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汤辉  王晶  秦俭  王长远 《武警医学》2015,26(6):548-550
 目的 探讨应用Wells评分法和修正的Geneva评分法对急诊初步诊断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患者进行临床预测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9例已确诊急性PE者分别应用两种评分法进行预测评分,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9例急性PE患者应用Wells评分法属低度临床可能者0例,中度临床可能52例,高度临床可能7例;应用修正的Geneva评分法属低度临床可能者15例;中度临床可能45例,高度临床可能1例。临床症状出现呼吸困难37例(62.7%),晕厥17例(28.8%)。辅助检查出现心电图SIQⅢTⅢ表现18例(30.5%)、心脏超声出现右心扩大和肺动脉高压18例(30.5%),血D-二聚体升高52例(88.1%)。结论 Wells评分较修正的Geneva评分更适用于评估因各种症状来急诊就诊的肺栓塞患者,对Wells评分高度危险组按指南推荐早期抗凝可降低PE患者病死率。应用修正Geneva评分需结合心电图、化验和心脏超声等进一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闭合性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 :对99例彩色超声检查阳性患者的D-二聚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D-二聚体结果判断DVT是否有节点阈值及其与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将D-二聚体结果分为5组,分别为0.5~3、3~5、5~7、7~9和9 mg/L组。组内比较D-二聚体在0.5~3 mg/L所占比例最高,发生下肢DVT可能性高;组间比较D-二聚体在5~9 mg/L时比例较对照组高,发生DVT可能性高。ETA相关性检测,ETA2=0.005 3说明D-二聚体检测结果与彩色超声结果基本不相关。结论 :彩色多普勒检查仍是诊断DVT的必要手段,D-二聚体值与DVT的形成之间无必然关系,但D-二聚体检测值有一定的参考范围,可为骨折术后早期发现DVT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Wells评分、Geneva评分和YEARS法对疑似肺栓塞(PE)住院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因胸痛、呼吸困难和咯血于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946例疑似PE患者。记录所有入组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等指标。入组患者均接受Wells评分、Geneva评分和YEARS法评估。以CT肺血管造影(CTPA)为标准,分析3种评分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Youden指数,同时将3组评分结果与CTPA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3种评分系统诊断PE价值。结果 946例患者中CTPA确诊为PE患者257例(27.2%)。Wells评分、 Geneva评分、YEARS法诊断PE灵敏度分别为88.72%、75.88%、93.00%,特异度分别为35.37%、59.36%、25.11%,准确度分别为50.11%、63.85%、43.55%,Youden指数分别为0.24、0.35、0.18。Wells评分、Geneva评分、YEARS法与CTPA的Kappa值分别为0.16、0.28、0.11。3种评分准确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Wells评分、Geneva评分、YEARS法诊断PE的AUC分别为0.622±0.019、0.676±0.019、0.591±0.020,其中Geneva评分AUC最大,与Wells评分、YEARS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Wells评分与YEARS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 结论 3种评分对疑似PE住院患者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Geneva评分整体诊断价值最高,Wells评分和YEARS法诊断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D-二聚体测定联合临床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经过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为观察组(74例),以排除APE的患者为对照组(74例),两组患者均行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评分(改良Geneva评分)。结果观察组中,23例大面积APE患者经积极治疗后,21例痊愈,死亡2例,病死率为8.69%;51例非大面积APE的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74例APE患者的Geneva评分:0~3分4例(5.40%);4~10分50例(67.57%);≥11分20例(27.03%)。观察组的Geneva评分和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D-二聚体测定联合改良Geneva评分对APE疑似患者的确诊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翟廷贵  杨爱平  沙建国  高磊 《武警医学》2018,29(11):1047-1050
 目的 探讨髋关节疾病非手术治疗患者彩超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01至2017-12北亚骨科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疾病非手术治疗患者下肢血管彩超检出DVT 96例(DVT阳性组),另外从同期未检出DVT的患者中选择24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总量(CHOL)、D-二聚体,以及有无下肢静脉曲张,有无DVT临床症状,有无慢性病(高血压或糖尿病),髋关节疾病类型等指标,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影响DVT检出的主要因素是年龄、BMI、CHOL、TG、D-二聚体、下肢静脉曲张、有临床症状等。多因素分析,主要因素是年龄(OR为3.235,95% CI为1.203~10.326)、D-二聚体(OR为2.421,95% CI为1.358~6.532)、TG(OR为3.865,95% CI为1.685~12.569)、下肢静脉曲张(OR为3.526,95% CI为1.432~11.003)、有临床症状(OR为5.234,95% CI为3.132~19.243)。结论 髋关节疾病非手术治疗患者如果有临床症状、下肢静脉曲张、年龄大于65岁、TG≥1.7 mmol/L、D-二聚体>300 ng/ml,则彩超检出DVT的概率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创伤骨折患者118例(创伤骨折组)、经彩色多普勒确诊的DVT患者21例(DVT组)以及体检健康56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ELISA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nti-crdiolipin antibody,ACA),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结果 创伤骨折组D-二聚体、Fib和CRP含量显著增高,但低于DVT组,DVT组ACA阳性率明显增高,创伤骨折组3例ACA阳性均发生DVT.下肢骨折组、多发骨折组、骨盆骨折组Fib、D-二聚体及CRP阳性率均高于上肢骨折组(P<0.05).随着年龄增长,Fib和D二聚体逐渐增高,经溶栓治疗后,DVT组Fib和D-二聚体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结论 ACA阳性,D-二聚体、Fib和CRP升高是骨创伤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骨创伤患者Fib和D-二聚体的含量与患者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创伤后发生DVT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动脉CT阻塞指数对肺栓塞(PE)高危性的评价及其与D-二聚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 CT肺动脉成像(CTPA)及D-二聚体检查的125例PE病例。将其分为高危PE组和非高危PE组,比较分析2组在 CT阻塞指数、D-二聚体、主肺动脉直径间的差异,以及肺动脉 CT 阻塞指数与 D-二聚体、主肺动脉直径之间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评价)。结果高危PE组的CT阻塞指数明显高于非高危PE组(P=0.000),高危PE组主肺动脉直径较非高危PE组增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高危PE组和非高危PE组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CT阻塞指数与D-二聚体无相关性(P=0.71)。结论血浆D-二聚体指标可以提示PE,不能评价PE的高危性;肺动脉CT阻塞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PE的严重性,其与 D-二聚体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腰椎融合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7月—2018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脊柱外科行腰椎融合术治疗患者165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89例;年龄55~78岁,平均64.0岁。其中胸腰段骨折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腰椎滑脱症34例,腰椎管狭窄症51例,腰椎内固定翻修术5例。术后发生DVT的21例患者作为DVT组,其余144例作为非DVT组。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情况、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凝血四项、D-二聚体、是否使用抗凝药、是否输血和手术情况等一般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分析DVT组和非DVT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70岁、BMI≥24kg/m^2、输血、卧床时间≥5d、血清TG水平增高是老年腰椎融合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而术后两组患者间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和D-二聚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发生下肢DVT患者血栓均位于小腿远端。结论年龄≥70岁、BMI≥24kg/m^2、输血、卧床时间≥5d、血清TG水平增高的老年患者在施行腰椎融合术后早期易出现下肢DVT。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腰椎融合术后应积极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引起症状性非高危肺栓塞(P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DVT引起非高危PE患者的资料,以是否出现症状作为因变量,以CT阻塞指数(CTOI)、右左心室直径比值(RV/LV)、PE危险分层、DVT类型、患病肢体、年龄及性别为自变量引入二元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求引起非高危PE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病肢体、性别、PE危险分层是导致PE出现症状的影响因素,(P值=0.040、0.017、0.011;95%的可信区间:1.236~8.178、0.076~0.777、1.626~39.898)。结论对于非高危PE而言,右下肢DVT、女性及PE严重程度是PE出现症状的危险因素,CTOI及右左心室直径比值与PE是否出现症状无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血常规指标对老年急诊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 (DVT) 形成的影响及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2 月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 82 例急诊行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术前白细胞计数 (WBC)、红细胞计数(RBC) 等血常规资料, 并根据术后是否出现 DVT 将其分为 DVT 组与非 DVT 组, 分析血常规指标对老年急诊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 DVT 形成的影响及预测价值。 结果 82 例急诊行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 19 例 (23.17%) 患者术后出现 DVT, 设为 DVT 组; 63 例 (76.83%) 患者术后未出现 DVT, 设为非 DVT组。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RBC、中性粒细胞计数 (NEU) 为老年急诊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 DVT 形成的影响因素 (95%CI 为 1.411~ 7.553、1.450 ~ 5.476, P = 0.006、0.003)。 受试者操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当 RBC、NEU 的截断值分别为 4.05×1012/ L、6.40×109/ L 时, 其预测老年急诊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 DVT 形成的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 0.811 与 0.780, 敏感度分别为 63.2%与 52.6%, 特异度分别为 95.2%与 88.9%, 而两者联合预测的 AUC 为 0.842、敏感度为 84.2%、特异度为 84.1%。 结论 老年急诊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 DVT 的形成与 RBC 及 NEU 有关, 检测 RBC、NEU 有助于预测 DVT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D-二聚体,进行危重症评分,评价监测D-二聚体对危重症预后的价值;评价小剂量肝素对小儿危重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01~2009-12收入我院PICU诊断危重症病人72例,随机分成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监测两组病人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并进行危重症评分。结果:小儿危重症病人治疗后D-二聚体降低,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小儿治疗前及治疗5 d进行危重症评分均有所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在各种危重症疾病均有升高,低分子小剂量肝素治疗对改善危重症小儿病情有效,对凝血功能尤其是D-D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肺灌注显像结合Wells评分及D-二聚体检查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连续121例疑诊APE的初诊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Wells评分、D-二聚体检查、胸部X线检查及核素肺灌注显像。分别计算肺灌注显像结合x线胸片(Q/X显像)、Q/X显像结合Wells评分或(和)D-二聚体检查用于诊断APE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全部121例患者中,41.3%(50/121)的患者最终诊断为APE;58.7%(71/121)最终排除了APE。Q/X显像示APE阳性者49例(40.5%)。Q/X显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O%(43/50)、91.5%(65/71)、87.8%(43/49)和90.3%(65/72)。Q/x显像对于Wells评分〉4且D-二聚体阳性(≥0.5mg/L)的患者,其APE阳性预测值为100.0%(29/29);Q/X显像对Wells评分≤4且D-二聚体阴性(〈0.5mg/L)的患者,其APE阴性预测值亦为100.0%(41/41)。结论Q/X显像结合Wells评分及D-二聚体检查可以有效提高Q/X显像诊断APE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从而更准确地诊断AP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联合脑钠肽(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死亡率(≤30 d)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诊断为ACS的患者240例,测定各患者的BNP值,并计算GRACE风险评分,根据GRACE风险评分将研究人群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分析ACS患者在院及出院后30 d内随访期间的死亡率与入院时BNP及GRACE风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间性别、肥胖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危组BNP的自然对数(Ln BNP)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Ln BNP与GRACE风险评分对于近期死亡率的预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提示,GRACE风险评分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95%可信区间0.785~0.952,P<0.01),Ln BNP的AUC为0.861(95%可信区间0.755~0.967,P<0.01),两者联合AUC为0.900(95%可信区间0.806~0.989,P<0.01)。结论 GRACE风险评分联合BNP对ACS患者近期死亡率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早期诊断. 方法 对62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的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测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发生DVT及无DVT间对相关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探讨DVT的早期诊断. 结果 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8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术前,也显著高于未并发DVT组(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显示术后7 d显著性增高(P<0.05). 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血浆D-二聚体和血液流变学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DV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型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数据及1年期随访资料。按血型分成O型血组和非O型血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患肢消肿率、血栓清除率、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出院后1年血栓复发率、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及Villalta评分,评估血型对DVT预后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PTS的危险因素。结果 非O型血组DVT患者的PTS发生率、Villalta评分和治疗后的静脉通畅度得分均较O型血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肢消肿率、血栓清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型或非O血型(OR=4.337)、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OR=1.116)、合并肿瘤(OR=6.679)、治疗方式(OR=0.230)、血栓清除率(OR=0.900)和血栓复发(OR=97.628)是急性下肢DVT患者1年内发生PT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相似文献   

16.
颅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玉龙  汪岩  李娜  程石  宋茂民 《武警医学》2007,18(2):110-112
 目的 探讨对颅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42例颅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行抗凝治疗30例,溶栓治疗4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3例,所有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症状均缓解,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血栓全部再通者3例,部分再通者15例.结论 颅脑术后患者为下肢DVT中高危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相结合能够有效地诊断DVT的发生,抗凝治疗为主要方法,慎用溶栓药物,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对防止肺栓塞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凝血紊乱及其与MOD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多器官损伤(MOD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脓毒症诊断标准,将创伤后患者分为脓毒症和非脓毒症组,每组40例,一经确诊即抽血检查凝血四项、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并对脓毒症组患者进行MODS评分.结果 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的APTT、PT显著延长,D-二聚体浓度、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纤维蛋白原浓度、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5).脓毒症组的MODS评分与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浓度显著相关性(P<0.01),与APTT、PT、纤维蛋白原浓度、白细胞、年龄等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其中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计数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原发肿瘤及淋巴结CT特征建立评分模型预测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RLN-LN)转移风险。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并清扫RLN-LN的92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RLN-LN转移组(n=37)和非转移组(n=55)。评估术前CT图像,记录食管癌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长度、肿瘤厚度、厚度/长度)、RLN-LN大小(淋巴结短径、长径、短径/多平面重建(MPR)最长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评分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评分模型及独立预测因子诊断RLN-LN转移的效能,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应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拟合度。结果:肿瘤位置、肿瘤长度、RLN-LN短径、短径/MPR最长径是RLN-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其诊断RLN-LN转移的AUC分别为0.586、0.705、0.831、0.777。基于以上4个CT特征建立评分模型,评分模型诊断RLN-LN转移的AUC为0.903(95%CI 0.846~0.959),优于各单一CT特征(Z=5.812,P<0.001;Z=2.161,P=0.030;Z=2.929,P=0.003;Z=4.052,P<0.001)。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555,校准曲线提示评分模型预测RLN-LN转移风险与实际转移风险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CT图像的评分模型有助于食管鳞癌RLN-LN转移状态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食管癌增强CT图像特征建立简易评分模型,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P53阳性表达的风险,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搜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228例ESCC患者。根据术后免疫组织化学病理结果分为P53阴性组(n=78)和阳性组(n=150)。评估术前增强CT图像,记录食管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大小(长度、厚度)、CT强化程度。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评分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评分模型及独立预测P53阳性表达的效能。应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拟合度。结果 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肿瘤长度、CT强化程度是P53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其诊断P53阳性表达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2、0.636。基于以上2个CT特征建立评分模型,评分模型诊断P53阳性表达的AUC为0.835(95%CI:0.779~0.892),当以评分1分为阈值时,评分模型诊断P53阳性表达的灵敏度为85.3%,特异度为78.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L)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筛查价值。方法对18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患者行下肢深静脉CDUL检查及D-二聚体的检测。分别计算CDUL、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检测以及二者联合对高危人群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Kappa值。结果CDUL诊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为95.8%、94.5%、88.2%、98.1%、0.881。血浆D-二聚体浓度检测诊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为85.2%、95.6%、89.3%、93.8%、0.818。二者联合诊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为98.0%、100.0%、100.0%、99.1%、0.986。CDUL联合D-二聚体检测与单独行D-二聚体检测及CDUL检查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DUL检查联合血清D-二聚体检测对筛查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