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改良导丝成襻法在回收钩贴壁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有31例患者通过常规方法取出Günther Tulip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失败。旋转DSA判断滤器回收钩贴壁情况、旋转X线球管切线位显示贴壁侧滤器与血管壁间最小间隙后,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滤器。结果 7例回收钩开口偏向血管腔患者,再次采用常规套取法成功取出滤器。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成功取出滤器23例,失败1例,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成功率为95.8%(23/24)。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45~120 min)。术后下腔静脉造影未见对比剂外渗或滞留。随访期超声复查下腔静脉无明显狭窄,未见附壁血栓形成。结论 旋转DSA导引下应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取出回收钩贴壁滤器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3.
4.
1.5 T MR导引肝脏经皮穿刺成像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体模和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探索在 1.5TMR导向下经皮穿刺介入器械 (穿刺针 )显示最清楚、伪影最小以及成像时间最短的最佳MR成像方案。材料与方法 把具有MR兼容性之穿刺针插入琼脂胶体介质中 ,在 1.5T磁共振扫描仪上扫描 ,从成像方位、成像参数、成像序列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性MR成像。以上述目的为基础 ,进行 30只兔VX2 肝癌模型MR介入实验。同样改变进针的角度及成像参数、成像序列进行MRI扫描。结果  (1)穿刺针在SE序列上为中间宽带低信号周围窄带高信号 ;在GRE序列上全部为低信号带。 (2 )当穿刺针长轴与B0 平行时 ,其信号呈S样改变 ,随着穿刺针长轴与主磁场B0 的角度增加 ,显示穿刺针横径增加。 (3)当穿刺针长轴与B0 平行时 ,无论频率编码方向与长轴平行或垂直 ,在FSPGR序列产生的伪影大小与在FSE序列产生的伪影并无明显区别 ,且信号表现在同一序列上变化也不明显 ;当穿刺针长轴与B0 垂直时 ,在FSPGR序列产生的伪影直径远远大于在FSE序列产生的伪影 ,且当频率编码方向由与长轴平行改为垂直时 ,对于FSPGR序列 ,伪影直径无明显变化 ,但是对于FSE序列 ,伪影直径明显加宽。结论 FSET2 WI是 1.5TMR导引经皮穿刺介入的最佳扫描序列。当穿刺针长轴与B0 垂直时 ,选择频率编码方向与穿刺针长轴垂  相似文献   
5.
动态增强三维血管成像MR技术在腹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三维血管成像技术(3D CE-MRA)在诊断腹部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26例腹部良恶性肿瘤患者行常规MRI与3D CE-MRA,对3D CE-MRA病灶检出率、对比噪声比(CNR)进行比较,统计其肿瘤的动静脉显示率,并观察肿瘤不同增强时相的表现.结果共41个病灶,在实质脏器37个病灶中,T2WI检出29个,B超检出30个,3D CE-MRA动脉期检出34个,其病灶检出率高于T2WI和B超.肝内肿瘤CNR,T2WI为21±3.8,3D CE-MRA动脉期为13±4.6(P<0.05),静脉期为19±3.3(P>0.05),延迟期为23±2.5(P<0.05).肝外肿瘤CNR, T2WI为15±5.8,3D CE-MRA动脉期为18±4.3(P<0.05),静脉期为20±6.1(P<0.05),延迟期CNR为21±4.8(P<0.05),3D CE-MRA CNR等于或高于T2WI,其肿瘤动脉显示率为80.4%,静脉显示率为26.8%,能显示肿瘤不同时相的强化特点.结论 3D CE-MRA对腹部肿瘤检出率高,能显示肿瘤血管与组织强化特点,为诊断腹部肿瘤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区域性动脉灌注(RAI)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除观察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外,2组使用的灌注药物相同,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0及6%(1/16),住院时间分别为(13.8±2.2)d和(16.3±5.1)d(P<0.05)。结论联用丹参区域性动脉灌注疗法可以降低SAP病死率,缩短SAP疗程。  相似文献   
7.
茂名市人民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江世铨,郭友欣,彭勇为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我院成立了传染病管理小组,制定了疫情报告制度和监督措施,把医院的传染病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措施得力,我院的《传染病防治法》得以落...  相似文献   
8.
腹部平滑肌肉瘤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腹部平滑肌肉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结果9例平滑肌肉瘤发生于腹膜3例,胃3例,直肠、结肠及子宫各1例。肿瘤密度不均,中心有大片坏死,周围实质呈破絮状或环状,其中1例可见液平面。增强后为延迟边缘强化。结论CT检查对平滑肌肉瘤可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郭友  陈曌  郑晓林   《放射学实践》2010,25(6):650-653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胰胆管成像(MRCP)对诊断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价值。方法:6例原位肝移植术(OLT)后排斥反应患者均用磁共振(MR)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及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FLASH)序列常规扫描、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动态增强3D MRA检查,分析各序列图像特点。结果:①形态和信号改变:6例患者均有肝脏体积增大,饱满。仅1例重度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肝实质信号异常;②血管异常表现:1例急性排斥反应肝左动脉串珠样改变及供体段门静脉明显变细。1例急性排斥反应肝静脉末梢分支杵状扩张而下腔静脉吻合口通畅。其余4例血管无明显异常表现;③胆管异常表现:4例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肝内胆管纤细稀疏,1例肝内胆管未显影,1例无明显异常表现。3例慢性排斥反应患者中2例肝内胆管分支稀疏并左肝管串珠样改变;1例胆总管胆泥形成而肝内胆管未见扩张。结论: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有一些特征性的血管和胆管MR表现。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胆管造影作为一种非侵袭性影像检查方法,可以辅助临床诊断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背景:由于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胆道并发症时,没有特征性体征,此种并发症很难发现。MRI特别是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一种具有安全、准确、非侵袭性特点,可用于综合评估移植后肝脏功能和并发症的有效手段。目的:评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肝移植术后胆系的显示以及诊断胆管并发症的价值。设计:对比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对象:于2003-01/2005-01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接受影像学检查肝移植患者13例,均为男性,年龄40-58岁。术前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2例,重症肝硬化11例。10例行原位经典式肝移植,3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所有胆管吻合方式为胆总管端-端吻合。移植后至首次MR检查时间15d-1年。所有患者对检测项目均知情同意。方法:1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均用磁共振快速自选回波序列及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常规扫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钆喷替酸葡甲胺动态增强检查,分析各序图像特点。主要观察指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重建胆道和胆道并发症的显示。结果:3例患者胆管管径正常,吻合口无狭窄。1例厚层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胆管未显影。胆管扩张8例;胆管狭窄5例;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管残端黏液囊肿2例;T管拔管后胆漏1例;排斥反应2例。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不仅可显示肝移植术后外科重建胆道的影像,而且可准确、快速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