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8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78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417篇
综合类   488篇
预防医学   191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175篇
  2篇
中国医学   168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目的通过检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正常孕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表达水平,探讨中性粒细胞活化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就诊的孕产妇28例,分为重度子痫前期组(n=14)和对照组(同期正常妊娠妇女,n=14)。2组孕产妇年龄、孕周无统计学差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孕产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LFA-1的表达情况。检测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对其与中性粒细胞表面LFA-1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8.40±2.23)×109/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6.71±1.5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LFA-1表达阳性率[(63.25±38.025)%]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38.32±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LFA-1表达水平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3)。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其表面黏附分子LFA-1表达均较正常妊娠妇女明显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提示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参与了子痫前期发病。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AD患者分为有氧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入组患者均按AD常规治疗,试验组接受强度分别为50%—70%最大强度的16周有氧训练,每次持续60—90min,每周3次。分别在治疗前、8周和16周后利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CS-ADL)和生活质量量表(QOL-AD)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ADL能力、生活质量评价,并在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利用临床医生面谈印象变化量表(CIBIC plus)对AD患者临床总体印象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有3例患者未完成规定的有氧训练;有氧训练对患者的血尿常规、心电图及血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氧训练组MMSE评分、ADCS-ADL评分和QOL评分在8周和16周均较基线明显改善(P0.05);有氧训练组在第16周时ADCS-ADL评分较第8周时明显降低(P0.05);16周时,试验组患者总体临床印象变化CIBIC plus改善率是对照组患者的3.5倍。结论:有氧训练疗法可显著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ADL能力、生活质量和临床总体印象,有氧训练可以作为AD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时间的有氧运动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作用。 方法:将54例AD患者随机分为有氧运动A组(18例)、有氧运动B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有氧运动组采用踩脚踏车的运动方式,接受强度为70%最大运动能力的有氧运动训练,A组每周2h训练,B组每周1h训练,持续6个月。分别在入组前、入组3个月、入组6个月时,采用MMSE、ADAS-cog、Barthel指数、NPI和NPI-D进行AD相关评价。 结果:A组有氧运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精神神经症状,3个月和6个月时的MMSE评分从基线值19.1±3.1分别增加至21.4±2.5、24.2±1.8;ADAS-cog评分从基线值19.9±2.7分别降低至17.5±2.2、14.9±1.7;Barthel指数评分从基线值35.0±2.8分别增加至39.3±2.0、43.4±2.2;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NPI评分变化值3个月时为-1.8±5.2,6个月时为-1.6±4.2,后者有显著性意义(P<0.05);NPI-D评分变化值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1.9±3.1和-1.5±2.6,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仅在有氧运动早期(3个月时)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P<0.05),MMSE评分从基线值19.1±2.8增加至20.3±2.0,ADAS-cog评分从基线值20.1±2.5降低至18.3±2.5,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精神神经症状无有益影响。Barthel指数与MMSE、ADAS-cog分值的变化无相关关系(r=0.136,r=0.77)。 结论:6个月的每周2h的有氧运动较3个月的有氧运动在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能力、神经精神症状以及对照顾者的困扰评分方面获益较多。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选择40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膜部VSD的患者,另外选40例经传统外科修补术治疗膜部VSD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1~32(15.5±3.5)岁,体重10.8~58.0(24.2±7.5)kg,膜部室间隔缺损大小为2~14(5.6±0.5)mm.分别依据两种不同的方法完成手术,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其他相关因素,评估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结果 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组有1例患者封堵失败,行开胸手术治疗,成功率97.5%;外科手术组除1例因急性感染死亡外,余全部手术成功.两组治疗成功率相似,但在术后并发症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有明显差别.术后3~12个月随访,经胸小切口组无新并发症出现,而外科组新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结论 尽管经胸小切口膜部VSD封堵术较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但具有术后并发症较少、恢复快、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目前该技术是可行的,且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大连地区泌尿系结石的成分组成,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共1761例结石标本,包括男性1140例,女性621例,年龄7个月~93岁,上尿路结石1626例,下尿路结石135例。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分析结石成分,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性别及结石位置上的差异。结果 男性高发;高发年龄段为51~70岁,该年龄段患者占所有患者的60%以上;一水草酸钙检出率最高为75.87%,其次为碳酸磷灰石45.26%;单纯型结石761例(43.21%),混合型结石1000例(56.79%)。结论 大连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混合结石多于单纯结石,给予个体化生活指导建议有利于本地泌尿系结石的防治。  相似文献   
76.
77.
78.
目的探讨夏枯草水提液(PVAE)对实验性自身免疫甲状腺炎(EAT)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猪甲状腺球蛋白和完全弗氏佐剂制作EAT大鼠模型,随机分为PVAE预防性治疗组(P组)、PVAE低剂量治疗组(TL组)、PVAE高剂量治疗组(TH组)、EAT模型对照组(M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14只。P组于造模前2周开始予PVAE10g/(kg·d)灌胃给药,TL组、TH组于造模后2周开始分别予PVAE10g/(kg·d)、2.5g/(kg·d)灌胃给药,M组和C组于造模后2周开始予去离子水2ml/d灌胃,连续给药6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NF-资B)途经下游产物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和趋化因子10(CXCL10)水平;观察甲状腺组织的病理改变,检测CXCR3、CXCL10、Akt和NF-资B的mRNA、蛋白及表达水平。结果M组大鼠血清TgAb和TPOAb水平较C组呈明显升高,甲状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滤泡结构破坏和淋巴细胞浸润,提示EAT大鼠造模成功。PVAE各干预组的甲状腺滤泡均较M组完整,间质水肿减轻,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其中P组TPOAb水平较M组明显降低(P<0.01)。PVAE各干预组的CXCL10水平均较M组下降,其中P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AE治疗组(TH、TL组)的AktmRNA、CXCR3蛋白表达及TH组的NF-资BmRNA、Akt蛋白表达显著低于M组(P<0.05或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Akt均呈阴性表达,NF-资B、CXCR3及CXCL10在甲状腺滤泡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M组NF-资B表达量明显高于C组(P<0.05),且经PVAE干预后各组NF-资B表达量均呈不同程度下调,其中P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3K途径参与EAT的形成,PVAE干预可能通过抑制PI3K途径减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相似文献   
79.
陈创华  方建华  徐陈柯  王炜  孔凡雷  孙虹 《浙江医学》2020,42(21):2320-2322,2334
目的通过分析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结节超声特征探讨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证实为峡部PTC86例患者的结节超声特征,根据病理结果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4例和无转移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结节超声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结节平均内径对峡部PTC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转移组突破甲状腺包膜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结节平均内径是峡部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0.814,P<0.01)。以结节平均内径预测峡部PTC患者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788,最佳截断值为7.9mm,灵敏度为80.6%,特异度为75.0%。结论结节平均内径以及甲状腺是否突破背膜是峡部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0.
谢乐斯  韩志江  王炜  周虹  项晶晶 《浙江医学》2020,42(22):2470-2472
涎腺分泌性癌(SCSG)是一类新近命名的少见低度恶性涎腺肿瘤,通常呈分叶结节状生长,可表现为实性-微囊状、腺管状、滤泡状、囊性-乳头状、筛状等多种组织构型,免疫组化特征为瘤细胞弥漫表达S-100蛋白和乳腺球蛋白,而不表达DOG1,多数患者具有ETV6相关融合基因这一特征性的分子遗传改变。罕见情况下,SCSG可以完全呈囊性形态。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例影像学和显微镜下完全呈囊性的腮腺肿瘤,经免疫组化及ETV6基因重排检测,确诊为罕见的大囊型SCSG,并作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