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美国,腰背痛会影响到85%的人群,每年的医疗保健及相关费用大约为100亿美元,而椎间盘的退变是引起腰背痛的主要原因。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髓核、纤维环及软骨终板等椎间盘各个组织的老化退变,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前提和病理基础。多数学者认为椎间盘的退变是多因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齿突骨折是一种危及上颈椎稳定性的严重损伤,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所有颈椎骨折的10%~15%[1]。齿突的解剖形态特别、毗邻结构复杂,骨折处理稍有不慎会加剧脑干、脊髓及神经根的损伤。依靠颅骨牵引后Halo-vest支架外固定难以获得寰枢椎的持续稳定,齿突骨折的不愈合率较高[2]。传统观点认为前路齿突螺钉固定是治疗新鲜Ⅱ型和浅Ⅲ型齿突骨折的首选方法,然而,并非所有Ⅱ型和浅Ⅲ型齿突骨折均适用于该技术[3]。手术操作中齿突螺钉的位置不佳、长短选择不当等时有发生,若螺钉穿出齿突会伤及颈髓,术后骨折移位和不愈合的报道并不罕见[4]。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多应用于寰枢椎复合损伤,保持上颈椎整体力学稳定的效果尚佳,但同时会丧失寰枢椎的大部分旋转功能[5]。  相似文献   
3.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脊柱融合内固定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金标准[1]。大量临床观察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以至腰椎退变性侧凸等患者都可能会伴有椎体骨质疏松[2]。骨质疏松症病理状态不利于骨折愈合,椎体疏松也不利于内固定机械稳定的维持,但骨质疏松症并不是脊柱融合术的禁忌证[3]。不同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对参与骨重建的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4.
肝癌位居世界常见恶性肿瘤第6位,其死亡率居第3位,绝大多数为肝细胞癌(HCC)。近年来,肝癌诊断和治疗策略有所改善,患者生存时间得到延长,但5年生存率仍较低(16%),若发生肝外转移,生存率仅为4%[1-2]。有文献报道,HCC肝外转移发生率为15%~17%[3],除转移至肺、淋巴结、肾等,还可转移至皮下组织及骨骼肌肉系统[4]。在脊柱转移瘤中,骶骨转移瘤较胸椎(60%~80%)、腰椎(15%~30%)、颈椎(10%~15%)转移瘤发生率低[5-6]。肝癌骶骨转移发生率低,在局部呈多灶性、小片状、巨块状、虫蚀样改变,常累及骶孔,常见溶骨性破坏,破坏区无钙化,边缘不清晰。肿瘤若累及骶神经,可表现为运动感觉障碍及腱反射异常。本院2018年9月收治HCC骶骨转移患者1例,本研究组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及病理学检查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骶骨转移瘤的诊断,骶骨解剖结构、生物力学与手术治疗的关系及临床疗效评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特异性探针观察不同年龄组黄韧带Ⅰ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分布、强度及随增龄而发生的变化,采用客观图像分析验证黄韧带退行性变和骨化增龄性变假说。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8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21块腰椎黄韧带标本取自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行后路椎板减压术患者,对照组标本取自4例青少年腰椎骨折行后路椎板减压术患者。提供标本患者均知情同意。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患者的腰椎黄韧带标本按年龄分为4组:&;lt;20岁组、20~40岁组、41~60岁组和&;gt;60岁组。用Ⅰ和Ⅱ胶原cDNA探针,对不同年龄组的黄韧带冰冻切片进行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观察其Ⅰ型胶原表达(成纤维细胞基因表型)和Ⅱ型胶原表达(软骨细胞基因表型)。结果:①原位杂交组织切片观察:&;lt;20岁组黄韧带附着点处和体部纤维细胞排列规则,细胞呈梭形细胞数目较多,有明显的Ⅰ胶原表达,无Ⅱ型胶原表达信号;20~40岁组黄韧带细胞排列尚规则,细胞的数量相对减少,出现轻度纤维化,在黄韧带的附着点处有少量的Ⅰ和Ⅱ型胶原阳性表达信号;41~60岁组黄韧带体部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的数量相对减少,出现明显纤维化,黄韧带体部无明显的阳性表达,黄韧带的附着点处有较弱的的Ⅰ型胶原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细胞分布不均匀,但Ⅱ型胶原的表达较41岁以下组表达增强;&;gt;60岁组黄韧带出现纤维化,未见Ⅰ型胶原阳性表达信号,黄韧带的附着点处Ⅱ型胶原阳性表达信号增强。②Ⅰ型胶原基因表达:&;lt;20岁组、20~40岁组、41~60岁组和&;gt;60岁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3&;#177;0.18,1.34&;#177;0.16,0.86&;#177;0.13,0.71&;#177;0.21,0.51&;#177;0.11,P&;lt;0.叭),随年龄增长表达逐渐减弱(P&;lt;0.05),但41~60岁组和&;gt;60岁组无显著差异(P&;gt;0.05)。Ⅱ型胶原基因表达:&;lt;20岁组、20~40岁组、41~60岁组和&;gt;60岁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73&;#177;0.16,1.14&;#177;0.14,1.46&;#177;0.13,1.65&;#177;0.16,0.53&;#177;0.12,P&;lt;0.01),随年龄增长表达逐渐增强(P&;lt;0.05)。结论:Ⅰ和Ⅱ型胶原cDNA探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Ⅰ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减弱,在附着点处出现Ⅱ型胶原的表达增强,提示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逐渐减弱,而软骨细胞的基因表达逐渐活跃,为黄韧带退行性变和骨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出枢椎骨折合并相邻节段不稳的分型,探讨分型对于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2003年8月~2011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枢椎骨折合并相邻节段不稳患者47例,其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19~59岁,平均32岁。术前合并脊髓损伤11例,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5例。JOA评分为1~15(10.60±3.29)分。根据枢椎骨折的类型及其寰枢关节、C2/3关节的稳定情况分为3型:A型,枢椎骨折合并C1/2不稳,21例;B型,枢椎骨折合并C2/3不稳,17例;C型,枢椎骨折同时合并C1/2及C2/3不稳,9例。A型采用后路寰枢椎固定术,可联合齿状突螺钉固定;B型采用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C型采用后路C1~C3固定术。3例寰枢椎螺钉置入困难,采用枕颈融合术。均在固定骨折枢椎的同时,稳定C1/2和C2/3节段。术后3个月行JOA评分,术后随访X线片或CT片评价骨折愈合、植骨融合及颈椎稳定性情况。结果:4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气管食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随访9~4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2~17(13.83±3.93)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JOA评分改善率为72.3%~90.8%,优良率为98%。术后6个月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1例B级无变化,10例Frankel分级改善1~2级。术后6~9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39例行植骨融合者在术后3~6个月(平均4.5个月)均获骨性融合。随访期间,颈椎序列良好,颈椎伸屈侧位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结论:根据枢椎骨折合并相邻节段不稳的分型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在固定枢椎同时兼顾相邻节段的稳定性,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对单髋关节置换术100例,双髋关节同时置换术50例,对术中失血量,突然病死率,神经血管损伤率,术后感染率,深静脉血栓率,关节脱位率及Harris评分进行比较,探讨双髋关节同时置换与单髋关节置换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术中失血量,双髋组明显高于单髋组,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双髋关节同时置换与单髋关节置换手术危险性无统计学差异,掌握好适应证,双髋关节同时置换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量: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是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调节剂。多发伤后,血浆Fn发生明显有规律改变。有报道体外循环犬中外周血单核细胞活性增加。而多发伤后细胞Fn变化不清楚。目的:检测多发伤犬外周血单核细胞其表面纤维结合蛋白(Fn)和吞噬功能。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对随机造模的多发伤犬16只进行实验,年龄1~4年,平均为2.5年。干预:用梯度离心法收集16例犬外周血单核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多发伤犬单核细胞吞噬功能,表面Fn及血浆Fn水平变化。结果:多发伤犬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在伤后第1,3,7天分别为(0.263&;#177;0.048).(0.388&;#177;0.087).(0.472&;#177;0.137)A,单核细胞吞噬功能7d显著性增强(t=1.07,P&;lt;0.05);血浆Fn水平在伤后第3天(0.144&;#177;0.002)g/L和7天(0.152&;#177;0.003)g/L较第1天(0.125&;#177;0.009)g/L显著升高。单核细胞吞噬功能与血浆Fn水平显著相关(r=0.099,P=0.05)。单核细胞表面Fn变化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发伤后单核细胞表面Fn呈动态变化,与其吞噬功能和血浆变化相一致,其对评价创伤后单核细胞功能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86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32例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男14例,女18例;年龄56~78岁,平均64.5岁;跌倒伤14例,车祸伤9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4例;骨折节段:T11 3例;T12 10例;L1 15例;L2 4例。手术时均在骨折上下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安装连接棒,通过体位结合撑开实现骨折椎体复位,然后在伤椎注入骨水泥。应用VAS及SF-36量表评估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变情况,通过X线片测量计算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受伤节段后凸矫正及丢失情况,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明显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VAS评分(2.43±1.81分)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17±1.81分)与术前(7.67±2.2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SF-36评分(123.5±22.3分)与术前(95.7±17.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为22.3°±3.6°,术后Cobb角矫正至5.2°±1.2°,末次随访时为6.0°±2.3°,丢失0.8°±1.5°;术前椎体高度(56.4±5.8)%,术后椎体高度恢复至(95.3±2.9)%,末次随访时为(91.4±3.7)%,丢失(4.0±2.5)%。3例出现椎旁静脉骨水泥栓塞,无明显症状,无内固定断裂。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减少后凸畸形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引起截瘫,致残率高,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巨大。但由于脊髓损伤的特殊性,其治疗一直缓慢。由于现代实验手段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充分研究脊髓损伤的病理、生化基础上,利用各种方法对严重脊髓损伤进行康复治疗:脊柱减压功能重建;大网膜移植;神经组织移植;基因治疗;损伤因子治疗;物理疗法。还有药物治疗:皮质激素;神经节苷脂;阿片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其中以神经移植、基因治疗代表未来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