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篇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携带BMP-1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诱导外周血MSCs向肌腱/韧带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取3~4月龄新西兰兔外周血,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MSCs至第3代。采用Ad 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制备BMP-12重组腺病毒载体。将BMP-12重组腺病毒体体外转染第3代外周血MSCs,转染后24 h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转染效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转染后8、24 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达;转染后0、7、14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型胶原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肌腱/韧带特异基因Tenomodulin、Tenascin-C和Decorin m RNA表达水平,并设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转染后24 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细胞生长增殖缓慢,细胞形态清晰;FCM检测示,转染组转染效率为99.57%,未转染组为2.46%;转染后8 h,荧光显微镜下即可见GFP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GFP表达逐渐增多,24 h时几乎所有细胞均可见GFP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随转染时间延长,Ι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强;转染组转染后14 d,肌腱/韧带特异基因Tenomodulin、Tenascin-C和Decorin m 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061±0.013、0.029±0.008、0.679±0.067,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组的0.004±0.002、0.003±0.001、0.142±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0,P=0.031;t=—5.741,P=0.020;t=—12.998,P=0.000)。结论 BMP-12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明显促进外周血MSCs向肌腱/韧带成纤维细胞表型分化,并促进肌腱/韧带特异基因表达和细胞外基质产生,为外周血MSCs用于肌腱/韧带再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代次间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为构建组织工程半月板和细胞治疗中的种子细胞优选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采用机械分离与酶连续消化相结合的方法体外分离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单层培养传代至第5代。采用相差倒置显微镜和SEM观察各代细胞的形态变化和超微结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描绘生长曲线,采用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鉴定细胞分泌的蛋白聚糖和Ⅰ、Ⅱ型胶原蛋白。结果: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原代接种后8~12 h开始贴壁,48~72h大部分细胞贴壁,胞质逐渐展开,细胞变大伸长,形成突起,呈多角形,细胞形态规则,轮廓清晰,镜下观察有立体感,7~10 d后,细胞长满传代。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能力和增殖速度明显加快,原代至第2代细胞形态较规则,多呈多角形,大小均一。第3代后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中梭形细胞增多,分泌和增殖能力下降,传代周期延长。第5代分裂相少见,密度稀疏,细胞形态不佳,约80%呈长梭形,分泌和增殖能力下降。SEM示第1代半月板细胞形态规则,呈多极性,表面有突起;第5代细胞形态不规则,多呈梭形。生长曲线可见第4代前半月板细胞生长速度及生长周期均相似,第5代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增殖减缓。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表达:随传代的进行,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表达逐渐减弱而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强。结论: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随着传代的进行,细胞活力逐渐下降,生长速度减慢,传代周期延长,逐渐变为梭形,形态不规则。体外单层培养系统中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表型随传代的进行,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表达逐渐减少而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多,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培养的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从第3代开始逐渐失去其特异性表型,发生去分化,逐渐变为成纤维细胞的表型。体外单层分离培养的第5代前半月板细胞基本维持纤维软骨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半月板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对膝关节后外侧旋转脱位的评估常依赖传统影像技术获取静态解剖信息,同时以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进行功能评估,但这些均无法对患者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定量评价,亦无法为术后提供具体的康复指导。目的:通过对急性膝关节后外侧旋转脱位术后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动态评估术后的运动学指标和位移指标,帮助指导康复。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急性膝关节后外侧旋转脱位患者12例,行关节镜下一期韧带重建或修复,术后常规康复训练,同时采用Opti-Knee~?分析系统采集患侧膝关节(损伤组)及健侧膝关节(正常组)的6个自由度数据(包括运动角度和位移),计算其变化范围,并将2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1)运动角度方面:2组膝关节最大内/外翻转角,内/外旋转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损伤组膝关节最小屈曲角,最大屈曲角及屈曲/伸展、内/外翻角、内/外旋转角度变化范围均大于正常组(P<0.05);(2)位移方面:2组股骨相对于胫骨前移、内移、外移最大值及内/外位移变化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损伤组股骨相对于胫骨后移、下移最大值及胫骨前/后移变化范围大于正常组,而上移最大值和上/下位移变化范围则小于正常组(P<0.05);(3)结果提示,关节镜辅助一期治疗急性膝关节后外侧旋转脱位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膝关节步态,Opti-Knee~?分析系统可客观提供运动参数信息,其自由度数据的改变有助于指导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坝州壤塘县藏区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多个大关节受累与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索成人大骨节病的合理分级标准,指导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由骨科、风湿免疫科和地方病专家联合研究组设计专用调查表,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法,包括一般情况、关节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等,随机调查阿坝州壤塘县6个村24~93岁藏族成人大骨节病患者81例,按我国关于成人大骨节病分度标准:Ⅰ度30例,Ⅱ度30例,Ⅲ度21例。大关节定义为肩、肘、腕、髋、膝、踝共12个关节,其中任何一个关节出现疼痛、畸形或功能障碍即为大关节受累。分别统计Ⅰ、Ⅱ、Ⅲ度大骨节病患者大关节受累关节数和VAS评分。结果全部患者均存在2个以上大关节受累,其中肘关节和膝关节受累最多见,9~12个大关节受累在成人大骨节病Ⅱ度患者中比例最高,肘关节和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在成人大骨节病Ⅱ度患者中最高,踝关节受累和疼痛在Ⅲ度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中最重,肩、腕、髋关节受累及VAS评分在Ⅰ、Ⅱ、Ⅲ度成人大骨节病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4个以上大关节受累人数在Ⅰ、Ⅱ、Ⅲ度成人大骨节病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壤塘县藏区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常存在多个大关节受累,大关节受累的比例和程度与目前大骨节病分度之间无统一性;有必要对目前成人大骨节病分度进行合理的修订或改进、完善,使之更符合临床诊治并合理指导成人大骨节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联合超前多模式镇痛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运动医学中心收治的86例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单双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单数)和对照组(双数)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术后常规镇痛,观察组患者予以超前多模式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踩关节功能[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标准)]以及舒适度、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等指标差异,观察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和免疫功能(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前24 h、术后6、12、24、36 h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AOFAS评分、Kofoe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6个月两组AOFAS评分、Kofo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血清IL-6、IL-10、hs-CRP、ICAM-1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水平则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及组间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技术联合超前多模式镇痛对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的镇痛和近期治疗效果均较好,且能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伤并提高免疫功能,有利于术后恢复,提高舒适和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医护人员工作服的细菌污染情况,以便加强管理。方法通过抽样检测方法,对某医院部分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工作服进行了随机采样检测。结果医护人员工作服连续穿3 d即出现细菌污染超标,以护理人员的工作服污染最严重。以春夏季污染较重,春季污染霉菌为多,而夏季污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工作服前侧和袖口污染较重,以外科人员污染更明显。结论医院工作人员工作服穿戴时间不宜超过3 d,随季节不同、岗位不同、科室不同,污染程度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作者前期研究已证明,第1代骺软骨细胞可在离心管内形成富含软骨特异性蛋白基质的软骨组织。本实验进一步观察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在离心管内培养形成的软骨组织特征,并与半月板、骺板及关节软骨组织进行比较。 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4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楼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取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四肢骺板分离软骨细胞,行单层传代培养,取第1代细胞行无支架离心管培养,观察其形成的软骨组织特征,另取6周龄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髁关节软骨、胫骨近端骺板及半月板,与离心管培养软骨一并行透射电镜观察,比较其软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结构。 结果: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经无支架离心管培养能形成软骨。离心管内培养形成的软骨具有独特的超微结构,与骺板及关节软骨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与半月板有明显区别。4种细胞都有各自不同的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特征。 结论: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在离心管内培养形成的软骨组织具有与骺板及关节软骨相似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8.
一、独特型网络和免疫应答的调节 Jerne首先提出免疫应答可由一系列的独特型决定簇(idiotypic determinant,Id)-抗独特型决定簇反应进行调节。Id位于或靠近于抗体分子和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抗原进入前,所有淋巴细胞都处于一种由独特型相互作用产生的动力学平衡状态,抗原进入后打破了这种平衡并引起免疫应答。尤其在接触抗原前注射抗Id,既可抑制Id阳性的能结合抗原的分子,也可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多为外侧,内侧盘状半月板十分罕见,文献报道的发病率最高为0.3%[1].我院于2007年8~9月诊断左膝内侧盘状半月板2例,在关节镜下行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修整成形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肿瘤患者血清对红细胞免疫粘附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箭  施治 《现代免疫学》1990,10(4):201-202
<正> 红细胞免疫系统研究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从目前国内外有关资料报道来看,各类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一般认为可能与血清中存在着一种免疫抑制因子有关。我们采用郭峰等人创立的红细胞C_3b酵母多糖检测方法,检测了127例各类肿瘤病人及43例健康人红细胞C_3b受体(RCIA)花环形成率及肿瘤患者血清对正常人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的抑制率,从而探讨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