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7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选择确诊住院的29例男性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及睾酮治疗组18例,观察了肌注睾酮对心泵功能的影响。结果证明,治疗组肌注睾酮后,21天时射血分数较入院时显著改善(P<0.001),而对照组始终未见明显恢复(P>0.05)。提示适量睾酮可以改善男性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泵功能。  相似文献   
32.
报道25个N-甲基-N-(α-取代萘甲基)取代苄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抑菌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于8种试验菌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化合物6,7,8,10,11和21等活性为naftifine的4~20倍,化合物8,10,11和21等活性为butenafine的2~10倍,化合物8,9,10,11和21等对Sporotrichumschenckii及Aspergillusfumigatus的活性为clotrimazole的8~15倍,化合物7,8,9和21等对Cryptoccocusneoformans亦表现出较高活性,MIC为0.31~1.25μg·ml-1。  相似文献   
33.
DNA 拓扑异构酶 I(topoisomerase I)参与 DNA 的复制、转录、重组和修复等所有关键的核过程。近几年,其抗肿瘤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该文对 21 世纪以来报道的新拓扑异构酶 I 天然产物抑制剂的结构、生物活性及结构改造等进行系统的综述,以期为设计全新结构的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提供指导。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R914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制备用于全合成新型卡泊芬净(caspofungin)类环六脂肽抗真菌剂的关键脂肪酸侧链4″-烷氧基-1,1′:4′,1″-三联苯-4-羧酸(1)。方法以4′-溴-4-羟基-1,1′-联苯(2)为原料,经羟基烃化、溴金属锂交换及硼酸三异丙酯加成异丙酯酸水解、4-碘苯甲酸甲酯的Suzuki偶联及甲酯碱水解4步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结果以79.5%~93.1%的总收率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1a~1e,其结构经电喷雾质谱(ESI-MS)和氢谱(1H NMR)确证。其中,化合物1a和1d为首次报道。结论该合成路线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及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5.
徐波  蒋琰  张万年  盛春泉 《药学实践杂志》2013,31(5):321-325,379
目的综述抗真菌药物靶标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方法本文结合自身研究工作,分析近5年文献,总结抗真菌药物靶标及其抑制剂的最新进展。结果β-1,3-葡聚糖合成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N-肉豆蔻酰基转移酶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是目前研究最为集中的抗真菌药靶,其抑制剂显示了良好的新药开发前景。结论优化现有药物化学结构和发现全新作用机制的先导化合物,对研发新一代抗真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本文设计合成了10个新的具有3-取代磺酰胺基-2-芳基-1-三唑基结构特征的三氮唑类化合物作为真菌细菌色素P450 14α-去甲基化酶的抑制剂。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表明化合物1b,1c,和1g对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裴氏着色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但总体来说活性不如酮康唑。与标准对照品氟康唑相比,化合物1b,1c和1g对近平滑念珠菌的作用分别比氟康唑强32倍,16倍和4倍;对裴氏着色菌的抑制作用分别双氟康唑强4倍,8倍和8倍。  相似文献   
37.
胸苷的3′-O-(甲硫甲基)缩醛(2)与N-碘代丁二酰亚胺(NIS)和二苯基次膦酸反应得到3′-O-(二苯磷酰氧)甲基缩醛(3c) ,在三甲基硅三氟甲磺酸酯(TMSOTf)的条件下,后者与3′一位保护的胸苷(5)缩合,得到(3′→5′)甲缩醛连接的胸苷二聚体(T-T)(6),同样的,3c与3′-位保护的二聚体(T-T)(11)缩合,可得到三聚体(T-T-T)(12)。  相似文献   
38.
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化合物特苄康唑的体外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的标准,以氟康唑,酮康唑和布替萘芬为对照,用微量液基稀释药敏试验方法,测定特苄康唑对12种临床常见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除烟曲霉外,特苄康唑对其他11和睦具菌的MIC80均4mg/L以下,其体外抗直菌活性明显于氟康唑,尤其对酵母的抗菌活性是氟康唑的8-256倍,与酮康唑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39.
目的:用核素掺入结合放射自显影和液体闪烁计数方法,研究抗真菌药物氟康唑对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取新鲜培养的新生隐球菌标准株分别与不同浓度氟康唑预培养10 min后,加[1-14C]乙酸钠振荡培养3 h,经皂化、提取、薄层展开,使角鲨烯、羊毛甾醇和麦角甾醇等分离后,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上述各成分中14C的掺入量,并计算药物对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在空白对照组中,14C主要掺入麦角甾醇,而经氟康唑作用后,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受阻,14C在麦角甾醇中的掺入减少,但在羊毛甾醇及其上游成分角鲨烯环氧化物中的积累增多,其含量变化均呈剂量依赖性.氟康唑对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IC50为32.17 nmol/L.结论:核素掺入法能定量考察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抑制剂氟康唑对羊毛甾醇去甲基化反应的抑制作用,为其他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抑酶活性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0.
以蚕沙叶绿素稳定降解产物二氢卟吩f(2)为关键中间体,设计合成了2-(1-羟基)乙基二氢卟吩f(3a)3及其醚类衍生物3b-3d、4b-4d,其中,3a.4c.4d为新化合物,用UV.IR.^1HNMR和FAB-MS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同时测定了目标物3a.4b-4d对小鼠肉瘤-180移植瘤的光动力治疗作用,结果显示:2-(1-羟基)乙基二氢卟吩f醚衍生物4b-4d对小鼠肉瘤-180移植瘤的光动力治疗效果均优于参比药物血卟啉生物(HpD),且随醚链增长而增强,而3a却无效,这将对进一步的构效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