)的迁移情况。结果缺血3天时,SVZ DCX阳性细胞经RMS迁移至嗅球,持续至21天;缺血7天时,SVZ直接及由RMS向邻近缺血纹状体迁移,14天时明显增加;21天时有少量DCX阳性细胞经胼胝体向缺血皮质迁移。川芎嗪组SVZDCX阳性细胞迁移途径同缺血模型组,但程度明显增强。结论川芎嗪可促进神经元前体细胞直接迁移至缺血皮质和纹状体,提示川芎嗪可能通过促进经元前体细胞的迁移对脑缺血后脑功能的自身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前体细胞迁移的影响,初步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术后2h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40mg/kg,每天1次)、分别于MCAO后3、7、14、21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神经元前体细胞的标志Doublccortin(DCX)在侧脑室室下区(SVZ)及SVZ吻侧迁移流(RMS)的迁移情况。结果 缺血3天时,SVZDCX阳性细胞经RMS迁移至嗅球,持续至21天;缺血7天时,SVZ直接及由RMS向邻近缺血纹状体迁移,14天时明显增加;21天时有少量DCX阳性细胞经胼胝体向缺血皮质迁移,川芎嗪组SVZDCX阳性细胞迁移途径同缺血模型组,但程度明显增强.结论 川芎嗪可促进神经元前体细胞直接迁移至缺血皮质和纹状体,提示川芎嗪可能通过促进经元前体细胞的迁移对脑缺血后脑功能的自身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