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篇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李棋  李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2):1931-1937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结缔组织再生等多种生物学作用,但其在体内可被快速降解,而纤维蛋白胶作为载体则可通过缓释作用避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内的快速降解,从而更好的发挥其生物学作用,但目前二者的具体运用方式尚处于研究阶段。 目的: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胶在骨科领域的运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2000至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相关文献,总结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胶在骨科的运用情况。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的64篇文献的整理分析结果提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通过纤维蛋白胶的载体作用,达到促进促进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的目的,但多数研究尚处于实验阶段,其在骨科领域的临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自体半束腓骨长肌腱移植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伴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4例陈旧性跟腱断裂伴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1例, 女3例;年龄26~62岁[(42.8±10.7)岁]。均行自体半束腓骨长肌腱移植重建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时评估患侧MRI影像学以判断跟腱愈合情况;复查Thompson试验并检查患者是否能完成单踝提踵;询问患者重返日常生活、运动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7个月[(35±9)个月]。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ATRS和VAS分别为(87.9±6.6)分、(80.9±2.4)分、(2.0±0.3)分, 均优于术前的(52.7±16.9)分、(42.0±4.4)分、(4.1±0.4)分(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ATRS和VAS分别为(95.2±7.2)分、(85.9±2.5)分、(0.8±0.3)分, 均优于术后1...  相似文献   
23.
欧阳植松  李棋  李箭 《中国骨伤》2013,26(9):720-723
目的:探讨经膝后正中小切口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18~62岁,平均36.8岁;病程1~52周。术中采用膝关节后正中小切口,注意保护血管神经。术后通过物理检查、Lysholm及IKDC评分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中无断钉,术后无感染、窦道形成、骨折块移位等并发症发生,仅1例切口愈合延迟。随访6~42个月,平均30个月,终末随访时患者均获骨性愈合。2例因未及时复诊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50例术膝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征为阴性或Ⅰ度阳性。术后Lysholm评分高于术前,术后优42例,良5例,中3例。术后IKDC评分高于术前,术后IKDC评分A级41例,B级9例。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患者免除二次手术,而采取后正中后小切口创伤小,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血管神经损伤。用可吸收拉力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4.
空气层流净化技术不仅应用于医院手术部,同时也在病房得到广泛应用,很多医院建设了层流病房,以解决某些特殊疾病及重症监护病房空气质量问题.因此,层流手术室、层流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引起普遍关注,为此我们对本院层流病区进行了监测和调查,以提高层流病区的合格指标.  相似文献   
25.
李智尧  何崇军  李棋  李箭 《重庆医学》2006,35(20):F0004
我院2006年7月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囊肿1例,以关节镜下囊肿切除治疗,疗效满意,国内尚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用简易的髓鞘碱性蛋白(MBP)及其抗体(Anti-MBP)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定(ELISA)法对6组共337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检测,其中脊髓压迫症(CMP)36例,多发性硬化(MS)33例,脑血管疾病(CVD)3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ID)31例,癫痫(EP)161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OND)42例。结果显示:CMP、MS.CVD、ID和EP5组血清MBP均值明显高于OND组(P<0.01),其中又以急性外伤所致脊柱骨折伴截瘫为主(33例)的CMP患者血清MBP值最高,与MS组比较P<0.05,与CVD、ID和EP组比较P<0.01。CVD患者CSFMBP均值也明显高于OND组(P<0.05)。本法检测6组血清和CSF的Anti-MB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7.
李箭  岑石强  蒋欣  杨志明 《中国医刊》2001,36(10):36-37
肘关节镜临床应用相当受限 ,主要由于肘关节关节间隙窄、弧度大、分区多、操作困难 ,因此相应类似报道也少。 1996~ 2 0 0 0年我院共收治 6例肘关节镜手术病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2 7~ 3 6岁。病程 1~2 4年 ,其中肘关节结核 4例 ,创伤性关节炎伴游离体 2例。1 1 肘关节结核  4例均为全关节结核 ,其中 3例肱骨外髁结核 ,1例肱骨内髁结核 ,无窦道。症状 :主要以肘关节肿痛伴活动逐渐受限为主 ,发展缓慢 ,体征主要是局部肿胀和压痛 ,屈伸功能明显受限 (约3 0°~ 90°屈 ) ,伴有同侧上肢的肘关节上、下肌…  相似文献   
28.
目的明确复方倍他米松(compound betamethasone,BT)对合并糖尿病及肩关节僵硬的退变性肩袖撕裂肌腱细胞的影响,为下一步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采集糖尿病合并肩关节僵硬的退变性肩袖撕裂需要接受手术患者的肩袖肌腱组织完成肌腱细胞培养,于特定时间点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并绘制增殖曲线。采用常规培养基(对照组)、BT与含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低糖杜贝克改良培养基(dubel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DMEM)按照体积比配制成带药培养基:高浓度组(VBT:VDMEM=1:10)、低浓度组(VBT:VDMEM=1:20)共3种培养基,将其分别单次作用于P3代肌腱细胞24 h,而后在指定的时间点评估细胞形态、凋亡和活性。 结果P0代糖尿病肌腱细胞增殖传代至P3代需要6 ~ 7周,细胞形态随细胞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变为梭形。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两组细胞用药后8 ~ 12 h细胞形态明显改变,24 h镜下观察及活力检测发现肌腱细胞大量坏死脱落,而后剩余细胞明显缩小、变圆,细胞增殖能力陷于停滞状态,高浓度组细胞形态变化更加明显;用药后7 ~ 12 d增殖能力开始逐渐恢复,细胞形态于21 d恢复至用药前状态。用药后24 h流式细胞凋亡分析显示两组凋亡率存在统计学差异,高浓度组>低浓度组,P<0.05。 结论合并糖尿病及肩关节僵硬的退变性肩袖撕裂肌腱细胞增殖速度缓慢,BT对此类肌腱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其造成的损害尽管可逆,但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基于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华西分期分型诊治体系(Hua Xi-knee dislocation and multiple ligament injury,HX-KDMLI)开展个体化精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2月—2020年9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36例(36膝)KDMLI患者临床资料。男24例,女12例;年龄21~62岁,平均45.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重物砸伤8例,运动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机器切割伤2例。病程1~9周,平均3.6周。术前患者根据HX-KDMLI进行评估:急性期20例、陈旧期16例;脱位分型:HX-Ⅰ-A型3例,HX-Ⅰ-P型1例,HX-Ⅲ-L型10例,HX-Ⅲ-M型13例,HX-Ⅳ-S型4例,HX-Ⅴ-F型3例,HX-Ⅴ-T型2例。患者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阳性35例,后抽屉试验阳性31例;内翻应力试验阳性19例,外翻应力试验阳性23例。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分级:A级1例、B级5例、C级8例、D级22例。基于分期分型评估结果,选择关节镜下、开放或关节镜联合开放手术修复重建韧带,骨折解剖复位固定。术后采取循序渐"激"康复原则进行锻炼。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个月,患肢肌力均恢复至Ⅴ级,膝关节活动范围均能达到伸直0°、屈曲120°以上;影像学复查示膝关节无明显不稳,骨折均愈合,修复及重建的韧带连续性及张力好,关节对位对线好。患者前、后抽屉试验均阴性;Lachman试验Ⅰ度阳性5例,内翻应力试验Ⅰ度阳性2例,外翻应力试验Ⅰ度阳性2例,其余患者均为阴性。术后12个月,膝关节IKDC分级:A级9例、B级19例、C级5例、D级3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28,P=0.000)。IKDC、Lysholm、Tegner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X-KDMLI能指导KDMLI治疗方案的制定,并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和评价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复杂类型股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从1999年10月至2001年7月,对15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的病例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3-21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个月。无术后感染、股骨头缺血环死及内固定材料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患肢功能良好。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固定可靠等优点。闭合复位对骨折端血供破坏小,符合生物学固定原理,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