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勤超声(2D-CDUS)在宽颈动脉瘤动物模型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犬双侧颈动脉宽颈动脉瘤模型,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3个月和6个月对单纯支架植入组(Ⅰ)及支架植入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组(Ⅱ)进行2D-CDUS检查,观察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内部回声,定量分析各组治疗前后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内血流参数,并与同期的血管造影结果相比较。结果:各组载瘤动脉治疗前后回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改变。单纯支架植入组部分瘤体变小,回声无明显变化,内部血流信号逐渐减少,流速减慢(P<0.05);支架植入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组瘤体回声增强,内部血流信号明显减少至完全消失,血流速度显著降低(P<0.05),与血管造影结果是一致的。结论:在动物模型中,2D-CDUS可以为单纯支架植入及支架植入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动脉宽颈动脉瘤的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急救技能实践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方法在实习生临床实习期结束后,应用多媒体教学视频软件(模拟急救教学软件,美国anesoft公司)结合SimMan高级综合模拟人等系统(挪威Laerdal公司出品),参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会议指南,开设“临床模拟急救培训”课程,作为选修课。课程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的综合训练;课程结束后进行模拟急救实战演练,由专业医师进行考评,并对学员的问卷反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模拟急救实战演练的合格率达95.6%;100%的学员认为有必要开设该课程,94.4%的学员认为该课程的实用性强,88.9%的学员认为课程内容合理、完善,66.7%~100%的学员认为该课程提高了他们的急救操作能力、知识的综合利用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结论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软件与模拟人系统相结合的“临床模拟急救培训”课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急救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并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模拟培训技术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模拟培训技术在国内医学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在急诊医学教学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高端模拟教学最早被运用于军事、航天等高风险领域的技术培训中。近年来,随着诊疗安全意识的空前强调以及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模拟教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技能评估、团队训练中,主要包括:临床诊疗流程的训练;手术前的治疗决策;药理学研究;麻醉学;产科急症处理;气道管理;支气管镜技术训练;急诊医学和危重患者抢救小组团队训练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总动脉超声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8例冠心病患者和20例相同年龄组正常人的颈总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和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人组比较,颈总动脉IMT明显增厚(P<0.01),管径增宽(P<0.05),血流速度降低(P<0.05或P<0.01),斑块探测率(53.45%vs8.33%)明显增高。同时,根据斑块之强回声、低回声和混合性回声声像图,可明确区分硬斑、软斑和混合斑。结论;颈总动脉的IMT、斑块发生率等与冠心病相关联。超声能简便、准确地对颈总动脉进行检测,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进而为诊断冠心病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赤子爱胜蚓血小板聚集剂(EPAF,25.9μmol·L~(-1))能诱导人血小板聚集。EPAF为74.1μmol·L~(-1)时引起5-羟色胺最大释放(89%)。ADP受体拮抗剂(CP/CPK)和阿司匹林均不能抑制EPAF引起的人血小板聚集反应;EPAF(55.6μmol·L~(-1))能诱导凝血酶处理后脱颗粒人血小板产生聚集,表明E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不依赖于ADP和TXA_2,是一种强血小板激动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急性脑损伤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方法建立20只犬急性颅脑损伤模型,于伤前及伤后6 h、1 d、3 d运用斑点追踪技术检测前壁、室间隔、下壁、后壁心肌峰值应变情况,并常规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E/A及短轴缩短率(FS)值。结果脑损伤前及伤后6 h、1d、3 d实验犬EF、FS及E/A无明显改变,伤后6 h即有部分心肌峰值应变减低,伤后1 d、3 d多个心肌节段峰值应变较伤前明显减低(P<0.05)。结论急性脑损伤可引起局部心肌损伤,斑点追踪技术较常规心功能指标更敏感反应早期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
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是心脏超声领域的新技术,可通过心肌灌注图像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完整性进行评价,因而常用于心肌缺血的诊断及缺血后心肌水平再灌注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常人颈动脉超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钱嵘  赵宝珍  柳标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8):704-706,710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组正常人颈动脉超声的特点。 方法 :将 2 5 0名正常人按年龄分为Ⅰ (31~ 4 0岁 )、Ⅱ(4 1~ 5 0岁 )、Ⅲ (5 1~ 6 0岁 )、Ⅳ (6 1~ 70岁 )、Ⅴ (>70岁 )五组。运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 (2D CDUS)检测每组受检者左右颈总动脉共 5 0 0支 ,测量颈总动脉管腔内径、内中膜厚度 (IMT)、最大剪切率 (SR)等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 :①正常人颈动脉内径随年龄增长而增宽 ,其中Ⅰ、Ⅱ、Ⅲ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Ⅳ组与Ⅰ、Ⅱ组比较及Ⅴ组与Ⅰ、Ⅱ、Ⅲ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或P <0 .0 1) ,Ⅳ、Ⅴ组间无明显差异。②当年龄 >5 0岁时 ,IMT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 (P <0 .0 5 ) ,斑块检出率与年龄呈正比。③血流速度Ⅲ组较Ⅰ组 ,Ⅳ组较Ⅰ、Ⅱ组 ,Ⅴ组较第Ⅰ、Ⅱ、Ⅲ组明显下降 (P <0 .0 5或P <0 .0 1)。④颈总动脉最大SR各组右侧略大于左侧 ,但无统计学意义 ,双侧最大SR随年龄增长而减低 ,Ⅳ组较Ⅰ、Ⅱ组 ,Ⅴ组较前三组差异显著 (P <0 .0 5 )。⑤各组间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PI)无显著差异。结论 :正常人随年龄增长颈动脉内径增宽 ,血流速度下降 ,IMT增加 ,SR降低 ,年龄增长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维面积应变参数在左室辅助装置植入后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接受左室辅助装置(LVAD)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6例,于术前及术后1、2周及1、2个月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分析整体面积应变(GAS)、各节段心肌峰值面积应变(AS)及不同步指数(ASDI),行常规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周所测各参数较术前无显著差异.术后2周,LVEDV、LVESV及LVEF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S、AS较术前增加(P<0.05),ASDI较术前减低(P<0.05),术后1个月,所有参数较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个月,GAS、AS及ASDI较术前及术后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心肌节段间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VEDV、LVESV、GAS、AS及ASDI均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 LVAD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同步性,提高心功能,面积应变参数可用于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超声测值之间的差异。方法 :5 2例有明确心绞痛症状但无心肌梗死病史患者 (一般 CHD组 )、 3 5例有心肌梗死病史患者 (MI组 )和 3 5例正常人。用 HP Sonos5 5 0 0彩超仪 +高频探头分别检测他们的颈总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 (IMT)、斑块发生率和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颈总动脉内径 :一般 CHD组 0 .69cm± 0 .0 7cm,MI组 0 .70 cm± 0 .0 8cm,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而正常组为 0 .62 cm± 0 .0 8cm,与前两组差异显著 ;2 .  IMT:一般 CHD组 0 .87mm± 0 .2 3mm,MI组 0 .89mm± 0 .2 6mm,正常组 0 .66mm± 0 .15 mm,统计学处理结果与 1相同 ;3 . 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 :一般 CHD组为 66.70 cm/ s± 18.0 1cm/ s,MI组为 5 8.79cm/ s± 15 .67cm/ s,正常组 75 .4 4 cm/ s± 15 .78cm/ s,三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4 . 血流阻力指数 :MI组 (0 .73± 0 .0 5 ) >一般 CHD组 (0 .71± 0 .0 7) >正常组>(0 .68± 0 .0 4 ) ;5 . 斑块探测率 :一般 CHD组为 5 3 .85 % (2 8/ 5 2 ) ,MI组为 62 .86% (2 2 / 3 5 ) ,正常组为 11.4 3 %(4/ 3 5 ) ;结论 :本研究表明颈总动脉的 IMT、斑块发生率与心肌缺血程度、病程长短以及左室收缩功能有关联。二维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