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9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微栓子信号的特点。方法连续纳入111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对照组73例为同期青年健康查体人群。行微栓子信号、调节性T细胞、载脂蛋白A1、脂蛋白磷脂酶A2检测。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微栓子信号阳性率、载脂蛋白A1、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高于对照组(28/111比0/73,P0.05;34.57%±2.12%比27.38%±1.51%,P0.05;255.85μg/L±10.77μg/L比137.22±8.97μg/L,P0.05),调节性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8.98%±1.27%比10.27%±1.25%,P0.05)。不稳定斑块组微栓子信号阳性率、载脂蛋白A1、脂蛋白磷脂酶A2高于非不稳定斑块组(15/19比13/92,P0.05;36.57%±2.32%比34.16%±1.12%,P0.05;311.33±10.77μg/L比244.39±9.67μg/L,P0.05),调节性T细胞低于非不稳定斑块组(7.45%±1.87%比9.30%±2.71%,P0.05)。重度狭窄组微栓子信号阳性率、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高于非重度狭窄组(7/9比21/102,P0.05;295.23±11.37μg/L比252.38±10.07μg/L,P0.05)。微栓子信号阳性组载脂蛋白A1、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高于阴性组(36.97%±2.72%比33.76%±1.12%,P0.05;308.21±9.57μg/L比238.19±8.92μg/L,P0.05),调节性T细胞低于阴性组(7.49%±1.77%比9.48%±2.71%,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微栓子信号及多种免疫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52.
艾可胶囊的澄清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壳聚糖用于澄清艾可胶囊提取液的工艺。方法:以芍药苷、柴胡皂苷a的含量和浸膏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选择药液比、壳聚糖加入量、搅拌温度、搅拌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艾可胶囊的澄清工艺。结果:艾可胶囊提取液的最佳澄清工艺为药液比1∶5,搅拌时间10 min,温度60℃,每100 mL药液加入壳聚糖14 mL。结论:优选的工艺芍药苷、柴胡皂苷a的提取率高、稳定性好、成本低,适合于艾可胶囊的临床开发。  相似文献   
53.
均匀设计法优选双藤痹痛凝胶膏剂的基质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女贞子酒蒸过程中3种裂环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女贞子生品及酒蒸不同时间(4,8,12,16,20,24 h)炮制品中新女贞苷、木樨榄苷-11-甲酯和女贞酸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0~19 min,12%~25%A),检测波长235 nm。结果:新女贞苷、木樨榄苷-11-甲酯、女贞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4 5~3.450,0.005 86~0.586,0.028 6~2.860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9%,99.02%,97.80%。女贞子酒蒸后新女贞苷、木樨榄苷-11-甲酯含量显著降低,而女贞酸含量显著升高;在24 h内,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新女贞苷、木樨榄苷-11-甲酯含量逐渐降低,而女贞酸含量逐渐升高后达稳定状态。结论:女贞子酒蒸后新女贞苷、木樨榄苷-11-甲酯产生质变,女贞酸发生量变,为科学阐释女贞子炮制机制及其饮片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配体16(chemokine CXC ligand 16,CXCL16)基因A181V位点多态性与血清CXCL16水平、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及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病因分型法(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基因型,同时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n=177)和对照组(查体中心老年健康查体者,n=74)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CXCL16水平。结果 CI组血清CXCL1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按TOAST分型后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LAA)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mall artery occlusion stroke,SAO)组及对照组三组之间血清CXCL16水平差异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CXCL16水平是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CXCL16基因A181V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CI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TOAST分型后显示AA纯合子比G等位基因携带者(GA+GG)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危险增加(P<0.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CXCL16基因A181V多态性与血清CXCL16水平独立相关(P=0.009)。结论 CXCL16基因A181V多态性与血清CXCL16水平有关,AA基因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密切相关,A等位基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5.
56.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观察了3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夜间血压。结果夜间血压高值179例(56.2%),夜间血压过低18例(5.7%)。提示ICVD患者的夜间血压异常多见,有效地控制夜间血压对防止脑血管病的再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7.
脑梗死患者抗凝系统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抗凝系统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我们测定了102例脑梗死患者血浆蛋白C(PC)、活化蛋白C(APC)、总蛋白S(TPS)、游离蛋白S(FPS)、抗凝血酶Ⅲ(ATⅢ)及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成人主动脉弓部术中脑组织氧饱和度与术后神经系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7月至2018年10月,应用中低温停循环行主动脉弓部替换手术的患者65例。术中以近红外光谱仪(NIRS)连续监测患者双侧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_2)。主要终点事件为院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ND),比较ND组和NND(无ND)组患者术中rScO_2值,分析N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术中rScO_2变化的相关性。结果:25例(38.5%)患者出现ND,40例(61.5%)未出现ND(NND组)。ND组患者术中双侧rScO_2最低值明显低于NND组(P0.05)。ND组的术后各时间点rScO_2值均低于NN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夹层累及颈动脉(P=0.005)、术前尿素氮升高(P=0.004)、术中左侧rScO_2降低(P=0.008)是术后发生ND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组示左侧rScO_2min55%是术后发生ND的危险因素(P=0.011)。结论:术中左侧rScO_2降低是术后发生ND的危险因素;其最低值55%是术后发生N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自发性头颈部动脉夹层(SCAD)临床特点及药物疗效.方法 对2005-2008年10例经DSA确诊的SCAD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DSA特征及药物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0例SCAD患者中,3例有高血压病史,3例病前上呼吸道感染史,2例合并肌纤维发育不良.临床特点:除1例表现为偏头痛外,其余均表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DSA检查发现3例表现为颈内动脉长段鼠尾状狭窄,3例可见到内膜瓣,2例为夹层动脉瘤.5例患者进行肝素抗凝治疗,之后2例予华法林治疗,3例予抗血小板治疗;3例单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结论 sCAD的诊断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性DSA表现,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IL-8在脑缺血损伤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大鼠MCAO模型,将大脑中动脉(MCA)闭塞不同的时间,应用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法检测缺血组和对照组大鼠受伤脑及血清中IL-8浓度,结果:闭塞3h缺血侧半球湿重大于非缺血侧(P<0.05),并维持至48h;缺血组脑组织IL-8含量在MCA闭塞3h处于较低水平,随后逐渐升高,至6h达高峰,随后又降低,血清中IL-8含量在缺血3h达高峰,随后缓慢下降,空白组,假手术组脑组织内IL-8含量高于缺血相*(P<0.01), 同一大脑非损伤侧高于损伤侧,结论:IL-8具有双重作用,既参与脑组织的正常代谢及生理功能,又参与了脑缺血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