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肝细胞性肝癌超声造影表现与肿瘤病理分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超声造影(CEUS)表现与肿瘤病理分化的关系。方法121个HCC病灶接受了CEUS和病理学检查。CEUS使用造影剂声诺维和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组织病理诊断按Edmonson法分类。结果肿瘤分化程度与肿瘤增强变低时间呈线性相关。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增强变低的时间及延迟期肿瘤的增强水平均有明显差异(P=0.04、P=0.026),但肿瘤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变等时间以及动脉期和门脉期肿瘤的增强水平无明显差异(P=0.26、P=0.33、P=0.23、P=0.58)。结论在CEUS上HCC增强消退的时间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分化好的HCC病灶增强减退较慢,少数病灶门脉期或延迟期仍可呈等或高增强,分化差的肿瘤增强减退较快,绝大多数病灶门脉期或延迟期呈低增强。  相似文献   
42.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超声表现。方法6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共70个病灶接受了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总结病灶的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灰阶超声显示82.9%(5870)的病灶位于肝右叶,17.1%(1270)病灶位于肝左叶。74.3%(5270)的病灶为等或稍低回声,17.1%(1270)的病灶为低回声,8.6%(670)的病灶为高回声;92.9%(6570)的病灶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得动脉血流信号。其中显示Ⅲ级、Ⅱ级及Ⅰ级血供的病灶分别为68.6%(4870)、18.6%(1370)、5.7%(470)。峰值流速14.4~113cms,其均值为46.5±24.2cms,阻力指数为0.4~0.7,其均值为0.55±0.07。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具有较特征性的超声表现,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联合多极无水乙醇注射治疗3 cm以上肝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6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67个结节进行治疗,肿瘤直径3.1~7.0 cm,术后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首次治疗后结节的完全消融率为94.0%(63/67),4个残留的结节经补充治疗后均得到完全消融.主要并发症有3例,包括肝脓肿1例、腹腔出血1例、腹腔大量积液1例,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无治疗相关的死亡发生.术后平均随访(20.0±7.6)个月(6.7~32.6个月),肿瘤局部进展10例,远处复发32例.共有57例患者存活,8例死亡.1年、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1%及88.1%.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多极无水乙醇注射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直径3 cm以上,尤其是3~5 cm的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44.
恶性梗阻性黄疸外科姑息性治疗112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肝外胆道梗阻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只要诊断明确,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但病因为恶性病变者,常常就诊时已不能作根治性的切除手术。为使病人得以继续生存,外科姑息性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院自1981年9月至1992年11月  相似文献   
45.
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制备,是将肿瘤切除标本先接种到裸小鼠(BALB/CA)皮下,待移植瘤稳定传代后,再植入同种裸小鼠肝内。皮下和原位移植瘤经光镜、电镜观察均保留人肝癌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人AFP及HBsAg阳性,细胞图像分析DNA含量呈异倍体。但是肝癌最具特征性的生物学行为,如腹腔浸润转移、腹水等表现仅见于原位移植瘤模型。本模型的建立方法实用可靠。同时表明原位移植瘤模型在肝癌研究中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46.
目的 体外评价"亲和素-生物素"法制备靶向整合素αvβ3的微泡(MBαvβ3)及其黏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效能.方法 "亲和素-生物素"法桥连αvβ3抗体于磷脂微泡,体外荧光法鉴定其表面"生物素-亲和素-生物素"结构,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PPFC)技术评价MBαvβ3特异性黏附HUVECs的效能.结果 加入荧光标记的亲和素后,生物素化微泡(MBB)表面可见明亮荧光,普通微泡未见荧光;MBB加入荧光标记的蛋白A也未见荧光;MBB结合亲和素后,再加入荧光标记的生物素或蛋白A,前者表面可见明亮荧光,后者未见荧光.PPFC内,MBαvβ3组和普通微泡组结合数分别为(9.9±3.1)微泡/HUVEC和(0.8±0.3)微泡/HUVEC(P<0.05).结论 "生物素-亲和素"法能成功制备MBαvβ3,具有特异黏附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microbubbles targeted (MBt) to alpha(v)beta(3) (αvβ3) via biotin-avidin bridge and evaluate the adhesion to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in vitro.Methods MBt produced via biotin-avidin bridge were validated using fluorescence in vitro.Adhesion of αvβ3-integrin targeted MBt (MBαvβ3) to HUVECs was tested using the parallel plate flow chamber (PPFC) test.Results Bright green fluorescence was observed on the biotinylated microbubbles(MBB) incubated with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labeled streptavidin (FITC-SA) and on MBB-SA incubated with FITC labeled biotin.There was no fluorescence seen on non-targeted control microbubbles,MBB incubated with FITC labeled protein A and MBB-SA incubated with FITC labeled protein A. The adherent rate of MBαvβ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Bt with non-specific antibody (MBN) in PPFC test,with 9.9±3.1 of MBαvβ3 and 0.8±0.3 of MBN adhered to HUVECs,respectively(P<0.05).Conclusions Avβ3 targeted microbubbles using biotin-avidin bridging method is highly efficient and reliable for HUVECs.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静脉管径及多普勒频谱改变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了11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中静脉直径(HVD)及多普勒频谱改变,并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VD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变窄,与S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肝静脉多普勒频谱改变与肝纤维化分期有关,亦与肝静脉管径有关。分别将S0-1、S2-3、S4归为轻度、中度、重度纤维化,不同程度纤维化之间肝中静脉管径及多普勒频谱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肝静脉管径及多普勒频谱的变化在判别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程度方面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8.
超声诊断嗜酸性膀胱炎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儿男,9岁。因间歇性尿频尿急6年,加剧1个月来院行超声检查。3岁起尿频尿急,每日小便20~30次,伴夜间遗尿,在外院对症治疗6年无效。入院后体检:心肺腹部无特殊。实验室检查:小便常规、生化、肝功、血肌酐均在正常范围。CT:膀胱右前壁及下后壁明显不规则增厚,考虑膀胱壁增生引起。膀胱镜活检:膀胱粘膜下可见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超声检查:膀胱呈充盈状态,形态正常。右侧及上侧内壁呈堤围状增厚,最厚处达2cm。增厚以粘膜为主,全体呈等回声,内部回声尚均匀,粘膜表面稍毛糙,浆膜层清晰平滑。彩超检查见增厚部…  相似文献   
49.
骨超声衰减与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跟骨宽带超声衰减诊断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一组53 例绝经期老年女性用超声衰减成像扫描仪测量左跟骨宽带超声衰减 (BUA), 并用双能X 线吸收法 (DEXA) 测量其腰椎L2-L4 骨密度 (BM DL2-L4) 及右髋骨密度 (BM DH), 将上述两种方法所测得的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左跟骨 BUA 与腰椎BM D 呈中度相关 (r= 0.661, P< 0.0001), 左跟骨BUA 与右髋BM D 呈中度相关 (r= 0.618, P< 0.0001), 左跟骨BUA 与腰椎BM D、右髋BM D 诊断骨质疏松齐同率为86.8% 。结论: 跟骨BUA 是评价骨密度的有效指标, 超声衰减成像技术是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的又一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0.
B7-1和IL-12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B7-1和IL-12基因表达对人肝癌细胞免疫原性原影响。方法 分别将B7-1和IL-12基因以逆转录病毒介导转染HepG2细胞。阳性克隆细胞与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混合培养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L表面Ⅰ类人白细胞抗原(HLA-Ⅰ)分子表达,以MTT法检测PBL的特异性杀伤活性K562细胞的活性。结果 混合HepG2/B7-1HepG2/IL-12细胞组PBL表面的HLA-Ⅰ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