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医经验传承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当前名医经验传承研究的基本现状以及名医学术经验整理与深度传承发展的核心需求,提出基于知识图谱的名医经验传承模式研究构想。利用知识图谱在多维度知识及海量信息网络整合方面的优势,从名医学术源流整理,学术思想挖掘及临床经验整理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知识图谱构建和挖掘分析的研究思路。通过多主题、结构化的知识图谱构建,探索名医经验传承系统化、规范化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中医心系疾病病名的研究总结及脏腑学说对于心系疾病生理病理的认识进行探讨,将中医的健康理论与PRO量表理论框架结合在一起,提出了构建中医心系疾病PRO量表理论框架的思路,设定为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和自然环境领域,作为心系疾病专用量表,生理领域根据脏腑学说,以心为主、五脏相关为理论,按生理领域分设胸闷痛、心悸、眩晕、气短4个主要方面,以及精神与疲倦、睡眠、小便等合计7个方面,为量表的进一步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总结刘凤斌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论思想和临床经验,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和专家访谈结合设计,首先回顾2009—2013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资料,提取所用中药、疾病、证型、医疗费用和药物数量等信息,数据整理后采用统计描述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证型和初步的主药及加减变化,统计时同时进行全集和亚组分析;然后进行专家访谈讨论形成最终的证型及用药。结果共收集到2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资料,年龄(50.30±10.18)岁,男性151例(66.23%),女性77例(33.77%)。157例患者提取到中医诊断和证型信息,其中胃痞和胃脘痛各115和23例,缺失19例,包含脾胃虚弱证、脾虚湿热证、脾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气阴不足证患者12,57,18,23,21,26例。整体228例患者共用104味中药,亚组157例患者共用94味中药,总结各组前15味中药形成初步的治疗主药和加减变化。然后,使用亚组157例患者资料,以各证型为因变量,纳入前32味中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形成各证型下的加减用药变化。专家评阅修改后认为病因与饮食、情绪、体虚有关,病机是"脾虚气滞,热郁络瘀",并确定以上6种证型和12味治疗主药,包括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浙贝母、海螵蛸、大腹皮、枳壳、紫苏梗、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醋莪术。该研究基于临床实践数据和专家访谈信息总结了刘凤斌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想经验,设计严谨,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刘凤斌教授将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与经络学说相互联系,认为其与经络不通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床上以"补脾气,养胃阴"为主要治疗方法,兼以行气和胃、温中补虚、辛开苦降等,将中药内服与穴位外敷疗法相结合,同时在选方用药时结合地域性特点,运用中医整体理念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的临床结局测评一直备受关注,而功能性胃肠病量表作为有效的临床结局测评手段之一,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功能性胃肠病量表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并对今后FGIDs量表在中医药领域的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肠恶性肿瘤较少见,仅占胃肠造恶性肿瘤的1%.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则更少见,其发好发部位依次为降部、水平部、球部及升部,球部恶性病变十分罕见,易漏诊、误诊。现报道我院2001-2005年间经胃镜及病理诊断的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和发病规律,该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本病就诊患者,收集其社会学资料(12个变量)、疾病影响因素(13个变量)、症状和体征(9个方面84个变量)和神经内分泌指标(19个变量),统计方法采用单向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分析各组间差别,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亚型和证型与临床症状间关系,并将中医证型进行证素分解以分析神经内分泌指标在各证型和证素间的差别。结果共收集383例患者,其中泄泻型、便秘型、混合型患者分别为353(92.2%),14(3.7%),16(4.1%)例,泄泻型患者中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脾虚湿阻证分别为291(76.0%),18(4.7%),48(12.5%),26(6.8%)例。在泄泻型、便秘型、混合型的疾病亚型对比中,患者血型存在显著差异,疾病分型与过敏史、饮酒史、三餐不准时、很少或无休假、发病的其他原因共5个变量显著相关(P0.05,0.3),共15个症状和体征变量(畏寒、面色异常、胃脘胀满等)在各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分别有5,8,5个变量是各自的独立影响因素,神经内分泌指标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在泄泻型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脾虚湿阻证的中医证型对比中,患者性别、居住条件、职业存在显著差异,中医证型与饮酒史、吸烟史、很少或不吃早餐、每天睡眠时间少于8 h共4个变量呈显著相关(P0.05,0.3),共14症状和体征变量(手足心热、乏力、头胀等)在各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分别有3,4,6,3个变量是各自的独立影响因素,神经内分泌指标仅乙酰胆碱(Ach)、血管紧张素Ⅱ(AT-Ⅱ)在肝郁脾虚证、脾虚湿阻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Ach,AT-Ⅱ,促肾上腺素(ACTH),雌二醇(E2)在部分证素对比中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初步明确本病社会学分布、影响因素、证候分布、疾病和亚组微观机制等,后续研究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调查,提高研究科学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诊治重症肌无力危象临床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指导下,探讨并筛选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肌无力危象(MGC)的方案。文章通过详细介绍此方案,且通过干预患者护理、心理等方面,进一步为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曾碧珊  刘凤斌 《新中医》2012,(3):158-159
口腔溃疡属中医学口疮的范畴,是临床多发病,具有易复发的特点。本病虽非重症,然常影响饮食、言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刘凤斌教授是全国第二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刘教授在临床诊疗及教学工作中,对口腔溃疡的辨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颇具特色,收效良好,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