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通过对海藻糖负载后红细胞膜各项理化指标检测,评价海藻糖对红细胞膜的保护作用。以海藻糖负载红细胞为实验组,未负载海藻糖红细胞为对照组,在不同渗透压的NaCl溶液中,检测2组红细胞膜渗透脆性变化,流式细胞术和红细胞变形仪分别检测2组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变形性。结果显示:对照组红细胞在渗透压为160 mOsm的NaCl溶液中溶血率为50%,而实验组红细胞出现50%溶血率的NaCl溶液渗透压为121.4 mOsm。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负载海藻糖后,细胞膜结合的AnnexinⅤ-FITC量很少,并且通过300 mOsm磷酸盐缓冲液的洗涤,破损细胞能被有效清除。负载后红细胞变形能力有所下降,2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红细胞摄取海藻糖后能够在高渗环境中保持细胞膜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2.
自制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品保存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是利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现有血液标本资源,建立自制室内质控品技术。随机选取24名A型RhD阳性的健康献血者,分别采集静脉血4ml,采用析因设计方法,根据使用抗凝剂种类、是否添加红细胞保存液以及标本每日室温存放时间,将24个标本随机平均分成8组,将所有盛装标本的试管盖帽后4℃保存,每天在室温放置1小时或2小时。分别在保存的0、7、14、21、28、35天测定所有标本的ABO、RhD血型(记录正反定型的凝集强度)、IgM抗B抗体效价和上清液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并计算其增量值。结果表明:使用ACD-B抗凝剂并添加MAP红细胞保存液,每天室温放置1小时(A282C1)组标本的红细胞损伤最小,各时间点FHb浓度及其增量值均最低(P〈0.01),35天时FHb浓度仅为(245.1±84,5)mg/L。保存过程中A抗原、D抗原及kM抗B抗体反应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现有条件下,可以利用本研究建立的A282C1方案制备出性能相对稳定、可有效保存的能够满足室内质控要求的改良全血室内质控品。  相似文献   
33.
黄芪总黄酮对扑热息痛所致小鼠肝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 :研究黄芪总黄酮 (TFA)对扑热息痛所致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用 1%羧甲基纤维素钠 10ml·kg-1,TFA10 0mg·kg-1或维生素C (Ascorbicacid ,VC) 1000mg·kg-1给小鼠灌胃 1h后 ,灌扑热息痛 1000mg·kg-1,观察小鼠死亡率的变化 ;提前 1h用不同剂量的TFA或VC处理后 ,再灌 400mg·kg-1的扑热息痛 ,检测血清酶学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变。结果 :给小鼠扑热息痛 1000mg·kg-1灌胃组 ,24h后可致 80 %小鼠死亡 ;提前 1h用TFA10 0mg·kg-1或VC灌胃其死亡率可分别下降至 20%和0%。血清转氨酶 (ALT)和病理切片显示当给 400mg·kg-1扑热息痛灌胃 24h后即可引起严重肝损伤 (ALT升高和肝组织大面积坏死 ,P<0.001)。TFA或VC预防组 (提前1h给药)的肝损伤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 ,其作用强度与药物浓度成正比。结论 :TFA对扑热息痛所致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4.
苦荞壳提取物对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苦荞壳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机制. 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5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高脂模型组、苦荞壳提取物高剂量组(0.825 g/kg)、低剂量组(0.165 g/kg)和力平之对照组(0.067 g/kg). 于实验后第12周测定大鼠血清Ch, Tg, HDL-C, LDL-C, MDA含量, SOD, GPX活力和肝指数,并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高脂模型组大鼠血清Ch, Tg, LDL-C, MDA含量和肝指数显著高于普通饲料组(P<0.05); HDL-C, SOD显著低于普通饲料组(P<0.05); GPX低于普通饲料组,体质量高于普通饲料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力平之组大鼠血清Ch, Tg, LDL-C, MDA含量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GPX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5); HDL-C, SOD, 肝指数和体质量与高脂模型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苦荞壳提取物各组大鼠血清Ch, Tg, LDL-C, MDA和肝指数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 SOD, GPX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5); HDL-C高于高脂模型组,体质量低于高脂模型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苦荞壳提取物可降低实验性高血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和肝指数,提高血液的抗氧化能力,减轻高脂饮食导致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5.
纤维蛋白原是机体血液循环中浓度最高的凝血蛋白质,在创伤性大失血的救治过程中,纤维蛋白原不仅作为主要止血成分发挥着迅速止血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其对机体的炎症免疫的靶细胞及抗微生物感染过程均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拟从纤维蛋白原对急性创伤性大失血早、晚期生存率影响的角度对其多重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早期足量开展纤维蛋白原替代治疗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6.
报道黄芪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所致细胞DNA损伤的防护效能。结果表明在黄芪总黄酮浓度为0.4g·L-1时即有防护作用,当浓度为0.8g·L-1时对羟自由基所致细胞DNA链断裂损伤即有极显著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黄芪总黄酮(totalflavonoidsofastragalus,TF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应用家兔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模型(shock/repercusion,S/R),观察损伤后血浆中一氧化氮(nitricox ide,NO)代谢终产物亚硝酸盐(NO2)的变化及TFA和磷脂酶A2阻断剂氯喹(Chlq)治疗对其的影响。结果:数据表明S/R后24h内血浆中NO2含量,与血pH值及二氧化碳总量(TCO2)下降呈正相关;TFA和Chlq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NO的减少,且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有一定作用。结论:TF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对疫情期间临床用血特点的分析,为今后发生同类型疫情时制定血液保障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2020年1月21日~2020年3月21日我院疫情期间住院和门急诊患者的用血记录,并与同期2019年1月21日~2019年3月21日的住院、门急诊患者用血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疫情期间本院用血总量为10 616.3 U,红细胞总量为5 130.5 U(48.33%),其中门急诊患者用血总量为1 410.5 U,红细胞用血量为1 037 U(73.52%),与去年同期比较用血总量下降5.88%,红细胞用血量下降5.47%;门急诊红细胞用量占用血总量20.21%,去年同期门急诊红细胞用量占用血总量13.23%;疫情期间平均每人次红细胞用血量、红细胞用血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还显示门急诊患者红细胞用血量中,以消化道出血和血液病患者为主,多发伤患者用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显著下降(90.38%);住院患者中,手术患者的红细胞用血量较治疗患者用量明显下降。结论疫情期间我院临床用血总量显著下降,门急诊患者红细胞用量显著增加,但多发伤患者的红细胞用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保存时间对储存前去白红细胞(LR-pRBC)上清中血小板相关生长因子蓄积的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悬浮红细胞(pRBC)经200 ml红细胞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随后用四联袋等量分装。所有血袋置于2℃-6℃常规保存。于保存第0、14、21和35天各取1分装袋,以1 006×g离心10 min后留取上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蓄积浓度。体外培养Hep G2肝癌肿瘤细胞贴壁后,加入保存第0天和35 d LR-pRBC上清,与Hep G2细胞共同孵育48 h后,应用MTT法测定上清吸光度,以反映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程度。结果:LR-pRBC上清中VEGF和PDGF浓度蓄积量随保存期延长进一步升高,VEGF在保存末期35 d时,浓度达900.16(95%CI,552.26-1248.07)pg/ml,而0 d LR-pRBC上清中浓度为[611.84(95%CI,356.45-867.23)pg/ml],其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PDGF在第0天LR-pRBC上清中的初始浓度为2.23(95%CI,0-5.37)ng/L,35 d末其浓度蓄积达5.66(95%CI,-1.16-12.48)(P=0.073)。LR-pRBC上清同Hep G2细胞体外共孵育48 h后,保存35 d的LR-pRBC上清OD值为0.40(95%CI,0.38-0.42),明显促进Hep G2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LR-pRBC中残留血小板经2℃-6℃储存后,激活、崩解、释放颗粒物质,造成PDGF和VEGF随保存期延长的进一步蓄积,从而导致保存期末的LR-pRBC上清促进肿瘤细胞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脾T淋巴细胞亚群在实验性大鼠哮喘模型中的表达,和葛根总黄酮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对实验性哮喘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01/04-02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用卵蛋白致敏并激发建立了SD大鼠哮喘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为正常对照组、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组、葛根总黄酮灌胃组、葛根总黄酮预防组,每组分别测定动脉血血气作为哮喘严重程度的缺氧评定指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介素4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脾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4组3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血气结果: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组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葛根总黄酮灌胃组犤(4.24±2.20),(10.04±1.13),(9.68±1.35)kPa,P<0.01犦;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组剩余碱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葛根总黄酮灌胃组犤(1.82±1.31),(2.77±2.18),(2.67±2.18)mmol/L,P<0.01犦;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组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葛根总黄酮灌胃组犤(51.8±35.9),(64.55±29.87),(62.51±40.31)%,P<0.05犦。②各组大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葛根总黄酮预防组CD4+低于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组(13.19±3.33,18.37±1.98,P<0.01),葛根总黄酮预防组CD8+高于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组(8.01±0.42,6.25±0.63,P<0.01),葛根总黄酮预防组CD4+/CD8+低于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组(1.61±0.35,2.94±0.32,P<0.01)。③白细胞介素4: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组为(85.2±12.3)ng/L,比正常对照组和葛根总黄酮预防组大鼠显著增高犤(3.3±0.7),(7.7±1.0)ng/L,P<0.01犦。结论:脾T淋巴细胞亚群的活化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葛根总黄酮可以抑制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过表达,可能通过恢复CD4+/CD8+比值,加强CD8+T淋巴细胞对CD4+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增生和IgE的合成从而阻断哮喘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