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18篇
  免费   3611篇
  国内免费   2472篇
耳鼻咽喉   400篇
儿科学   873篇
妇产科学   154篇
基础医学   2195篇
口腔科学   646篇
临床医学   4441篇
内科学   3007篇
皮肤病学   326篇
神经病学   830篇
特种医学   1564篇
外科学   3483篇
综合类   10250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4020篇
眼科学   464篇
药学   4241篇
  54篇
中国医学   4045篇
肿瘤学   1501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454篇
  2022年   1053篇
  2021年   1314篇
  2020年   1205篇
  2019年   618篇
  2018年   682篇
  2017年   1038篇
  2016年   784篇
  2015年   1473篇
  2014年   1809篇
  2013年   2308篇
  2012年   3447篇
  2011年   3609篇
  2010年   3405篇
  2009年   2963篇
  2008年   3111篇
  2007年   2867篇
  2006年   2741篇
  2005年   2052篇
  2004年   1491篇
  2003年   1210篇
  2002年   893篇
  2001年   791篇
  2000年   610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992.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术(TRAE)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并发血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三明市第一医院采用TRAE治疗的12例ADPKD并发血尿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粒径300~900 μm三丙烯明胶微粒球(Embosphere)行TRAE术,栓塞靶血管为肾动脉2级以下分支,栓塞终点为靶血管主干对比剂滞留。术中复查造影明确靶血管闭塞情况。观察住院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0 d内再出血率、肾脏总体积缩小率、血红蛋白升高率。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TRAE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3 d内11例患者血尿逐渐转清至消失,30 d内无再发血尿,1例90 d后再发血尿,经再次TRAE后血尿消失,止血成功率为91.66%。所有患者腹痛、腹胀较术前缓解,10例出现不同程度腰背部酸痛、低热,经止痛、退热、对症治疗3~5 d后症状消失,无异位栓塞、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0 d内肾脏总体积与术前相比缩小30.47%(P<0.01),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前相比上升22.81%(P<0.01)。结论 TRAE术治疗ADPKD并发血尿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更多病例证实。  相似文献   
993.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导丝成襻法在回收钩贴壁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有31例患者通过常规方法取出Günther Tulip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失败。旋转DSA判断滤器回收钩贴壁情况、旋转X线球管切线位显示贴壁侧滤器与血管壁间最小间隙后,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滤器。结果 7例回收钩开口偏向血管腔患者,再次采用常规套取法成功取出滤器。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成功取出滤器23例,失败1例,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成功率为95.8%(23/24)。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45~120 min)。术后下腔静脉造影未见对比剂外渗或滞留。随访期超声复查下腔静脉无明显狭窄,未见附壁血栓形成。 结论 旋转DSA导引下应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取出回收钩贴壁滤器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价根据年龄断层调整的D-二聚体阈值水平联合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非高危肺血栓栓塞症(PTE)风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5月30日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T肺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下肢DVT组和伴非高危PTE组。分析两组患者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阳性比例、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评价诊断伴非高危PTE风险的价值。结果入组475例患者中单纯下肢DVT组346例(72.8%),伴非高危PTE组129例(27.2%)。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Wells评分、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修正Geneva评分诊断下肢DVT伴非高危PT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53(95%CI=0.497~0.610)、0.724(95%CI=0.670~0.779)、0.698(95%CI=0.645~0.750)、0.751(95%CI=0.701~0.802)、0.727(95%CI=0.678~0.777)。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AUC均大于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Wells评分AUC大于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修正Geneva评分。结论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对下肢DVT伴非高危PTE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在辅助救治儿童重症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中的疗效和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接受救治的重症HPS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置换组和常规组(n=20),常规组患儿进行病因和对症常规支持治疗,置换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对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疗效和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在性别、年龄、入院前病程、病因构成、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器官或系统功能累及情况等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指标的比较上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7 d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缓解和改善。治疗后置换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铁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置换组的PICU住院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总有效率较常规组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总的住院时间和3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浆置换在辅助治疗儿童重症HPS上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和部分实验室指标,缩短PICU住院时间,可能成为治疗儿童重症HPS的一项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分析儿童腹水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儿童腹水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间住院诊断腹水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165例腹水儿童,男女比例1.53∶1,平均发病年龄(6±4)岁。腹水病因依次为:外科急腹症(39例,23.6%)、感染性疾病(39例,23.6%)、肿瘤性疾病(27例,16.4%)、肝源性疾病(18例,10.9%)、胰腺炎(10例,6.1%)、心源性疾病(8例,4.8%)、风湿免疫性疾病(6例,3.6%)、肾源性疾病(5例,3.0%)等。按发病年龄分为婴儿33例,幼儿24例,学龄前期30例,学龄期41例,青春期37例。外科急腹症、肝源性疾病是引起婴儿组腹水的主要原因(P<0.05),幼儿组的首要病因是肿瘤性疾病(P<0.05),青春期组的首要病因为感染性疾病(P<0.05)。结论 外科急腹症、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肝源性疾病是儿童腹水的常见病因;不同年龄段儿童腹水的主要病因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糖环境下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的机制。方法替米沙坦及不同浓度葡萄糖(5、30 mmol/L)分别作用于培养的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0、12、24、36、48 h,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收集培养24 h 的内皮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量。结果在高糖处理的细胞条件培养上清中 MDA 含量升高[干预前:(1.2±0.06)mmol/mL vs 干预后:(1.6±0.1)mmol/mL,P<0.05],而 SOD活性降低[干预前:(22.9±1.4)nU/mL vs 干预后:(19.4±1.0)nU/mL,P<0.05],同时细胞 PPAR-γ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而替米沙坦(1×10~(-6)mol/L)减轻上述不良变化,降低内皮细胞 MDA 含量、增强 SOD[MDA:(1.4±0.1)mmol/mL,SOD:(20.7±0.3)nU/mL],以及促进 PPAR-γ蛋白质含量增加(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抑制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活...  相似文献   
999.
25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259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经验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的应用。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动脉导管结扎或缝合术以及VSD修补术,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38例,年龄2个月~38岁;合并畸形有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下狭窄;瓦氏窦破裂;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等;直接分离结扎导管89例;其余病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其中利用补片修补动脉导管3例;合并畸形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全组早期5例死亡,病死率1.9%,1例死于顽固心律失常,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死于手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合并肺部感染,随访3个月~7年,复查心脏超声均未发现VSD残余分流,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旦明确诊断,应该早期手术治疗,以避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手术中探查和进行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比值测定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制定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心脏不停跳技术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VSD合并PDA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 (IFG)诊断点从 6.1mmol/L下调至 5 .6mmol/L的合理性。方法对1986年入选的 468名非糖尿病人群〔3 41例正常糖耐量 (NGT) ,12 7例糖耐量受损 (IGT)〕在 1988年 ,1990年和 1992年分别进行OGTT复查 ,测定空腹血糖 (FPG)及 2h血糖 (2hPG)。以COX模型分析不同基线血糖水平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结果  (1) 10 9例 6年后发生糖尿病。COX成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影响后发现FPG与 2型糖尿病发病显著相关 (P =0 .0 0 0 1)。基线FPG 5 .6~ 6.0mmol/L组糖尿病发病危险性比FPG <5 .6mmol/L组已显著增加 ,RR为 3 .3 (95 %CI 2 .0~ 5 .3 ,P =0 .0 0 0 1)。 (2 )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是 5 .6mmol/L ,以FPG 5 .6mmol/L为诊断点IFG预报糖尿病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45 .0 % ,92 .8%和 65 .3 %。 (3 )NGT个体中COX成比例风险模型校正年龄、性别、BMI后显示 ,FPG分组 (5 .0~ 6.0mmol/L与 <5 .0mmol/L)与糖调节受损 (IGR ,包括IFG或IGT)发生显著正相关 (P =0 .0 0 7)。ROC曲线显示 ,FPG预测糖耐量恶化而进展为DM或IGR的最佳阈值为 5 .3mmol/L。结论  (1)本组非糖尿病人群中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为 5 .6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