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的影响。方法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58例血清总胆红素(TB)>85μmol/L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减黄和其他因素对术后并发症、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术前减黄31例(53.4%,31/58),平均减黄9d,减黄组术前的TB下降为(214±125)μmol/L,与减黄前的(292±103)μmol/L及未减黄组术前的(382±174)μmol/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前减黄可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P)、直接胆红素(DB)水平。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2%(32/58);减黄组为58.1%(18/31),未减黄组为51.9%(14/27),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个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影响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为肝切除,影响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为TB>340μmol/L。结论术前减黄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及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术前的肝功能;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手术的风险性较高;术前胆红素过高易引发术后肾功能不全;术前是否减黄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相关。  相似文献   
72.
高频超声诊断异位甲状腺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异位甲状腺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例异位甲状腺的临床资料及超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异位甲状腺以女性多见(12/13),年龄段以10岁以下儿童(5/13)及30~40岁(5/13)较多见;(2)异位甲状腺以舌根部及颈前部最多见(11/13);(3)绝大多数(12/13)异位甲状腺正常部位未见甲状腺回声,异位甲状腺回声与正常甲状腺回声相似,合并异位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时有相应病变的超声表现;(4)6例手术病例中5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7例拟手术病例中6例术前超声检查提示异位甲状腺,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结论高频超声对异位甲状腺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3.
多电极射频体外肝消融热场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组织多电极射频的消融范围和热场分布情况.方法使用国产WE-7568射频消融仪和14G多电极射频针,对16块体外新鲜猪肝和牛肝组织消融,设置中心温度70°~80℃,持续10分钟,消融中测量电极针两旁4cm范围内的温度变化,随后观测肝组织凝固形态和范围.结果以电极针母针为中心6cm×6cm类圆形范围内平均温度可达50℃以上,4cm×3cm类圆形范围内可超过70℃,最高温度区在针尖前1cm,平均温度达99℃.消融凝固区为横椭圆形,猪肝凝固范围的平均大小5.1cm×3.9cm,牛肝的平均大小6.6cm×4.6cm,凝固体的中心位于针尖前0.5~1.0cm处.消融中升温速度快者凝固范围小,反之则大.结论使用本装置在体外肝可获得较大的组织凝固范围,最高温度区和凝固体中心点在针尖前方,消融中升温速度与凝固范围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32例经病理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共32个病灶同时接受了CEUS和CECT检查.CEUS采用造影剂声诺维和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成像技术.CECT采用造影剂优维显和常规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动脉期,肝门部胆管癌在CEUS和CECT上分别有14个(43.8%)和12个(37.5%)病灶表现为高增强,14个(43.8%)和9个(28.1%)等增强,4个(12.5%)和11个(34.4%)低增强(P=0.162);CEUS和CECT分别有3个(9.4%)和2个(6.3%)病灶表现为周边环状高增强,29个(90.6%)和30个(93.8%)为全瘤均匀(11个和9个)或不均匀(18个和21个)增强(P=1.000).门脉期,CEUS和CECT上分别有30个(93.8%)和23个(71.9%)病灶表现为低增强,1个(3.1%)和8个(25.0%)等增强,1个(3.1%)和1个(3.1%)高增强(P=0.046).普通超声、CEUS及CECT判断门静脉浸润准确率分别为84.2%(16/32)、89.5%(17/32)和78.9%(15/32).术前CEUS及CECT作出正确诊断的分别为30例(93.8%)和25例(78.1%)(P=0.12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在CEUS与CECT动脉期表现类似,门脉期CEUS更倾向于表现为低增强.术前CEUS与CECT对肝门胆管癌定性诊断能力相似.  相似文献   
75.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测肝内小病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目的评估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肝内小病灶能力.方法对103例有肝脏局灶性病变(直径均≤2 cm)的患者行DWI、常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分别计数DWI与常规MRI检出≤2 cm肿瘤结节的个数.计算在DWI与T2WI上病灶与肝组织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并予以比较.结果 DWI共显示肝内小病变425个,T2WI显示217个,增强MRI显示211个,T1WI显示155个,DWI显示的小病灶的数目明显多于T2WI、增强与T1WI (P<0.05).在DWI及T2WI序列,小病灶与肝组织之间的CNR分别为10.45±3.16和7.58±2.60(P<0.05).结论与常规MRI比较,DWI能更敏感地检测肝内小病灶.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价微血管造影成像(micro flow imaging,MFI)对肝细胞性肝癌(HCC)微血管构筑的显示,探讨HCC血管构筑与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对37例病理确诊的HCC超声造影,造影剂为声诺维,成像方法为常规对比谐波成像(contrast harmonic imaging,CHI)以及MFI。观察2种成像方法对肿瘤内微血管的显示效果、微血管的形态及其与肿瘤病理分化的关系。组织病理诊断按Edmonson法分类。 结果37个病灶在CHI均为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动脉期肿瘤血管显示率为54.05%。MFI清晰显示全部病灶微血管构筑,形态分为3型:棉花型12(32.4%)、灌木型22(59.5%)、枯枝型3(8.1%)。肿瘤微血管构筑与病理分化程度相关:75.0%(3/4)EdmonsonⅠ级HCC表现为棉花型,75.0%(18/24)EdmonsonⅡHCC表现为灌木型,而枯枝型只见于EdmonsonⅢ、Ⅳ级HCC。 结论MFI可敏感地显示HCC微血管构筑。HCC肿瘤微血管构筑与病理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7.
三维超声在介入性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学引导在肝脏疾病的介入性诊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维超声因其实时显示、操作简便、快捷、易普及等优点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影像学引导方法[1],但二维超声因其断面显示的特性和声束厚度效应,对复杂结构的显示和对较小病变中病变与穿刺针位置关系的显示存在局限性.三维超声近年逐渐应用于介入性操作中,显示了其多角度和立体观察的优势[2].  相似文献   
78.
超声检测表浅血管功能和形态改变在预测冠心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探头检测表浅血管的功能和形态,探讨它们在预测冠心病中的作用。 方法 用高频探头检测135例有胸痛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肱动脉内皮依赖及非内皮依赖性功能(FMD、NMD),作组间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及ROC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分级(CPS)高,肱动脉FMD及NMD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血管参数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范围均相关,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MTB)相关性最大;Logistic分析示FMD、NMD、IMTB及CPS(Odds ratio OR分别为0.81,0.82,6.28,2.75)均可作为冠心病独立影响因素,而ROC分析则显示IMTB和CPS[-Roe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77、0.74]较肱动脉FMD、NMD(Az分别为0.27、0.28)诊断冠心病价值高。 结论 外周表浅血管超声检测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发展、范围、程度,以颈动脉IMT和CPS预测冠心病价值高,表浅血管结构和功能的综合评价则有利于冠心病早期动脉硬化发现和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79.
术中超声在肝胆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介绍术中超声(OUS)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为了充分发挥OUS的作用,掌握正确的扫查方法非常重要。要点是以肝内脉管为轴心,追踪门静脉和肝静脉走行的系统检查。OUS应用目的是进一步准确地诊断病变和帮助设计手术方案、指导手术操作。OUS诊断肝胆道病变比术前超声、CT检查以及术中探查明显敏感,其优越性特别表现在检测出微小病灶方面。对病变的定位OUS也较术前影像学检查准确。术中经肝动脉注射CO2作声学造影不仅可提高诊断微小病变的敏感性,而且在施行肝动脉栓塞术时对确认插管是否正确、判断肿瘤供血多寡、预测栓塞化疗效果等均有帮助。OUS导向下的肝切除手术可以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血管,既能彻底去除病变又最大限度地保存非病变组织或不影响血液回流,有效地保护肝储备功能,OUS在此起到了其他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对肝内外胆管结石症,在OUS的动态观察下明确取石器械与结石的空间位置关系,可极大提高取石的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和尽可能减少残存结石。  相似文献   
80.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方法对96例甲状腺癌患者134个颈部肿大淋巴结行超声检查,并记录其超声特征。结果96例134个颈部肿大淋巴结中病理证实88个为转移性淋巴结肿大,46个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超声检查显示:(1)转移性淋巴结中74个(74/88,84.1%)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16个(16/88,18.2%)呈融合状;(2)大多数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边界不清(76/88,86.4%)和内部回声不均(71/88,80.7%),其中淋巴结内见细小钙化灶50个(50/88,56.8%),淋巴结内见液化10个(10/88,11.4%);(3)大多数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血供丰富(42/56,75.0%)。结论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多个指标综合判断可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