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为主的维持治疗对晚期乳腺癌治疗疗效的影响及影响治疗持续时间的主要原因。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从10家医疗中心选取接受含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其他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收集吉西他滨为主方案的治疗线数、剂量、周期数、不良反应、停药原因以及疗效等数据, 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 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研究共筛选全国10家医院共239例晚期乳腺癌患者, 最终纳入224例患者进行分析。全组患者中位年龄52岁(26~77岁), 其中Luminal型83例, 三阴性97例,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型44例。55.4%(124/224)为绝经后患者。完全缓解(CR)5例, 部分缓解(PR)77例, 疾病稳定(SD)112例, 疾病进展(PD)27例。客观有效率为36.6%(82/224)。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下降(9例)、中性粒细胞下降(49例)、血小板下降(15例)、转氨酶升高(2例)。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26~61个月), 中位无进展生...  相似文献   
32.
33.
背景与目的: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治疗能够延长患者总生存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是原研曲妥珠单抗价格较高。生物类似药理论上具有相当的疗效和安全性。本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AK-HER2与原研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这项多中心、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在中国43个分中心开展。本研究遵从研究方案、赫尔辛基宣言阐明的伦理学原则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临床试验注册机构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号为2015L04224,临床试验登记号为CTR20170516)。在入组前获得了受试者的书面知情同意书。入组患者随机分配至AK-HER2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AK-HER2或原研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初始负荷剂量8 mg/kg,维持剂量6 mg/kg,每3周为1个治疗周期,总治疗时间为16个周期)与多西他赛(剂量75 mg/m2,治疗持续至少9个周期)联合治疗。本临床试...  相似文献   
34.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2003年6月至2006年9月治疗的5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37~75岁,中位年龄58岁,其中8例绝经前患者中有6例行卵巢切除,2例应用戈舍瑞林抑制卵巢功能.患者均有可观察病灶,除11例因病情迅速进展外,均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至少24周,所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分别为依西美坦(36例)、阿那曲唑(13例)、来曲唑(3例);主要观察指标为:客观反应率(ORR=CR+PR,其中CR为完全缓解,PR为部分缓解)、临床获益率(CBR=CR+PR+SD≥24周,其中SD为疾病稳定)、肿瘤进展时间(TTP),肿瘤治疗失败时间(TTF)、安全性和毒副反应.结果:CR 6例(11.5%),有1例维持CR 152周,1例维持96周,另4例亦大于60周;PR 19例(36.5%),维持PR时间为32~96周;SD≥24周的患者有16例(30.8%);PD(疾病进展)+SD<24周的有11例(21.2%).患者的ORR 为48%,CBR为78.8%,平均TTP时间78.87周(95% CI 61.13%~96.6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尽管未获客观反应的患者疾病进展后曾采用化疗、放疗或其他治疗(B组),但与达到客观反应的患者(A组)相比生存时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大于24周时两组的总生存率分别A组92%,B组81.5%[Log Rank (Mantel-Cox) 检验,χ2=3.85,P=0.047].与药物相关的副反应包括潮红、出汗、小关节痛,其中有2例发生与治疗药物关系不确定的心力衰竭,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单药有效率为48% ,能明显延长达CR或PR患者的生存期,副反应易耐受.  相似文献   
35.
中国乳腺癌妇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Meta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利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揭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在中国妇女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规律,探讨cerbB-2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判断乳腺癌预后、实现乳腺癌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过去10年国内发表的有关cerbB-2与乳腺癌的文献,按照一定的入排标准将研究方法相似的文献归类整理,原始数据汇总后进行Meta分析和统计处理.结果:cerbB-2在中国乳腺癌妇女中的阳性表达率平均为50%,95%可信区间是48%~54%;cerbB-2表达阳性与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生存时间相关性较强,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71,2.14和2.32;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与cerbB-2表达显著相关,而年龄与cerbB-2表达无关;cerbB-2对于判断预后有较好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与临床预后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cerbB-2表达作为独立的分子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作为判断预后及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6.
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与sIL-2R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与血清sIL-2R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LDH释放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0例正常人、11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外周血NK细胞活性和血清sIL-2R水平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血清sIL-2R水平明显增高(P<0.01);上述改变在伴转移患者中更明显,与不伴转移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1)。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与血清sIL-2R水平呈负相关(r=-0.473,P<0.001)。治疗有效的转移癌患者NK活性明显增强(P<0.05),sIL-2R水平显著降低(P<0.01);无效者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血清中异常增高的sIL-2R可能是导致肿瘤患者NK细胞活性低下的原因之一。NK细胞活性和sIL-2R可作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重要免疫学指标,监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两者的变化有助于评估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内分泌治疗期间乳腺癌患者卵巢去势(OS)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接受含GnRHa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3.6 mg(戈舍瑞林组)、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3.75 mg(亮丙瑞林1M组)及注射用醋酸亮丙...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形成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专家共识,规范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系统查阅国内外文献,组织多家医疗机构及院校领域相关专家进行评议,通过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结合文献查询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最终共识。结果 该共识包括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相关心理危险因素、心理筛查、心理评估工具选择、评估流程、评估技巧、评估记录以及心理护理干预。结论 该共识可为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提供规范和指引。  相似文献   
39.
时辰药理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研究同种药物、相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所致血药浓度及药理效应的科学。本文就时辰药理学在精神科的应用作一报道。 一、时辰药理学的来源及基本概念 古人在研究天文历法的同时,发现人与自然界相处的过程中,随着自然界的变化,机体的机能状态也相应地有着规律性的变化。后来有人将其命名为生物钟(Biochronometer),并得到国际承认,早在1937年国际生物节律研究会就已成立,并在瑞典的罗纳比(Ronneby)召开了第一届会议。生物钟是指生物体内在的、能支配其各方面受时间影响而发生节律性周期性变化的一种计时装置。目前认为每种生物的生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