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标委会将输血医学列入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标志着我国输血医学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如何把握好这种变革机遇,推动学科快速健康发展,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青少年女性中长跑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在大运动量集训期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运动应激条件下运动员机体变化和细胞因子免疫网络的应答机制以及纯中药制剂--纳米力谷源胶囊对其的调节作用。 方法:于2004-06选择北京市某体校青少年女性中长跑运动员20名,为运动员组。又分为运动员对照组和运动员服药组,每组10名。取自无免疫性疾病、无现症、体检健康的青少年女性10名,为正常对照组。运动员服药组服用纳米力谷源胶囊(北京长城制药厂生产,批号:20040201,所含成分为葛根索、精氨酸和玉米抗氧化活性物质),3次/d,2粒/状。两组运动员共同参加训练,使用相同的训练方束:训练时间2004-06-22/07-28。共5周。每日上午:20km&;#215;7次/周&;#215;5周=700km;下午:节奏跑10km&;#215;3次/周&;#215;5周=150km,随意跑40min&;#215;2次/周&;#215;5周=409min,其余两天下午休息。运动员组休整后于2004-06-21取第1次血,第2天开始5周集训,并于集训后2004-07-29取第2次血。应用EVIDENCE180全自动化学发光生物芯片分析仪和HITACH1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0名青少年女性中长跑运动员集训前后及服药后血液标本分别进行12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γ-干扰素、表皮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性肽1、肿瘤坏死因子α)和33项生化指标(三酰甘油,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C、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钠、钾、氯、二氧化碳、钙、磷、镁、铁、不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葡萄糖、尿素氮、肌酐、尿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淀粉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定量检测,比较运动应激对机体的影响。 结果:纳入运动员20名和正常对照青少年1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女性青少年长跑运动员在休整后安静状态下与正常人相比较表皮生长因子显著偏低[运动前、正常对照分别为(18.94&;#177;14.04),(62.97&;#177;38.07)ng/L];而运动员在一个时期的强度训练以后与运动前相比白细胞介素8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21.82&;#177;11.52)ng/L,〈9.7n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也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113.13&;#177;47.34),(96.90&;#177;47.30)ng/L],表皮生长因子显著上升[运动前后分别为(18.94&;#177;14.04),(58.93&;#177;25.48)ng/L];运动员服药组在经过相同的训练期后与运动员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β显著降低[运动员服药组、运动员对照组分别为(2.97&;#177;0.82),(3.90&;#177;0.53)ng/L]。且接近正常入水平。②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女性青少年长跑运动员在一个时期的强度训练以后与运动前相比三酰甘油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0.74&;#177;0.21)。(0.51&;#177;0.10)mmol/Ll、胆固醇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4.29&;#177;0.83)。(3.96&;#177;0.76)mmol/L]、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1.60&;#177;0.24),(1.50&;#177;0.28)mmol/L]、血清白蛋白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45.77&;#177;1.57),(44.23&;#177;1.88)g/L]、葡萄糖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5.39&;#177;0.20),(4.85&;#177;0.30)mmol/L],尿酸显著上升[运动前后分别为(232.34&;#177;32.23),(278.89&;#177;22.69)μmol/L]。可能大运动量训练后造成机体贮存消耗有关,而钠、钾、氯显著下降。可能与出汗等生理反应有关。而运动员服药组服药后除三酰甘油显著上升[服药后、运动后分别为(0.89&;#177;0.41),(0.51&;#177;0.10)mmol/L]外。其他各项生化指标与运动员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是很明显。 结论:大运动量的集训可导致运动员机体应激性改变,免疫力下降。还可造成机体内贮能物质的大量消耗。纳米力谷源胶囊可有效的增强运动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运动员的免疫力和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4.
黄芪多糖对健康人群血脂水平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不同健康人群的降血脂作用,为其在冠心病事件的一级预防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1在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完成.受试者均为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的工作人员26名,年龄21~68岁,无免疫性、过敏性、感染性及代谢性疾病,自愿参加.受试者每日早晚各1次服用黄芪多糖(国食健字G20040383,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提供,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5 g/袋,1袋/次,2周为1疗程,总疗程共4周.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2和4周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水平,并分析50岁以上受试者服用黄芪多糖前后血脂变化.结果:26例受试者的血脂测定结果均纳入分析.[1]受试者服用黄芪多糖前后血脂变化:服药2周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较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服药4周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比服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载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服药前后无变化.[2]50岁以上受试者服用黄芪多糖前后血脂变化:服药2周后,总胆固醇水平有降低趋势,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服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服药4周后结果与服药2周后结果相同;载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服药前后无变化.结论:黄芪多糖能有效地降低健康人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对50岁以上的中老年健康人群的三酰甘油水平也同样有效.黄芪多糖可用于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病危险的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枳葛片对急性酒精(乙醇)中毒后小鼠的神经精神症状、血液中乙醇浓度和各项生物化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6/09在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完成。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禁食12h后分别给蒸馏水6h和24h组对照组)、高剂(量枳葛片(6h组和24h组,1.5g/kg)、低剂量枳葛片(24h组,1g/kg)和海王金樽(24h对照药物,2.5g/kg),30min后全部实验动物按0.018mL/g体质量一次性灌胃给560mL/L乙醇,记录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时间,实验结束时取血测定血液中乙醇浓度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枳葛片可明显延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低剂量组t=-2.648,P<0.05,高剂量组t=-4.215,P<0.01),在24h组间比较结果提示枳葛片可缩短小鼠翻正反射的恢复时间且有量效关系(低剂量组t=2.224,P<0.05;高剂量组t=3.500,P<0.01)。血液检测结果提示枳葛片可逆转小鼠由于急性乙醇中毒所致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中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胆固醇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59~6.390,P<0.01或0.05),高剂量组中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50~5.597,P<0.01或0.05)。高剂量枳葛片可降低血液中的乙醇浓度(t=2.988,P<0.05)。结论:枳葛片具有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力谷源胶囊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差异。方法:实验于2004-06/09在解放军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160只昆明雄性小鼠,体质量20~22g,每个实验用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为0.36g/kg、0.72g/kg、1.08g/kg3个剂量组及对照组。各组小鼠每日称体质量后以力谷源胶囊(主要成分为玉米胚芽提取物、葛根提取物、L-精氨酸)灌胃1次,连续30d。进行4个实验:①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实验:末次给予试验用样品30min后,称体质量,每只鼠尾根部负荷5%体质量铅皮,置于水深(30±1)cm、水温(25±1)℃游泳箱中游泳,不时搅动水,使小鼠四肢保持运动,记录自游泳开始至死亡时间(min)。②小鼠肝糖原含量测定实验:末次给予试验用样品30min后处死小鼠,取肝脏,清洗吸干,精确称取100mg,计算肝糖原含量。③血乳酸测定实验:末次给予试验用样品30min后,称体质量,将小鼠置于水深(30±1)cm、水温(25±1)℃游泳箱中游泳,不时搅动水,使小鼠四肢保持运动,10min后取出。分别于游泳前、游泳后立即、游泳后休息20min从眼内眦准确采血20μL,用乳酸仪测定血乳酸含量(实测值为测量值3倍),计算血乳酸曲线下面积。④血清尿素氮含量测定实验:末次给予试验用样品30min后,称体质量,将小鼠置于水深(30±1)cm、水温(25±1)℃游泳箱中游泳,不时搅动水,使小鼠四肢保持运动,90min后取出,休息60min后,摘眼球采血。用COBASMIR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素氮含量。结果:各组小鼠在实验中无意外死亡、丢失及补充,进入结果分析小鼠数量为160只。①各组小鼠体质量的变化:力谷源胶囊对各项实验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影响,在小鼠游泳时间、肝糖原含量、血清乳酸及血清尿素含量4个实验中,不同剂量组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生化代谢指标的变化:各实验组随灌胃力谷源胶囊剂量的增加,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延长、血清肝糖原含量增加、血乳酸曲线下面积减少,其中1.08g/kg和0.72g/kg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t=3.357~5.625,P<0.01);各实验组小鼠的尿素氮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中剂量(0.72g/kg)、高剂量(1.08g/kg)力谷源胶囊能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血中乳酸的含量及血清中尿素氮的含量,提高体内肝糖原储备量,从而为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来源,延缓疲劳的产生。其效果具有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比较不同量的患儿压积红细胞进行热放散的放散效果差异,进而研究达到最强放散效果的压积红细胞最适使用量.方法 以14例疑似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的血标本为研究对象,每例标本分别吸取100μL、200μL、300μL、500μL、1mL的患儿压积红细胞进行放散试验,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放散后抗体,比较不同量的压积红细胞放散效果的差异.结果 14例疑似HDN患儿中,确诊为HDN 11例.11例标本随着压积红细胞量增加,放散抗体凝集强度均增加,到500μl增到最大,1mL与500μL凝集强度相同.其中8例标本(72.7%),5个梯度压积红细胞均可放散出抗体;3例标本(27.3%),红细胞量200μL以上才可放散出抗体.结论 不同量的患儿压积红细胞进行热放散的放散效果不同,随着红细胞量增加,放散抗体凝集强度增加,红细胞量过少可能导致放散试验假阴性.  相似文献   
9.
英明中  李小鹰  汪德清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3):220-221,F003
背景:连续高浓度吸氧可以提高大鼠抗氧化酶,同时对肺产生损伤作用。目的:观察间断、高浓度吸氧对大鼠抗氧化酶活性及肺组织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和生化科。材料:实验于2002-01/2002-05在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和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内完成。选用健康Wister大鼠10只,体质量200~250g,雌雄不拘。随机将大鼠分为2组,每组5只。方法:对照组大鼠在室内环境喂养7d。高氧预适应组动物放入高压氧仓内,每日吸80%~85%的氧气(101.325kPa)6h,连续7d。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肺称肺湿重。并取肺组织0.4g,在冰浴上制成匀浆,取上清液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将肺组织采用30g/L戊二醛固定,制成切片后电镜下观察肺脏超微结构。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肺湿重及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比较。②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大鼠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氧预适应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5.10&;#177;1.92)%/g(90.50&;#177;4.17)nkat/g,(4.38&;#177;0.18K/g;(95.15&;#177;1.43)%/g,(20.17&;#177;2.17)nkat/g,(1.10&;#177;0.19)K/g,τ=-84.016,-33.488,-28.023.P&;lt;0.01]。②大鼠肺湿重:高氧预适应组与对照组相近[(1.32&;#177;0.07),(1.30&;#177;0.03)g,P&;gt;0.05],说明高氧预适应组肺内液体没有增加。③肺组织超微结构:高氧预适应组肺组织基膜完整、厚度均匀一致,血管内皮细胞完整,Ⅰ型上皮细胞无破坏。结论:间断、高浓度吸氧能提高大鼠肺内抗氧化酶活性,对大鼠肺无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明确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并对输红细胞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根据红细胞输注量不同,将292名患者分为未榆红细胞组(n=71)、输1-4U红细胞组(n=144)和输>4U红细胞组(n-77).用逐步增加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3组比较,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1.4% vs 14.6% vs24.7%,P<0.001);红细胞输注量以逐级递增的趋势体现其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性,OR值从回归分析模型1中1.205到模型2中1.241,直到模型3中的1.251(95% CI:1.120-1.398,P<0.001);多元线性分析影响红细胞输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B:0.102; 95% CI:0.046-0.157,P<0.001)、性别(B:1.825;95% CI:0.692-2.957,P=0.002)、术前Hct(B:-36.044;95% CI:-47.724--25.163,P<0.001)、体外循环时间(B:0.031;95% CI:0.013-0.050,P=0.001)和急性心肌梗塞(B:2.769;95%CI:1.295-4.243,P<0.001).结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与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显著相关,影响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因素主要有:术前HCT、年龄、急性心肌梗塞、性别和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