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动学)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中药研究的新领域,研究了一些中药和复方,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假说,但总体上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需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本文总结与评述了中药药动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中药药动学的概念、中药药动学研究的特点与难点,从而提出了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中药药动学研究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52.
痰热清注射液对ANIT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ANIT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α-异硫氰酸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检测大鼠血清ALT、AST、TBA、TBIL、DBIL和IBIL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痰热清注射液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ALT、AST、TBIL、DBIL和IBIL水平;痰热清注射液中、低剂鼍组均可明显降低TBA水平;痰热清注射液各剂量组能明显改善肝细胞组织坏死损伤.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对ANIT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三参保肺饮颗粒对慢阻肺合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强地松组、三参组,用熏香烟烟雾加气管内注入弹性蛋白酶和博来霉素方法建立大鼠COPD合并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造模时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强地松组、三参组于造模完成后予强地松、三参保肺饮灌胃,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病理切片支气管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用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支气管壁Ⅰ、Ⅲ型胶原分布,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各组切片支气管肺组织TGF-β1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平均面积、积分光密度和平均光密度,比较各组支气管壁Ⅰ、Ⅲ型胶原面积、面密度、光密度。结果三参组阳性细胞平均面积较其他三组显著增加(P0.01);积分光密度、平均光密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平均光密度较强地松组降低(P0.05)。模型组、三参组Ⅰ、Ⅲ型胶原阳性目标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0.01);三参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三参组Ⅰ、Ⅲ型胶原面密度、光密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三参保肺颗粒有下调慢阻肺合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表达,减轻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毒热平注射液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株Ana-1细胞分泌NO的影响。方法:用100TCID50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A/FM/1/47(H1N1)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株Ana-1后换用6个不同浓度的含药维持液继续培养,分别于6、12、24和36小时收集细胞上清液,用Griess试剂法检测其释放NO的水平。同时提取1μg/ml药物组作用24小时后的细胞mRNA和核蛋白,利用RealTimePCR法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毒热平注射液对病毒感染前后巨噬细胞NF-κBp65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在药物作用的不同时间,60、30和10μg/ml各剂量组均能显著下调病毒感染巨噬细胞NO的分泌水平,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该药可明显下调病毒感染巨噬细胞NF-κBp65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毒热平可通过下调细胞核因子-κB活性,抑制病毒感染巨噬细胞NO的分泌,发挥抗病毒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通络救脑注射液对Aβ诱导下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模型组以Aβ1-42加入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制备阿尔茨海默病(AD)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通络救脑注射液(简称TLJN)组在造模前先行加入通络救脑注射液干预。采用生化法检测各组内皮细胞中MDA含量、SOD活性,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TLJN组能明显降低AD内皮细胞损伤模型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抑制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在本实验观察范围内,通络救脑注射液对Aβ诱导下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SOD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进而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以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肝络通对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探讨肝络通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体重250±10 g的清洁级SD雄性大鼠105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心得安组、肝络通组.采用胆总管结扎的方法制作胆汁性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术后2周和4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采用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肝络通在2周和4周均能显著抑制肝组织羟脯氨酸的合成,且心得安在4周可减少羟脯氨酸的含量.Masson染色显示肝络通显著抑制纤维增生,且缓解肝组织结构紊乱.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星状细胞活化、增殖,肝窦内皮细胞窗空减少,内皮细胞下纤维组织增生,肝窦毛细血管化;Disse间隙内肝细胞微绒毛减少或消失.肝络通组Disse间隙可见大量的微绒毛,肝窦内皮细胞窗空清晰可见.结论:肝络通可显著抑制胶原的合成,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阻逆肝纤维化进程,这是肝络通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机制之一,同时为开发作用靶点清晰的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提供了丰富的药理学资料.  相似文献   
57.
背景:大多数脑缺血是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病变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构建高脂血症复合脑缺血大鼠模型,研究基础性病变对脑缺血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复合脑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高脂血症病理因素对脑缺血的影响。 方法:实验以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然后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3,7 d,采用TTC染色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部位体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边缘区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边缘区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与结论:TTC染色结果显示高脂+脑缺血7 d组大鼠的脑缺血部位体积明显减小。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所有脑缺血模型都呈典型的缺血性改变,脑缺血7 d的小胶质细胞数量比3 d的明显减少,高脂+脑缺血7d相对于3 d的变化更明显。超微结构显示所有脑缺血模型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核膜皱缩,线粒体嵴基本完全消失,内皮细胞线粒体减少,神经突触的突触小泡大部分溶解,缺血7 d,尤其是高脂+脑缺血7 d的上述损伤减轻,神经元变性、坏死减少,线粒体损伤恢复,线粒体嵴也明显增多,神经突触的突触小泡明显恢复。说明高脂血症促进了脑缺血损伤的恢复,其原因可能是高脂血症因素激活了体内某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8.
痰热清注射液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的免疫功能和肺组织中细胞因子以及肺组织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采用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FM1)制备小鼠肺感染模型,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FM1感染小鼠肺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IFNγ-、IL-4和TNF-α的含量,以及T、B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和T淋巴细胞产生IL-2的能力。结果痰热清注射液不仅具有显著增强FM1感染小鼠T、B淋巴细胞的功能和提高小鼠肺组织匀浆中IFN-γ和IL-4的含量,而且还能显著抑制肺组织匀浆中TNF-α的含量。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的免疫功能和肺组织中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和抑制肺组织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缺血性中风相当于西医的脑梗死、脑梗塞,是脑组织因血管阻塞及非外伤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致局部脑组织坏死,并引起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中风后遗留的肢体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急性期的诊断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0.
目的:在研究缺血后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的基础上,探讨血管保护的治疗措施,为缺血性脑卒中病探索治疗的新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1/2004-08的与急性脑卒中后血管保护策略相关文献,检索词“ischemicstroke,vasculature,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apoptosis”,并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30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促进内皮的功能以及阻抑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和内皮凋亡的措施(即血管保护措施)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无论研究对象为动物还是患者全部纳入,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期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共筛选到符合标准的文献29条,将其按血管保护的概念、缺血性脑卒中血管保护措施中急性期的主要靶点、亚急性期主要靶点和慢性期主要靶点进行分类。资料综合:血管保护的靶点应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机制的背景环境下来评价,且可以分急性(数小时)、亚急性(数小时至数天)以及慢性阶段(数天至数月)来描述。急性期血管病理生理包括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的改变,导致血脑屏障的破坏以及血管紧张度的失调,其主要靶点为血管活性因子;炎症是亚急性期血管损伤的重要机制,故多环节炎性因子构成亚急性期主要靶点;而慢性期着重于凋亡过程。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对脑血管系统的保护似乎是预防水肿和出血、促进康复的合理方法。提高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来源的NO生成量、血管生成素1,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血管紧张素II、内皮素1、基质金属蛋白酶、自由基以及炎症递质都是血管保护的可能的药物学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