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52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12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科学   973篇
综合类   23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退变性疾患中的一种严重状态。该病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理基础,并进一步继发相邻骨与软组织结构的退变,最终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血供障碍,表现出脊髓损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调查表明,如果50岁左右的人群中有25%的人患有不同类型和不同严重程度的颈椎病,到了60岁可达30%~40%,可见这种以退行性变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必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明显增多,这些患者病情重、又常伴有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等重要脏器疾病,各种治疗都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手术治疗风险更大,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在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 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将80例临床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随机均分为A、B、C、D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外科医生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减压前30min开始静脉滴注MP,A组1000mg、B绀500mg、C组200mg;三组术后第1、2天静脉滴注MP 120mg,1次/日,术后第3、4天静脉滴沣MP 80mg,1次/日,术后第5、6天静脉滴注MP 40mg,1次/日.D组不用糖皮质激素.对各组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神经功能进行JOA评分,观察各组消化道症状、精神异常等并发痱发牛情况,并分别进行统汁学分析.结果:A、B、C组术后1周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D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每组术后3个月、6个月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每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及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术前、术后6个月各组JOA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3个月A组、B组与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与C组比较及A组与B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10例出现消化道症状,其中2例合并精神症状,2例出现单纯精神症状:B组4例出现消化道症状,其中2例合并精神症状;C组3例出现消化道症状,其中合并精神症状1例:D组未出现消化道症状和精神症状.A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多于其他各组(P<0.0125),B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25).结论:CSM患者围手术期采川MP首剂500mg方案与1000mg方案均可促进术后3个月内的神经功能恢复,但首剂500mg方案的并发症较1000mg方案少.  相似文献   
103.
颈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随着人们对颈椎关节突关节研究的深人,许多证据表明,颈椎关节突关节病变是颈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退行性变波及颈椎关节突关节的一部分或全部,呈现损伤性关节炎反应,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者,谓之颈椎关节突关节退变性关节炎.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引起慢性颈痛、颈源性头痛及继发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4.
区分退变性颈脊髓压迫与颈脊髓压迫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症状颈脊髓压迫(asymptomatic sponclvlotic cervical cord compressin,A-SCCC)是一种不太被脊柱外科医生所注意的临床与影像学现象[1-3].20世纪80年代MRI技术的出现为颈椎疾病的诊断开辟了新的一页.MRI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颈椎骨关节、椎间盘变性和突出及对脊髓和被膜的压迫部位、形态和严重程度,为颈椎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手术路径选择、手术节段的确定提供了比较准确的重要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影像学测量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筛选出评估颈椎后凸畸形破坏颈椎力学平衡的影像学指标.方法:将61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分为有症状组(25例)和无症状组(36例),采用随机双盲重复方法,在颈椎MRI上测量颈椎后凸畸形顶点脊髓矢状径(a)、后凸顶点脑脊液柱的矢状径(b)及延髓与桥脑交界处的延髓矢状径(M),计算a/b比值、a/M比值,在X线片上测量后凸节段后切线夹角和后凸Cobb角,采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测量值与临床症状出现的相关性.结果:症状组的后切线夹角和Cobb角明显大于无症状组(Z=-6.351,P<0.01;Z=-7.761,P<0.01),a/M比值和a/b比值明显小于无症状组(t=-9.939,P<0.01;t=-5.334,P<0.01);两组病例后凸节段的后切线夹角与Cobb角成正相关(R=0.899,t=39.188,P<0.01)、与a/M比值成负相关(R=-0.502,t=-11.080,P<0.01),后凸节段的Cobb角与a/M比值成负相关(R=-0.427,t=-9.012,P<0.01).将每组患者以a/M=0.338和后凸节段后切线夹角及Cobb角=20°再分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比值≤0.338是导致临床症状出现的主要相关因素(P<0.01),此外,后凸节段Cobb角≥20°或后切线夹角≥20°也是导致临床症状出现的相关因素.结论:颈椎后凸畸形患者a/M比值≤0.338、后凸节段Cobb角≥20°或后切线夹角≥20°与临床症状的出现密切相关,提示颈椎力学平衡被打破,颈脊髓被损伤,需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106.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不仅能够诱导异位骨化,而且能够作用于成骨细胞和骨祖细胞,提高其成骨分化的能力.在骨的形成及骨折愈合过程中发挥作用,尽管BMPs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但是其发展前景极其广阔,了解植骨融合的确切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通过MICROS超细粉碎机制备同种异体纳米脱钙骨基质(DBM),观察纳米DBM结构特征,研究DBM纳米化工艺及其作为骨移植替代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改良Urist法制备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液氮冷冻球磨机将块状DBM预粉碎,使用MICROS超细粉碎机进一步研磨粉碎制备纳米DBM.电镜扫描观察其结构,按照我国卫生部<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材生物学评价的技术要求>中的标准,对纳米DBM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热原实验、溶血实验等检测.[结果]制备颗粒直径在50~200纳米的脱钙骨基质,生物相容性检测无毒性,无热源性,不引起溶血反应,纳米DBM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纳米DBM可在低温或控制温度条件下制备,是一种无毒、无刺激,不含热源、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设计下腰骶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央突束缢的多重狗马尾束缢模型并致马尾综合征的实验研究,分析鞘内注射可生物降解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DRG内感觉神经元损伤中的修复作用。方法成年雄性杂种犬(n=18)随机均分成I组(假手术组)、Ⅱ组(对照组)和Ⅲ组(实验组)。Ⅱ组和Ⅲ组动物行多重马尾束缢(multiple cauda equina constrictions,MCEC)48h后解除马尾压缢,同时Ⅲ组鞘内注射可生物降解(PLGA)的纳米微球BDNF(15mg,内含有活性BDNF2.5mg)。术后1周、2周和4周分别取相应DRG行HE染色及BDNF的免疫组化分析,并行神经功能评估和半定量评分。结果MCEC48h后持续观察4周,相比较Ⅱ组、Ⅲ组相应DRG神经元群体内BDNF免疫反应性更强且其神经功能评估、半定量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鞘内注射持续缓慢释放的BDNF纳米粒,在治疗急性重度马尾综合征的狗模型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9.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常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如果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即使早期手术,临床中仍发现有部分患者膀胱功能无法恢复,对此类患者膀胱及括约肌功能恢复程度的判断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方法对本院148例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中4例(2.7%)合并典型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5个月-9年,平均6.1年),随访内容主要包括二便功能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症状恢复情况。结果下肢放射性疼痛症状恢复较快,二便功能恢复较为缓慢。但经过数年的随访,全部4例患者二便功能基本恢复,生活能够自理,结果较满意。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经手术减压后二便功能近期恢复不满意,经长期非手术治疗后能够有较满意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并分别结合侧后方融合(PLF)和经后路椎体间融合(PLY)两种方法 治疗老年人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枢法模公司生产的TSRH-3D腰椎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3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14例患者实施TSRH-3D内固定加侧后方植骨融合(PLF);16例患者行TSBH-3D内固定加经后路椎体问融合(PLIF),进行术前术后功能、症状评分.结果 30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融合效果;实施PLF患者,Prolo功能和症状评分分别为1.25和1.64;术前腰椎滑脱角为48.6%,术后恢复至17.5%.实施PLIF患者,Prolo功能和症状评分分别为1.18和1.39;术前腰椎滑脱角为44.2%,术后恢复至20.3%.结论 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应用TSBH-3D腰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可以获得牢固稳定,在保持腰椎术后功能恢复方面,PLIF优于PLF,但临床结果 尚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