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5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1篇
内科学   122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357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66篇
中国医学   329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性核蛋白,除了能与DNA结合并调节着染色体的架构外,它还能作为一种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DAMP)参与风湿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尽管HMGB1主要位于细胞核内,但它在细胞活化和细胞死亡时可以转位至细胞质以及细细胞外空间.在细胞外,HMGB1的活性随半胱氨酸残基的氧化还原状态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其中半胱氨酸残基是其与TLR4结合所必需的.HMGB1除了直接刺激细胞外,它还能通过与细胞因子以及其他内源和外源的因子形成免疫复合物而发挥作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液以及该疾病的动物模型中,核外HMGB1的表达量增加.在动物模型中阻断HMGB1表达能使疾病减轻.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能与DNA相互作用的HMGB1是免疫复合物的组成部分.总之,HMGB1可以是风湿性疾病中的一个重要中介物和生物标志,有希望成为有价值的新靶点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肝硬化背景下经腹腔镜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经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伴有肝硬化的肝细胞性肝癌患者71例,定期对患者行血清甲胎蛋白(AFP)及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中腹腔镜超声检查,发现7个术前影像学未检出的肝内病灶(6.9%)。共计101个肝肿瘤病灶,均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成功完成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患者血清AFP水平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1.4%),无死亡情况。术后1个月后复查,超声造影及增强CT均显示肝病灶完全消融,未见残留。术后随访(11.5±10.1)个月,4个病灶发现局部复发,6个病灶出现远处转移,3个病灶同时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具有安全、有效、恢复期短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3.
中医虽无脓毒症的病名,但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达到最佳疗 效[1].提高脓毒症疗效的前提是正确认识脓毒症的病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急性虚证"是脓毒症的重要病机,"扶正"应贯穿于脓毒症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4.
目的:以围手术期参数为指标,对单中心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的学习曲线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LPD的92例患者,对其围手术期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以31、30、31例为界,区分3个学习曲线完成度,并进行分阶段参数的比较。结果:按照学习曲线划分,其中第1阶段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8.7(5.0,7.0)h,平均住院时间15.0(1.02,28.0)d,胰瘘发生率51.6%。第2阶段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7.5(7.0,10.0)h,平均住院时间12.5(9.0,16.0)d,胰瘘发生率23.3%。第3阶段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8.0(8.0,9.0)h,中位住院时间16.0(12.0,23.0)d,胰瘘发生率12.9%。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3个阶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个阶段的胰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LPD技术挑战高,具有很长的学习曲线,在累积92例后仍未达到平台期,但围手术期参数已随病例积累而改善。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清热养阴生津法治疗外感高热(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外感高热(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抗感染基础上加用清热养阴生津法中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即刻退热时间、炎症指标、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影像学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有效率等,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即刻退热有效率与解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指标如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影像学炎症浸润吸收方面实验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同时可更快的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氧合指数(PaO2/FiO2)情况(P<0.05);2组肺部感染指数(CPIS)、呼吸频率(RR)、心率(HR)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实验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且实验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养阴生津法治疗外感高热(重症肺炎)疗效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血小板第4因子抑制巨核细胞系膜结合型c-kit的表达(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表面受体c-kit与干细胞因子(SCF)对维持血细胞的生成起重要作用。血小板第4因子(PF4)能特异性地抑制巨核细胞生成。在本实验中研究了PF4对两个巨核细胞系HEL和Dami的c-kit表达影响。结果显示,经PF4处理的两株细胞,其c-kit mRNA表达量均下降,细胞表面受体数量降低,SCF与c-kit的结合量亦下降,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在对细胞膜CD34表达影响方面,PF4与TGFβ1的作用相反,PF4促进CD34的表达,而TGFβ1抑制CD34的表达。研究表明,PF4抑制巨核细胞生长的机理,部分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c-kit/SCF而产生。  相似文献   
57.
抗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XL-FN颗粒、D-D、FN单体等作为免疫原获得一组小鼠单克隆抗体。除了3个与FG有交叉反应,其余均只与XL-FN和/或其片段反应。其中SZ-58、SZ-60及SZ-63与血浆凝块的结合反应不受血浆或全血影响。在免疫印迹电泳中,SZ-63主要识别D-D,而SZ-58不识别任何区带。SZ-58、SZ-60可抑制血浆凝固,并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程度不同的抑制作用。SZ-60可与固相化的FG结合而与溶解态的FG无结合反应。结果提示,SZ-58、SZ-60、SZ-63对XL-FN反应的特异性较高,因此可应用于体内血栓显像而SZ-63同时又可应用于D-D检测。  相似文献   
58.
急诊SARS患者初诊时血常规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与急性呼吸道感染 (ARI)患者发病初期血常规特点 ,为早期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急诊 SARS与 ARI患者初诊时的血常规检验指标 ,建立数据库 ,运用描述性分析及推断性分析 (χ2检验和 u检验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早期 SAR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容积比均低于 ARI患者 (P均 <0 .0 5 ) ;两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与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血常规检查是急诊初诊时临床诊断 SARS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阿司匹林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氯吡格雷组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血小板聚集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氯吡格雷组患者血小板聚集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能有效治疗老年冠心病,氯吡格雷效果更佳,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