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4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225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37篇
口腔科学   123篇
临床医学   463篇
内科学   359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183篇
外科学   371篇
综合类   1093篇
预防医学   443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439篇
  4篇
中国医学   324篇
肿瘤学   17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蛋白)、胎球蛋白A(fetuin-A)与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诊治的20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有无钙化分为观察组(102例)与对照组(98例),比较两组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水平,评估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诊断血管钙化的效能。其中,观察组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为3组,每组34例,比较不同钙化组的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水平,以及分析血管不同钙化程度与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的相关性,以及评估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诊断血管重度钙化的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FGF23、sclerostin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而fetui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0、0.967、0.722(P<0.05)。在不同钙化组中,FGF23、sclerostin蛋白水平均为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而fetuin-A水平为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管钙化严重程度与FGF23、sclerostin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fetuin-A呈负相关(P<0.05)。血管重度钙化患者的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的AUC分别为0.917、0.926、0.749(P<0.05)。结论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水平与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的严重程度有关,可将以上指标作为临床诊断血管钙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2.
2015年,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 kexin 9,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上市,为高脂血症及心血管高危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了依洛尤单抗的药学性质及相关临床试验结果,并介绍其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评估脑的解剖结构及功能变化方面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扩散峰度成像(DKI)是用于量化组织内水分子非高斯运动的磁共振新技术,是扩散成像技术的延伸,对于描绘脑组织微观结构具有独特优势。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无创评价活体组织内分子扩散运动及灌注的MRI新技术。本文对DKI和IVIM的成像原理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76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双侧输精管附睾吻合53例(附睾头部吻合8例,体部吻合18例,尾部吻合5例,双侧附睾头、体尾混合吻合22例),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14例,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单侧输精管吻合(含交叉吻合)9例,术后随访复通率,精液常规及孕育情况共2~16个月。结果:双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及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单侧输精管吻合术(含交叉吻合)的成功率分别为62.26%(33/53),35.71%(5/14)和77.78%(7/9);精子浓度分别为(27.9±5.74)×106/ml、(11.8±8.33)×106/ml和(19.9±7.53)×106/ml;精子总数分别为(65.6±13.71)×106、(28.0±15.86)×106和(69.2±28.59)×106;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为(22.3±3.18)%、(11.0±9.77)%和(15.8±5.05)%。依据吻合部位的不同,双侧输精管-附睾头部、体部、尾部吻合及附睾头、体尾混合吻合的成功率分别为62.5%、72.22%、60%和54.55%。所有患者中,术后有8例使配偶怀孕(8/76,10.53%)。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输精管及附睾管梗阻。所采用的手术方法中,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单侧输精管吻合(含交叉吻合)效果最好,其次为双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而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效果较差。双侧输精管-附睾头、体部吻合与双侧输精管-附睾头、尾部吻合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5.
目的应用CEUS技术观察兔肝VX2肿瘤坏死过程,探讨VX2肿瘤生长坏死规律及其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法成功建立24只兔VX2肝肿瘤模型,并通过CEUS技术分别在肿瘤种植后10、14、21、28天动态观察肝肿瘤演变过程,测量肿瘤体积及坏死体积,计算瘤内坏死率。结果在肿瘤种植后10、14、21、28天兔肝VX2肿瘤体积、坏死灶体积和坏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种植后10、14、21、28天的CEUS表现能反映出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实验依据CEUS和病理特点将肿瘤生长过程细分为5个时期,0~10天为肿瘤实质前期;11~14天为肿瘤实质后期;15~21天为肿瘤坏死初期;22~28天为加速坏死期;28天后为肿瘤囊变期。结论 CEUS可准确判断肝肿瘤实质及坏死范围;VX2肿瘤的生长演变及肿瘤坏死具有规律性,可根据不同实验要求选择适宜的研究时间段。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内收蛋白色氨酸突变(α-adducin P460Trp)是否相关. 方法: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各80例,均抽取外周血提取DNA,采用PCR方法检测是否存在P460Trp突变.比较两组α-adducin基因P460Gly基因型与P460Trp突变出现的频率的差异. 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P460Gly基因型与P460Trp突变出现的频率(52.5%对45%)并无显著差异.原发性高血压与α-adducinP460Trp突变并无显著相关性.原发性高血压同α-adducin蛋白460位基因型不存在特定联系. 结论:在本研究人群中,α-adducin P460Trp突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表浅食管癌的疗效并比较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表浅食管癌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月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表浅食管癌患者共920例,其中ESD组和外科手术组各460例,收集、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密切随访。结果:ESD组平均手术时间[(74.05±1.84)min]、住院天数[(8.13±0.20)d]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6%)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240.90±6.88)min、(18.96±0.42)d、2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较高的完全及治愈性切除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中满足ESD手术绝对或相对适应证的患者较外科手术组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其中符合绝对适应证的E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及非治愈性切除是诱发表浅食管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SD治疗表浅食管癌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外科手术相当,术后并发症更少,生存率更高,可以作为满足ESD适应证的表浅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8.
背景 β型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THβ)属于罕见内分泌疾病,临床极易误诊、误治。目的 总结RTHβ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了解本病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3-2016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诊断为RTHβ的患者6例。回顾性分析6例RTHβ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诊断年龄、发病年龄、家族史、主诉、心电图检查结果、甲状腺触诊结果、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甲状腺核素静态显像结果、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血清铁蛋白、脂代谢指标、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基因测序情况等。结果 6例RTHβ患者的诊断年龄均高于发病年龄,患者在确诊RTHβ之前均被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患者主诉均存在心悸、多汗,3例伴心房颤动。6例患者甲状腺核素静态显像均显示甲状腺双叶摄取率增高。5例RTHβ患者甲状腺超声显示有甲状腺肿大,4例显示多发结节。6例RTHβ患者血清FT3、FT4水平升高,TSH水平在参考范围,且TRAb均为阴性;血清SHBG和血清铁蛋白均在参考范围;甲状腺激素受体(TR)β基因测序均存在点突变。结论 RTHβ的临床表现存在高度异质性,临床诊断时需注意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区分,同时注意并非所有的RTHβ患者能检测出TRβ基因突变。对于高度怀疑为RTHβ的患者,可以采用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左旋-三碘甲腺原氨酸(L-T3)抑制试验或TRH兴奋试验联合L-T3抑制试验进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