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沈雯雯  章宜芬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1):1465-1468
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s)是胃肠道间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表达Kit蛋白,向Cajal细胞分化(或起源于Cajal细胞)。诊断GISTs需结合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目前正确诊断GISTs最主要而简便的方法。本文阐述了GISTs的病理机制、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117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14例乳腺浸润性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浸润性癌组织CD117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雌孕激素表达情况、增殖指数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出34例CD117(+),阳性率为29.8%,其中弱(+)11.4%(13例),强(+)18.4%(21例)。31例三阴性乳腺癌中67.7%(21例)阳性表达,其中61.3%(19例)强阳性表达。CD117阴性、弱阳性、强阳性者ER阳性率分别为75%、38.5%、4.8%,Ki-67指数分别为24.8%±19.7%、43.5%±26.7%、65.5%±21.4%,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D117阴性、强阳性者年龄分别为54.2±10.7岁、47.5±9.9岁,Nottingham 3级比例分别为22.5%、66.7%,PR阳性率分别为68.6%、4.8%,Her-2阳性率分别为23%、4.8%,三阴性乳腺癌比率分别为12%、90.5%,差异均显著(P0.05);而肿瘤发生侧别、T分期、N分期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D117在部分乳腺浸润性癌中呈强阳性表达。CD117强阳性乳腺浸润性癌发病年龄较轻,Ki-67指数及组织学分级高,激素受体、Her-2阳性率低,常为三阴性乳腺癌,CD117可能为三阴性乳腺癌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2010版WHO分类的各类阑尾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复习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70例阑尾黏液性肿瘤术后病理切片,按照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WHO新分类,将阑尾黏液性肿瘤分为5种类型:阑尾黏液性腺瘤/囊腺瘤(MA)、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AMN)、起源于阑尾的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PMP.L)、浸润性黏液腺癌(MAC)以及起源于阑尾的高级别腹膜假黏液瘤(PMP.H)。结果11例MA肿瘤上皮和黏液仅局限于黏膜肌层以内;术后无复发或死亡病例。41例LAMN黏液均可出现于黏膜肌层外阑尾壁或阑尾表面,其中39黏液湖内没有或仅见少数黏液上皮,上皮具有轻度异型性;有3例复发或进展,元死亡病例。7例PMP—L上皮具有轻度异型性,其中有4例黏液湖内上皮数量稀少或缺乏,其余3例上皮数量中等至较多:术后复发和死亡各1例。7例MAC和4例PMP—H均为浸润性肿瘤,至少局部出现高级别细胞学特征;术后复发4例,死亡3例(含2例复发后死亡)。MA和LAMN在组织学上表现为非浸润性肿瘤。而PMP-L、MAC和PMP-H则在生物学行为上表现为腺癌特征。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是一系列肿瘤谱系,其生物学行为取决于肿瘤性质和类型,统一、规范而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合并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PC)合并鳞状细胞癌(SCC)的病理形态特点、组织发生、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行HE染色和EnV 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并应用EBER-1-D ig探针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结果:光镜下见甲状腺肿块内同时存在乳头状癌和鳞状细胞癌两种成分。免疫组化染色示乳头状癌表达AE3(+),AE1(++),TTF-1(+++),TG(+++),CK19(+++),Ki-67(+),p53(-);鳞状细胞癌表达AE3(+++),AE1(+),TTF-1(+),TG(-),CK19(+++),Ki-67(+++),p53(-)。原位杂交见乳头状癌及鳞状细胞癌表达EB病毒(+),均定位于癌细胞核。结论:甲状腺内存在乳头状癌和鳞状细胞癌两种成分,鳞状细胞癌可能由胚胎发育期残留于甲状腺的鳞状上皮或甲状腺滤泡上皮鳞状化生恶变而来。EB病毒感染可能与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肺肉瘤较少见,我们报告12例,并探讨其临床病程、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情况。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1977年一1997年期间本院和院外会诊的肺活俭和肺切除标本947例中,原发性肺恶性肿瘤510例,其中临床和清理资料完整的12例原发性肺肉瘤,并进行随访。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8岁一67岁,平均50岁。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其中8例为刺激性干咳,5例痰中带血,3例咯血,多数伴有胸痛、胸闷。胸部X线表现为肺野的周边部呈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块影,5例肿块边缘见分叶,4例见囊腔和空洞形成,2例伴胸腔积液。术…  相似文献   
6.
正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意义重大,要想准确地进行病理诊断及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前提是必须有稳定和高质量的染色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过程的影响因素很多[2],不论是手工染色还是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染色,任何不当的操作步骤均会影响染色结果,从而影响病理诊断,因此免疫组化染色中设立阳性对照至关重要。随着各个单位对免疫组化质量控制的日益重视,2015年国际特设专家委员推荐了18种病理诊断常用抗体对照组织及其染色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具有肉瘤样特征的朗格汉斯细胞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以及预后等.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分析1例具有肉瘤样特征的胸椎朗格汉斯细胞源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患者女性,16岁.影像学检查示T12椎体溶骨性病变伴脊柱侧弯.镜下见病变组织具有肉瘤样特征:由大量圆形或卵圆形上皮样细胞组成,呈巢状或片状分布,可见中央性坏死;局部区域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胞多形性明显,细胞质深染,部分细胞核染色质呈粗块状,部分细胞可见纵行核沟,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部分肿瘤细胞CDla(+),langerin和CD68局部(+),S-100灶性区域(+),部分细胞CD56和CD4也(+);CK、CD3、CD20、MPO和TdT等均(-).肿瘤病灶外科刮出后未经其他辅助治疗.随访21个月,病变未见复发或进展.结论 并非所有具有肉瘤样特征的朗格汉斯细胞源性肿瘤都是高度恶性肿瘤,很可能存在一种低级别朗格汉斯细胞肉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是活性依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的去乙酰化酶,可能参与某些肿瘤的形成及进展,并对多种肿瘤相关基因的蛋白活性及基因沉默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文中研究SIRT1及上皮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和错配修复蛋白1(Mutl homoolog 1,MLH1)在贲门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76例贲门癌患者癌组织中SIRT1、E-cadherin、MLH1蛋白的表达。结果 SIRT1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数目及TNM分期呈正相关。E-cadherin和MLH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呈负相关。90例有随访资料病例中,SIRT1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显著低于SIRT1阴性患者。E-cadherin强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弱阳性表达患者,MLH1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高于MHL1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贲门癌中SIRT1阳性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正相关。E-cadherin表达程度及MLH1阳性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负相关,SIRT1可能通过E-cadherin、MLH1等抑癌基因的沉默作用促进贲门癌的形成,影响其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贲门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点,作者通过在江苏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大多数早期贲门癌病例淋巴结转移风险低,可采用内镜切除术。本文将介绍早期贲门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切除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学习气球细胞痣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气球细胞痣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学习。结果:前胸壁皮肤先天性色素痣,近1年来增大,其组织学上表现为混合痣伴多量细胞胞浆丰富,呈气球样。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气球样细胞Melan A、S100、HMB45阳性,CD68阴性。结论:气球细胞痣是较为罕见的一种黑素细胞痣,根据其临床及组织学特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