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Cldn-1)和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77例乳腺癌标本中Cldn-1和E-cad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块最大径以及组织学分级间的关系。结果:Cldn-1和E-cad表达强度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Cldn-1和E-cad表达强度明显弱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09,P=0.014);Cldn-1在TNMIII期的表达强度分别弱于I期和II期(P=0.046,P=0.047)。而E-cad的表达强度II期及III期均弱于I期(P=0.021,P=0.001)。Cldn-1和E-cad表达强度与肿块最大径各分组间及组织学各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7,P=0.150及P=0.188,P=0.164)。Cldn-1与E-cad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7)。结论:在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中Cldn-1及E-cad的表达强度均呈现减弱趋势,但两者可能是独立的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对乳腺癌高复发危险性的筛选,两者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复发和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错配修复功能缺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对多种肿瘤的预后判断、药物疗效和Lynch综合征筛选有明确的指导意义。胃神经内分泌癌合并MSI病例报道少见,临床诊断中容易被忽视。该文分析1例胃神经内分泌癌合并MSI病例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MSI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进一步探究具有该类特征性改变的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是活性依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的去乙酰化酶,可能参与某些肿瘤的形成及进展,并对多种肿瘤相关基因的蛋白活性及基因沉默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文中研究SIRT1及上皮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和错配修复蛋白1(Mutl homoolog 1,MLH1)在贲门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76例贲门癌患者癌组织中SIRT1、E-cadherin、MLH1蛋白的表达。结果 SIRT1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数目及TNM分期呈正相关。E-cadherin和MLH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呈负相关。90例有随访资料病例中,SIRT1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显著低于SIRT1阴性患者。E-cadherin强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弱阳性表达患者,MLH1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高于MHL1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贲门癌中SIRT1阳性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正相关。E-cadherin表达程度及MLH1阳性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负相关,SIRT1可能通过E-cadherin、MLH1等抑癌基因的沉默作用促进贲门癌的形成,影响其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肺腺癌的关键基因,揭示肺腺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3个肺腺癌相关基因芯片数据集,共包括156例肺腺癌和106例正常肺组织,进行肺腺癌潜在关键基因的筛选。结果:通过芯片数据分析得到341个重叠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DEG主要富集的生物学过程是细胞外基质组织、调控化学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细胞对转化生长因子刺激的反应、细胞外基质组装、调控新生血管生成等。通过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其中8个基因AURKA(aurora kinase A)、CDC20(cell division cycle 20)、CDH5(cadherin 5)、COL1α1(collagen Ⅰ,α1)、EDN1(endothelin 1)、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 9)、PECAM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PP1(secreted phosphoprotein 1)与肺腺癌预后相关。其中CDC20与肺腺癌预后相关性最高,亚组分析发现,CDC20在肺腺癌各年龄段患者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CDC20在一期肺腺癌中表达低于二期、三期、四期,CDC20在腺泡型、实性为主型、混合型、透明细胞型表达高于其他亚型,CDC20在吸烟的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低于不吸烟者。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DC20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且腺泡型、实体型表达高于其他亚型。结论:CDC20在肺腺癌中高表达,且其高表达与肺腺癌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CDC20有可能成为肺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倒置性增生性息肉在内镜下和组织病理学上都比较容易导致临床误诊,本文报道了1例胃窦腺癌合并胃窦部倒置性增生性息肉病例,结合相关文献重点,从内镜下和临床病理学特征等方面对该病变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内镜医师和病理科医师对胃倒置性增生性息肉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病理医师对巨细胞间质性肺炎(giant cell interstitial pneumonia,GIP)的认识.方法 对2例GIP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GIP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痰和活动后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显示弥散性和限制性功能障碍;胸部X线和CT表现为两肺毛玻璃影、实变影、弥漫性的小结节影、网状影和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病理改变为肺泡腔内大量巨噬细胞、特征性多核巨细胞沉积伴间质性肺炎.结论 GIP是罕见的慢性间质性肺炎,无特异性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变,需结合临床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改变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7.
笔者就2010年第4版消化系统肿瘤WHO新分类中上皮性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间叶肿瘤和胃肠道上皮性肿瘤分类特点分别在本刊今年第4、7期作了解读[1,2]。与前一版分类相比[3,4],第4版在肝脏、胆道和胰腺肿瘤方面也发生较大变化:不但增加了一些新肿瘤类型或组织学亚型,还在许多上皮性肿瘤的分子病理学和遗传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已广泛应用,但具体选择哪些标志物,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师存在很大差异,甚至是分歧。这种选择标志物的“随意性冶给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工作带来某种困扰。为此,本刊依托有关学科专业委员会,邀请国内病理和临床医师共同研讨达成最大共识,为某类肿瘤筛选出一组相对合理的免疫组化标志物,以期对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工作有所裨益。我们会根据各种免疫组化标志物在病理诊断中的最新应用进展,组织专家补充完善,及时修订有关肿瘤免疫组化指标的“专家共识冶。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以皮损为首发表现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临床、组织病理表现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2012-2015年诊断的6例以皮损为首发表现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儿童和青年4例,成人2例.中位发病年龄13.5岁,平均病程8.5个月.皮损表现为单发(1例)或多发(5例)结节或浸润性斑块,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真皮及皮下脂肪内形态单一、中等大小、胞质较少、染色质细腻的淋巴样细胞增生,可见小核仁,无亲表皮现象,1例可见星空现象.2例免疫学表型符合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例符合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例呈现T、B双系表型.该病治疗困难,1例患儿在化疗后获缓解,2例患者在接受化疗后皮损部分改善.结论 皮损表现和组织学无法区别B和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只有通过免疫表型进行鉴别,早期骨髓及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