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498篇
  免费   287244篇
  国内免费   39549篇
耳鼻咽喉   3256篇
儿科学   5485篇
妇产科学   2792篇
基础医学   91885篇
口腔科学   4066篇
临床医学   68171篇
内科学   99999篇
皮肤病学   5720篇
神经病学   23819篇
特种医学   11902篇
外科学   46903篇
综合类   71886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51716篇
眼科学   19248篇
药学   65591篇
  118篇
中国医学   52667篇
肿瘤学   18052篇
  2022年   5571篇
  2021年   6464篇
  2020年   8785篇
  2019年   14162篇
  2018年   15094篇
  2017年   16355篇
  2016年   14503篇
  2015年   15964篇
  2014年   16605篇
  2013年   17789篇
  2012年   18931篇
  2011年   20961篇
  2010年   23343篇
  2009年   30624篇
  2008年   17771篇
  2007年   13988篇
  2006年   12788篇
  2005年   11571篇
  2004年   12335篇
  2003年   11131篇
  2002年   10989篇
  2001年   12894篇
  2000年   7923篇
  1999年   12618篇
  1998年   14001篇
  1997年   13940篇
  1996年   15005篇
  1995年   15171篇
  1994年   14871篇
  1993年   13633篇
  1992年   12798篇
  1991年   12179篇
  1990年   11155篇
  1989年   11044篇
  1988年   10600篇
  1987年   9929篇
  1986年   9458篇
  1985年   8533篇
  1984年   6603篇
  1983年   6609篇
  1982年   7654篇
  1981年   7203篇
  1980年   6851篇
  1979年   6661篇
  1978年   5838篇
  1977年   6153篇
  1976年   5773篇
  1975年   5498篇
  1974年   5039篇
  1972年   476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目的:考察麻黄与甘草酸碱对药在麻杏甘石汤中配伍前后麻黄碱与甘草酸提取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麻黄、甘草单味药提取液、麻黄甘草对药提取液及全方提取液中麻黄碱和甘草酸提取量进行测定。结果:各样品液中麻黄碱变化不明显,全方中甘草酸含量较单味药降低。结论:酸碱对药麻黄、甘草在配伍后麻黄碱与甘草酸基本不形成大分子复合物。  相似文献   
992.
赵朗  欧志强  王刊  付宏征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3):3039-3042
目的:对兴安藜芦Veratrum dahUricum中甾体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凝胶和反相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兴安藜芦中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20R,22S,25S)-veratra-5,13-dien-3β-ol-01(1),当归酰棋盘花碱(angeloylzygadenine,2),15-O-(2-methylbutanoyl)-3-O-veratroylprotoverine(3),20-isoveratramine(4),藜芦胺(veratramine,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3.
蒙古苍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蒙古苍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方法分离,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2个为三萜类化合物,2个为木质素类化合物,鉴定结构分别为:苍耳亭(1),苍耳皂素(2),11 α,13-二氢苍耳亭(3),苍术烯内酯丙(4),齐墩果酸(5),熊果酸(6),松脂素(7)和苯并二氢呋喃类木脂素(8).结论:化合物3~8为首次从蒙古苍耳中分离得到,1~3均表现出细胞黏附分子ICAM-1的诱导阻碍活性,但化合物3的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994.
川产贝母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开强  吴卫  郑有良  代勇  向丽  廖凯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7):2149-2154
目的:为阐明川产贝母资源间亲缘关系提供更多证据.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川产10个种1变种共19份材料进行分析,采用NTSYS软件计算材料间相似系数,并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从35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1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在19份供试材料DNA中共扩增出17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3条,占86.8%.材料间ISSR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569~0.85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供试材料均可区分开,并聚为4组.第1组包括川贝母、甘肃贝母、长腺贝母和短丝贝母,第Ⅱ组由暗紫贝母和浓蜜贝母组成,槽鳞贝母、浙贝母、瓦布贝母和梭砂贝母聚为第Ⅲ组,湖北贝母单独为第Ⅳ组.试验结果还表明,来源于同一地区的多数川产贝母材料可分别聚在一起.结论:ISSR标记适用于川产贝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但药典收载的川贝母药材的4种基原植物种间及其与其他川产贝母属各物种间尚不能仅通过采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分子鉴定.此外,ISSR聚类结果同川产贝母资源的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95.
冬凌草甲素亚微乳的制备及其特性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冬凌草甲素亚微乳,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冬凌草甲素亚微乳,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黏度等性质进行表征。结果:冬凌草甲素亚微乳为白色不透明乳状液体,载药量1 g·L-1,平均粒径(138.87±0.60) nm,Zeta电位(47.27±2.31) mV,pH(6.02±0.03),黏度(1.78±0.015) MPa·s。结论:本实验所制得的冬凌草甲素亚微乳理化性质较稳定,工艺简单,可为冬凌草甲素亚微乳制剂的制备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996.
酸碱对药所含酸碱性成分共煎形成复合物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乌头碱与甘草酸、乌头碱与大黄酸、小檗碱与大黄酸、麻黄碱与甘草酸在煎煮条件下形成的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方法:采用X-射线光谱仪测定反应物及反应产物的结合能,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各反应产物的基态电荷分布情况.结果:4对化合物中乌头碱与甘草酸、乌头碱与大黄酸、小檗碱与大黄酸的结合能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酸性成分的分子结构中特征性原子有较高正电荷,碱性成分的分子结构中特征性原子有较高负电荷.结论:4对化合物中乌头碱与甘草酸、乌头碱与大黄酸、小檗碱与大黄酸结合形成复合物.麻黄碱与甘草酸未形成复合物.  相似文献   
997.
脊柱相关疾病是指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围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柱小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对神经根、椎管内外血管、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导致脊椎损伤疾患以外的多系统症状和体征的疾病。本文将对眩晕和腰痛从中医的病因病理、与经络的关系、治疗方法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照回顾性分析带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髓内钉组32例(35处骨折),根据AO分型,42A型11处,42B型18处,42C型6处;钢板组42例(45处骨折),42A型10处,42B型22处,42C型13处。平均伤后手术时间在髓内钉和钢板组分别为3d和3.5d。随访评估患者手术时间,活动度,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别。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8~26个月)。髓内钉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4min,钢板螺钉组平均为93min。髓内钉组踝关节平均背屈度为13°(0°~20°),钢板组为11°(0°~20°);跖屈分别为41°(30°~50°),47°(30°~50°)。愈合时间髓内钉组平均为3.3个月,钢板螺钉平均为3.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髓内钉固定有1例出现旋转畸形,钢板组有3例出现成角畸形,均为胫骨远端1/3骨折。结论:在治疗胫骨骨折方面,带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都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9.
Ⅲ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早期的处理方法与技巧,总结外固定支架治疗、稳定骨折端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20例,男86例,女34例;年龄18~67岁,平均36.8岁。结果:120例中111例优良,或通过Ⅱ、Ⅲ期手术,软组织修复及骨折愈合良好;1例患者因感染、骨折复位不良,骨折不愈合;8例Ⅱ期截肢。结论:对于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早期以外固定支架为主的治疗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术中良好的骨折复位、简单的内固定合并外固定支架为主的治疗,有利于日后软组织的修复及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比较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门诊就诊的70例Bennett骨折患者,按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35例(纸夹板内收位固定)和对照组35例(石膏外展位固定)进行治疗。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拆除固定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别于骨折后6、8、12、16、20及24周按改良的Gabriele评分系统对其患手功能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的优良率在8、12、16及20周时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和2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功能评分方面,8、12、16、20及24周时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ennett骨折的治疗中,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相比能明显加快患手功能的恢复,而且固定轻便、舒适,患者易于接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