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87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上海市新生儿乙肝疫苗持久性和加强免疫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生儿乙肝血源疫苗全程接种后 5~ 9年抗 -HBs阳性率和滴度 (MIU/ml)明显下降 ,约75%抗 -HBs水平在保护性水平 ( <10MIU/ml)以下。但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与免疫后一年比较无明显差异 ,仍有很好保护效果。应用 5μg乙肝基因疫苗加强免疫一剂 ,再免后一个月抗 -HBs阳性率和滴度 (MIU/ml)明显升高 ,分别提高 28.60 %和 2.90倍 ,对抗 -HBs <10MIU/ml的儿童加强免疫有较好免疫回忆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腹泻病例病原学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上海市腹泻病例的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随机抽取23所不同级别医院,对在其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病例按一定的抽样间隔进行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结果 从3 467例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至少1种病原体阳性者1 561例,阳性率为45.02%。检出细菌6种、病毒5种。细菌阳性率为13.46%,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172例)、沙门菌(143例);病毒阳性率为27.75%,主要为诺如病毒(471例)、轮状病毒(312例)。阳性例数呈较明显的夏季高峰和秋冬季高峰,秋冬季病毒阳性率高于细菌,夏季细菌阳性率高于病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病毒阳性组中,各年龄组均以11月至次年2月阳性数构成比最高,但各年龄组阳性数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阳性组中,各年龄组均以6-9月阳性数构成比最高,且各年龄组阳性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比例细菌阳性组(19.06%)高于病毒阳性组(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地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季节高峰明显,应针对重点人群在不同季节对病原体加强相应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区域信息化建设,闵行区吴泾医院制定了结构化电子病历模版,根据触发条件自动从电子病历中采集信息,结合预警条件(地区、症状、数量)系统自动判断,实现预警。结构化电子病历的实施使病历管理完成了从简单的word文档到全结构化电子病历的质的飞跃;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系统对于现有公共卫生监测体系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在实际应用时,也是一个逐步推广、逐步熟悉、逐步发挥作用的过程,在此期间需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紧密合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公共卫生应急工作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上海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病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重症病例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按照1∶2比例对73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146例普通病例进行配对病例对照调查,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环境行为因素方面,家中有同住儿童和发病前1个月内有呼吸道感染病史的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影响上海市15岁以下儿童感染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的危险因素,为提高儿童乙肝免疫预防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上海现场的599名1~1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感染HBV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儿童感染HBV的危险因素.结果 全部调查对象中感染HBV的儿童共有15例,感染率为2.50%.经综合考虑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母亲怀孕时HBsAg状况、乙肝疫苗接种史、出生地点是影响儿童感染HBV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母亲HBsAg阳性者5.338,未接种乙肝疫苗者42.118,在家出生者12.239.结论 进一步降低上海市儿童HBV感染率,免疫预防的干预重点应为外来流动孕产妇和HBsAg阳性孕产妇,并应改进乡镇级医院新生儿乙肝免疫预防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后乙肝病毒感染和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00年和2006年共计抽取1 904份接种人群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均保持较高水平。20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HBsAg携带率降幅为78.34%。儿童乙肝患者中84.35%(124/147)未接种过乙肝疫苗;23例接种乙肝疫苗但患病的儿童中,12例患儿的母亲或父亲HB-sAg阳性。结论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降低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需加强母(父)婴阻断和家庭内传播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了解托幼机构幼儿症状监测结果与传染病发生的相互关系,为探讨感染症状监测应用于常见传染病早期发现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托幼机构症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2学年和2012-2013学年秋季学期上海市托幼机构内幼儿发热、上呼吸道、消化道、五官口腔和皮疹类症状的个案信息;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幼儿症状与传染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1 637家托幼机构报告有效症状信息1 735 629条,上呼吸道症状发生最多,有1 314 653条.手足口病是托幼机构出现最多的传染病,占80.15%.与手足口病发病相关性最好的是口腔或皮疹症状,2011春季学期的相关性好于秋季学期,相关系数在“0d”最高(r=0.913,P<0.01);流感病例与上呼吸道症状的相关性最好,2011春季学期的相关性好于秋季学期,相关系数在“0周”最高(r=0.575,P<0.01);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和感染性腹泻与症状的相关系数较低.结论 幼儿传染病相关症状的发生可以“预报”传染病的波动,但发病率较低和症状非特异的传染病的波动较难应用症状预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上海市消除疟疾后输入性疟疾监测响应系统的实施和工作成效,为持续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系统收集上海市疟疾监测响应相关的活动方案及其记录,基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2017—2022年疟疾病例个案信息,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2022年上海市共报告疟疾病例281例,包括上海市户籍47例(16.7%,47/281)、外省籍215例(76.5%,215/281)和外籍病例19例(6.8%,19/281),均有境外疟疾流行区旅居史。报告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几内亚(17.4%,49/281)、尼日利亚(14.2%,40/281)、刚果民主共和国(12.1%,34/281)等非洲国家。报告病例以恶性疟(83.3%,234/281)为主,报告地区主要为金山区(15.7%,44/281)、浦东新区(14.9%,42/281)和闵行区(11.7%,33/281)。2017—2022年上海市共血检106 361人次,血检阳性率为3.3‰(353/106 361),被动监测、人群主动侦查和病...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肠道传染病防控需要,2012年起上海市创新探索腹泻病综合监测模式,监测科学布点、系统采样、多病原集合、联通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一个监测、多个病种;一份样本,多种病原"的监测模式,对全年龄段人群进行持续的主动监测,监测内容包括人口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病原检测、药敏监测等病例信息.监测取得了如下初步成效:掌握真...  相似文献   
20.
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超大型城市,自21世纪以来经历了数次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的威胁考验,传染病监测由单病种监测向综合性监测发展,医防融合程度逐步深化,监测预警能力得到一定提升.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上海迅速成立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和医疗救治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住疫情.为提升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