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84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钱文璟  李璐  田洁  吴建龙 《中国药房》2013,(26):2424-2427
目的:考察酶放大免疫测定法(EMI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特点。方法:两种方法分别测定29名患者共35份全血样本中的他克莫司浓度,并比较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EMIT法测定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结果高于ELISA法,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结果相关性良好(R2=0.9203)。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常规的他克莫司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建议长期服用他克莫司的患者应相对固定地选用同一种方法检测血药浓度,以便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个性化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62.
邓永梅  胡云香  田洁  陶红艳 《护理研究》2011,25(34):3144-3146
[目的]探讨一次性吸痰管直接连接一次性吸引连接管(以下简称吸痰管、吸引连接管)备用在吸痰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吸痰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吸引连接管连续使用,每次吸痰后更换吸痰管连接吸引连接管备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每次吸痰后将吸引连接管管口端(连接吸痰管部分)浸泡在"84"消毒液瓶内备用。比较两组操作时间、成本损耗,观察组吸引连接管使用不同天数的细菌培养结果,连接备用的吸痰管细菌培养结果。[结果]两组操作时间、成本损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连续使用1d~7d及7d以上的吸引连接管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接备用的吸痰管病人端细菌菌落数为0。[结论]吸痰病人采用吸痰管直接连接吸引管备用切实可行,省时省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84"消毒液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63.
陈敏  王军  周雪典  陈馨蕊  田洁 《西部医学》2019,31(12):1866-1870
目的 探讨五岁以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小儿重症肺炎的防治、诊治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部115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及相关治疗,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115例重症肺炎患儿中,呼吸性酸中毒42例(36.52%);低钠血症38例(33.04%)和低钙血症37例(32.17%);呼吸合胞病毒33例(28.69%);肺炎克雷伯杆菌11例(9.57%);胸部X线检查示斑片状阴影105例(91.30%),经治疗无效或加重者,80例行胸部CT检查示肺节段性不张44例(55.00%)。106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中47.17%患儿出现一种并发症,5283%患儿出现两种及以上并发症,所有患儿均使用抗生素治疗。使用与未使用机械通气患儿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入院前病程、转入重症监护室、有基础疾病、有并发症、贫血、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低白蛋白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降低(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前病程、转入重症监护室、有基础疾病、有并发症、贫血、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低白蛋白均为影响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情复杂多样,入院前病程、转入重症监护室、基础疾病、并发症、贫血、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白蛋白均为影响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治疗,有效给予对症干预,以改善患儿预后,降低患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64.
田洁 《吉林医学》2014,(21):4754-4755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提高剖宫产产妇耐受力的影响。方法:将住院待产的剖宫产产妇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入院后进行常规的日常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产前接受术前访视。结果:两组护理前的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评分明显下降,在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都顺利分娩,新生儿健康,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访视能缓解剖宫产产妇的抑郁情绪,从而提高产妇耐受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5.
目的药品的生产场所是为满足药品生产要求的一系列生产要素的组合,其既是药品生产的硬件条件,也是注册申报时审评的物质基础。笔者旨在初步探讨我国化学药品申报资料中生产线的内涵、外延,以期为规范药品注册申报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在梳理我国化学药品申报资料中关于生产场所信息的历次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日常药学审评工作以及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应明确申报资料中拟定生产线的内涵及边界,强化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及时更新相关证明性信息,同时还应持续关注我国关于生产线相关变更的法律法规修订进展。  相似文献   
66.
67.
田洁  李红  李妍  王艳  张颖  孙玉坤 《武警医学》2018,29(5):498-49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葛根芩连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01至2017-09入住唐山市中医医院的2型糖尿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治疗组(80例)。两组均以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为基础治疗,对照组配合使用葛根芩连汤,治疗组配合使用葛根芩连汤配方颗粒。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25%和90.00%,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C肽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芩连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均可以对2型糖尿病患者达到较好治疗效果,但葛根芩连汤配方颗粒在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方面要优于传统汤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8.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皮肤病,中医病因学认为银屑病系血热、血燥、血虚生风,皮肤失养所致,并在发病的过程中伴随着搔痒症状。银屑胶囊(YCP)由丹参、甘草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凉血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银屑病收到良好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其部分药理作用机制,我们对银屑胶囊在改善微循环方面进行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黏附斑激酶(FAK)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择期行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FAK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FAK基因表达,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宫颈癌组织中FAK蛋白阳性表达率和FAK m 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FAK蛋白阳性表达率和FAK m RNA相对表达量均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AK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56.84个月,FAK蛋白阳性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40.32个月,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FAK蛋白阳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OR=2.262、2.120和2.037,P<0.05)。结论 FAK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宫颈癌恶... 更多  相似文献   
70.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成像探讨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发生率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经心脏磁共振检查确诊为HCM或DCM且同期完成冠状动脉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两种类型心肌病患者均依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管腔狭窄≤50%)及冠心病组(管腔狭窄>50%),比较两种类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种类型心肌病患者3组间临床及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心脏磁共振检查符合各类型原发性心肌病患者共681例,其中219例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相关检查,包括HCM 126例、DCM 78例、其他类型心肌病15例。HC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1.7%(40/126)、21.4%(27/126),与DCM患者[分别为30.8%(24/78)、17.9%(14/7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CM与DCM冠心病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2.6±9.8)岁、(60.1±7.2)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分别为(59.3±9.5)岁、(58.5±8.8)岁,均分别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的(49.5±11.0)岁、(49.3±12.9)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或肥胖)的HCM和DCM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70.4%(19/27)、71.4%(10/14)。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示,除HCM患者冠心病组左心室每搏输出量低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50.4±21.1)mL vs(64.6±22.9)mL、(64.1±27.1)mL,P均<0.05]外,其他指标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肌内纤维化检出率及左心室功能参数在HCM和DCM患者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CM和DCM患者均可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磁共振检查可以用于诊断心肌病,特别是对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