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验证应变技术对肥胖小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监测的有效性,通过与病理结合进一步说明肥胖所致心肌损伤改变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选取C57BL/6J雄性小鼠,经12周SPF级饲养建立肥胖动物模型,纳入肥胖组小鼠24只、对照组小鼠20只,采用Visualsonics Vevo 2100 Imaging System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常规指标[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S)、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以及应用应变技术定量获取左心室心肌应变参数(纵向、径向和圆周应变参数)评价两组小鼠左心室收缩功能;通过病理大体形态、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小麦胚芽凝集素+异硫氰酸荧光素染色评价两组小鼠心肌组织改变。结果 超声生物显微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小鼠LVEF[(75.04±2.81)%比(63.63±2.03)%]及LVFS[(43.17±2.63)%比(33.71±1....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肠道菌群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培养方法和分析技术的限制,肠道菌群在药物代谢和体内处置中的作用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围绕肠道菌群的大量研究将对肠道菌代谢和肠道菌-宿主共代谢的认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肠道菌群不仅能够直接代谢许多药物,还通过宿主、菌群、药物之间复杂多维的相互作用间接改变药物代谢,从而影响个体对药物治疗的响应(效应、毒性、耐药性等)。肠道菌群结构及代谢功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综述近期肠道菌群代谢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及研究趋势,以期推进精准治疗,促进药物发现及新的治疗策略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燕茹 《现代健康人》2003,6(11):54-55
一直对孙燕姿有种莫名的好感,觉得这个在演艺圈里打滚的女孩,始终能够保持一种难能可贵的率真,实属不易。而她的声音也确实不错,低回时令人动容,呐喊时给人快意。忍不住想,那样娇小的身形里如何能蕴含着如此惊人的爆发力?是因为健康的体魄?还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她又是拿什么和超负荷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动学)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中药研究的新领域,研究了一些中药和复方,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假说,但总体上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需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本文总结与评述了中药药动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中药药动学的概念、中药药动学研究的特点与难点,从而提出了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中药药动学研究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分析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流联合酶消化传统4步法和改良2步法急性分离普通远交群大鼠(SD)心肌细胞的优缺点。同时探讨改良2步法分离普通SD大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wistar-京都大鼠(WKY)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方法 同时运用传统4步法和改良2步法急性分离SD大鼠心肌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及存活细胞比率。随后用改良2步法分离SD、WKY和SHR的心肌细胞,比较三种大鼠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差异,探讨改良2步法在不同大鼠心肌细胞急性分离的价值。结果 两种方法分离SD大鼠心肌所得杆状细胞横纹清晰、棱角分明,均为可供膜片钳实验顺利进行的存活细胞,改良2步法分离所得杆状细胞数、总细胞数较传统4步法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2步法分离3组大鼠杆状细胞数、总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杆状细胞比率、覆钙后杆状细胞数和细胞总数均没有差异(P>0.05);3组大鼠心脏重量、消化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细胞急性分离的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流联合酶消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辛芷通窍颗粒对慢性鼻窦炎(CRS)小鼠鼻窦黏膜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辛芷通窍低剂量组、辛芷通窍中剂量组、辛芷通窍高剂量组。采用开放上颌窦后接种3型荚膜型肺炎链球菌的方法建立CRS小鼠模型。辛芷通窍低剂量组予以1.4 g/kg辛芷通窍颗粒灌胃、辛芷通窍中剂量组予以2.8 g/kg辛芷通窍颗粒灌胃、辛芷通窍高剂量组予以5.6 g/kg辛芷通窍颗粒灌胃治疗。利用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采用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鼻窦黏膜中相关因子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辛芷通窍低剂量组、辛芷通窍中剂量组、辛芷通窍高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给药前,且窦黏膜组织中TNF-α、IL-6、IL-10、IL-16、IFN-γ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辛芷通窍低剂量组、辛芷通窍中剂量组、辛芷通窍高剂量组小鼠鼻窦黏膜组织中HMGB1、NLRP3、ASC、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小鼠神经损伤的病理学基础。方法:ApoE-/-小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HHcy组(HHcy)和HHcy、叶酸及维生素B12干预组(MFB)。通过高蛋氨酸饮食诱发HHcy小鼠模型,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等观察小鼠脑组织结构和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estin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结果:高蛋氨酸饮食导致ApoE-/-小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脑组织基本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对照组、HHcy组和MFB组之间尼氏体平均光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对照组、HHcy组和MFB组脑微血管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差异。超微结构可见,HHcy组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多个微绒毛样突起;HHcy组神经元自噬体及空泡化线粒体显著多于对照组和HHcy组(P<0.05)。HHcy组和MFB组TUNEL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可见,HHcy组室管膜下区nestin阳性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FB组与对照组及HHcy...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引起神经细胞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HT2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0组),高同型半胱氨酸组(Hcy 100μmol/L,简称100组),高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干预组(Hcy 100μmol/L+叶酸+维生素B12,简称100+fv组),空白对照+叶酸+维生素B12组(简称0+fv组)。通过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自噬及凋亡;Western blotting、Real-time PCR检测Hes1、Hes5、Notch1、Jagged1、Bcl-2、Bax、P62、LC3II/LC3I表达。结果 培养48 h后,高同型半胱氨酸组(100组)中死亡细胞明显增加(P<0.0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组凋亡细胞比例均高于0组、100+fv组和0+fv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在高同型半胱氨酸组,线粒体肿胀、空泡化,自噬体增加。Western blot显示,在高同型半胱氨酸组,Bax/Bcl-2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100+fv组(P<0.05);P62相对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C3II/L...  相似文献   
9.
陈智强  汤帅  张畅煊  李婷  陈宏绮  燕茹 《药学学报》2022,(12):3465-3479
口服中药在吸收入血前与肠道菌群的互作是中药发挥整体作用的重要机制,也使得对中药的研究有别于以系统暴露(入血水平)为起点和核心的西药的研发。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互补,共同参与众多内源性生物活性分子的代谢平衡及外源成分的体内处置。其中,肠道菌群中广泛分布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t bacterial β-glucuronidases, BGUSs)与宿主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 UGTs)协调互作,调节内外源化合物肝肠循环,通过影响葡萄糖醛酸化稳态,改变其肠道局部和/或系统暴露,对疾病的发生及干预发挥作用。一方面,许多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HMs)成分发生肝肠循环;另一方面, CHMs可直接作用于BGUSs或通过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广泛影响间接改变其分布和功能。BGUSs和CHMs之间的多重互作可能在CHMs的整体治疗益处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首先概括了BGUSs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而根据BGUSs的底物谱从营养利用、代谢稳态、治疗响应等多层面解读BGUSs介导内外源化合物代谢的生理、病理及药理...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动学)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中药研究的新领域,研究了一些中药和复方,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假说,但总体上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需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本文总结与评述了中药药动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中药药动学的概念、中药药动学研究的特点与难点,从而提出了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中药药动学研究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