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0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6 毫秒
21.
良肤乳膏小鼠皮肤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良肤乳膏中丹皮酚、白鲜碱、梣酮及甘草次酸等主要有效成分在小鼠皮肤中滞留量与时间的关系,研究良肤乳膏小鼠皮肤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测定皮肤生物样品中各成分的浓度,计算不同时间给药,皮肤中丹皮酚、白鲜碱、梣酮、甘草次酸的滞留量,采用DAS软件拟合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良肤乳膏中丹皮酚、甘草次酸在小鼠皮肤中滞留量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白鲜碱、梣酮符合一室模型,4种成分皮肤给药t1/2Ka分别为0.307,0.112,0.146,0.216 h,Tlag分别为0.006,0.123,0.136,0.109 h,Tmax均0.5 h,Cmax分别为40.163,1.607,6.725,100.553μg.cm-3,t1/2β分别为14.719,1.262,0.838,234.807 h,AUC0-∞分别为116.987,2.713,9.345,697.000μg.cm-3.h-1,MRT0-∞分别为3.662,1.67,1.585,10.897。结论:4种主要有效成分能迅速渗透进入皮肤,并在皮肤局部较长时间蓄积,有利于药物在皮肤局部长时间发挥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四神丸不同途径给药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治疗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复合法复制大鼠结肠炎模型,观察各大鼠体质量、结肠湿重、结肠重量指数、肉眼下结肠形态变化,光镜下病理变化及病理损伤评分,同时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TBA),显色法检测丙二醛(MDA)活性,DTNB直接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上皮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四神丸灌肠组可明显降低结肠炎大鼠结肠湿重、结肠重量指数、病理损伤评分,MPO活性、MDA含量及G0-G1期细胞数(P<0.05或P<0.01),而灌胃组则可降低结肠黏膜G0-G1期细胞数及MPO活性、MDA含量(P<0.05或P<0.01),其它则仅有下降趋势,但可显著性升高SOD水平(P<0.05)。灌胃与灌肠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各治疗组镜下均可见溃疡缩小、炎细胞浸润减少等修复表现。结论:四神丸可有效缓解实验性结肠炎结肠黏膜损伤,其可能的途径是抑制脂质氧化损伤,降低MPO活性和MDA含量,提高SOD水平,促进结肠上皮细胞修复,且灌肠给药略优于灌胃给药。  相似文献   
23.
黄连软膏制备工艺优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优化黄连软膏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总生物碱含量、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选取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通过稳定性考察,比较5个不同软膏基质处方对黄连软膏成型性与质量的影响.结果:黄连、黄柏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软膏基质组成为十八烷醇、液体石蜡、白凡士林、单硬脂酸甘油酯、吐温-80、司盘-60、甘油、双蒸水.结论:优选的黄连、黄柏生物碱提取工艺和软膏成型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应用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24.
目的:考察白头翁总皂苷的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模型研究白头翁总皂昔在不同肠段、不同药物浓度下的肠吸收特性,采用HPLC测定样品中指标成分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L-吡喃阿拉伯糖苷的质量浓度.结果:白头翁总皂苷指标成分在各个肠段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各肠段累积吸收量均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白头翁总皂苷在大鼠肠道内小存在特殊的“吸收窗”,可能为被动扩散吸收.  相似文献   
25.
黄连软膏处方优化与流变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黄连软膏的基质处方并测定其流变学参数.方法:以外观、稳定常数、冷热破坏等因素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黄连软膏处方,并测定流变学参数.结果:优化处方为十八醇12.060 g,单硬脂酸甘油酯10.018 g,聚山梨醇酯-80 7.831 g,山梨醇酐单油酸酯-60 3.173 g,黄连软膏流变学参数(黏度、屈服值、触变性、蠕变等)优良.结论:优选基质处方稳定可行,外观良好,黏度、延展性符合生产与临床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26.
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具有靶向性的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以粒径和PDI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考察溶液pH值、反应温度、壳聚糖和多聚磷酸钠的比例及质量浓度对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的影响;通过雷公藤甲素与壳聚糖的偶联比及雷公藤甲素、叶酸活性酯和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确定最佳制备工艺,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采用HPLC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反应温度25℃,溶液pH 3.5,壳聚糖-多聚磷酸3∶1,壳聚糖与多聚磷酸钠的质量分数均为0.3%,制得的纳米粒平均粒径约170 nm,粒子分散指数(PDI)约0.21。载药纳米粒的释放率于4 h后达平衡,最大释药率约68%。结论:按优选工艺制备的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质量稳定可靠,优选的工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7.
目的:考察玉簪花总黄酮提取物及其复合粒子中有效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模型,选择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为研究肠段,以表观渗透系数为评价参数,考察玉簪花总黄酮提取物及其复合粒子中有效成分山柰酚-3-O-槐糖苷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在不同肠段、不同浓度下的肠吸收特性。结果:在不同药物质量浓度下,山柰酚-3-O-槐糖苷及山柰酚-3-O-芸香糖苷在各肠段均有吸收;在同一质量浓度条件下,二者均以空肠的肠吸收最优。结论:玉簪花总黄酮复合粒子改变了山柰酚-3-O-槐糖苷及山柰酚-3-O-芸香糖苷的肠吸收特性,二者在结肠的吸收显著增加。玉簪花总黄酮复合粒子可显著提高该有效部位在结肠部位的吸收。  相似文献   
28.
目的:考察雷公藤与白芍配伍后对雷公藤甲素和2种生物碱类成分(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透皮吸收的影响,从经皮转运的角度探讨雷公藤与白芍配伍减毒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小鼠离体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以20%乙醇生理盐水为接收介质,通过HPLC测定接收液中雷公藤甲素(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和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57∶43),检测波长230 nm]的含量,计算其累积渗透量和稳态透皮速率等渗透动力学参数。结果:与雷公藤乳膏相比,雷公藤-白芍配伍乳膏均能降低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的累积通过量,但对雷公藤甲素的累积透过量无影响;其中雷公藤-白芍以比例1∶2和1∶3配伍的乳膏中雷公藤吉碱和雷公藤次碱的24 h累积透过量呈明显的降低趋势。结论:雷公藤与白芍配伍经皮给药能降低毒性成分的透过量,同时不影响主要活性物质雷公藤甲素的透过量,从而达到了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荜茇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荜茇Piper longum的未成熟果穗,虽然中医、蒙医均用荜茇治疗胃肠道疾病,但在配伍及治疗疾病种类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对荜茇在中医、蒙医中的用法、性味、功能、临床配伍等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整理出荜茇在中医、蒙医本草中的记载情况,再结合计算机软件分析,对荜茇在蒙医临床中的使用频率及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并简要介绍荜茇在中医临床中的配伍及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荜茇在中医药、蒙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
采用改良后的Franz扩散池法,以小鼠腹部皮肤为模型进行体外透皮扩散,收集不同时间点的接收液,用HPLC测定其中阿魏酸的浓度、用LC-MS/MS测定雷公藤甲素的浓度,比较醇质体凝胶、普通凝胶、乳膏3种剂型的透皮速度、透皮量与皮肤储量的差别,以探索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凝胶中阿魏酸、雷公藤甲素的体外透皮特性并与普通凝胶组和乳膏组比较。结果,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凝胶、普通凝胶和乳膏中阿魏酸稳态透皮速率分别为5.268 5,8.990 9,12.042 0μg·cm~(-2)·h~(-1),皮肤滞留量分别(30.234 8±1.525 4),(20.402 6±0.402 6),(7.635 3±1.094 2)μg·cm~(-2);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凝胶中雷公藤甲素的稳态透皮速率为67.238 0 ng·cm~(-2)·h~(-1)约为乳膏的1.24倍,普通凝胶的3.28倍,皮肤滞留量为(371.351 4±35.317 1)ng·cm~(-2)约为乳膏的3.35倍,普通凝胶的5.25倍。故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凝胶透皮效果良好,有助于临床安全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