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13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85篇
预防医学   10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03篇
  5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2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儿童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 ·收集上海市儿童医院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共8例卵巢GCT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预后情况.结果 ·患儿发病年龄为2~12岁(中位年龄6.5岁).2例为成人型颗粒细胞瘤(...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检测Dkk1(Dickkopf-l)在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龈沟液及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KK1在C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CP患者30例为试验组,另外选择牙周健康者1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CF中Dkk1的质量浓度。结果:CP组GCF中Dkk1质量浓度(8.86±4.07)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5.5±2.05) μg/L(P<0.05)。轻(5.17±1.49) μg/L、中(8.32±1.25) μg/L、重(13.07±1.80) μg/L度CP组的DKK1浓度呈递增趋势(P<0.05),轻度CP组与对照组之间DKK1浓度无明显差异。CP组GCF中Dkk1浓度与牙周袋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呈正相关(r=0.769、0.802,P<0.05)。(2)CP组、牙龈炎组及对照组牙龈组织Dkk1平均光密度分别为(13.40±2.83)×10-2、(7.95±4.52)×10-2、(5.31±1.40)×10-2,CP组显著高于牙龈炎组、对照组(P<0.05);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kk1参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引起淮安市一起聚集性流感疫情的B型流感病毒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为B型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5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利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对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进行HA1基因扩增、测序,利用Lasergene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及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并分析血凝素主要的抗原决定簇位点;利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引起聚集性感染的病原体为B型流感病毒,进化树分析显示该病毒为Yamagata系流感病毒,淮安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2%~99.8%,与江苏株B/Jiangsu-Tianning/11011/2014和浙江株B/Zhejiang-Liandou/11000/2014等的同源性为96.1%~99.7%。与疫苗株相比,淮安株10个氨基酸位点的替换有普遍性,其中有4个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结论引起淮安市学校聚集性B型流感的病原体均为Yamagata系B型流感病毒,应加强学校疫情监测并督促防控措施落实。  相似文献   
994.
MDR-1和CYP3A分别编码P-糖蛋白和药物代谢酶P4503A,两者对于免疫抑制剂在体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这两个基因的多态性在药物代谢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多态性与环孢霉素A和普乐可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5.
胰腺癌组织中PTCH蛋白免疫组化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胰腺癌组织中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的PTCH分子异常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例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及癌旁胰腺组织石蜡标本,利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癌组织和癌旁胰腺组织PTCH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阳性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转移的相关性.结果:20例胰腺癌中PTCH阳性表达11例(55%),20例癌旁胰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病例;PTCH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淋巴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PTCH异常表达与胰腺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高分化肿瘤组织中其表达率较高,检测其表达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996.
下呼吸道微生态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二代测序的不断发展,过去人们认为无菌的下呼吸道现已被证实有多种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定植.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明,微生态在宿主免疫系统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呼吸道微生态紊乱可能与多种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包括肺结核、COPD及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该研究主要回顾了近年来对哮喘患者及健康人群呼吸道微生态的研究,探讨在哮喘患者中呼吸道菌群定植的改变趋势,以及呼吸道微生态的改变与哮喘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呼吸道微生态在哮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分析乳腺癌全乳房切除术后单纯区域复发(RR)患者的预后,探讨放疗的价值和靶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18年间 144例全乳房切除术后无辅助放疗、首次孤立性RR的乳腺癌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再次局部区域复发(sLRR)、远处转移(DM)、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结果 RR后中位随访82.5个月,全组患者 5年sLRR、DM、PFS和OS分别为42.1%、71.9%、22.9%和62.6%。局部治疗+全身治疗是sLRR (P<0.001)和PFS (P=0.013)的独立影响因素。局部治疗时手术+放疗组的sLRR率最低(P<0.001)。手术+放疗组的 5年原RR部位再次复发率最低(P<0.001)。做和不做胸壁放疗患者的 5年胸壁复发率分别为12.1%和14.8%(P=0.873)。非锁骨上复发者,做和不做锁骨上放疗的 5年锁骨上复发率分别为9.9%和23.8%(P=0.206)。非腋窝或内乳复发者,无论放疗与否,腋窝或内乳的 5年复发率均<10%。结论 单纯RR患者有较高的 5年OS,推荐对复发部位行手术+放疗的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不建议常规对所有患者行胸壁、腋窝或内乳的预防放疗。锁骨上预防性放疗的价值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用兆伏(MV) X线平片测定乳腺托架固定下全乳放疗摆位误差,探讨自由呼吸状态下临床靶体积(CTV)外扩至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
方法 选取2010-2012年本科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的29例乳腺癌患者,其中17例行全乳照射,12例行全乳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照射。均采用乳腺托架体位固定,利用放疗计划系统数字重建图像与治疗期间拍摄正交MV验证平片比较,确定摆位误差。对接受锁骨上淋巴引流区照射与未照射的误差比较行成组t检验。
结果 全体患者共获得正交MV验证平片图像127套,平均每人(4.4±1.2)套。全组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9±3.1)、(0.7±3.0)、(1.2±2.1) mm,摆位误差的系统误差分别为3.1、3.0、2.1 mm,随机误差分别为2.7、3.3、3.5 mm;做与未做锁骨上淋巴引流区照射者的摆位误差无差异(t=0.02、0.20、0.20,P=0.98、0.85、0.85)。CTV至PTV边界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分别为9.6、9.8、7.7 mm。
结论 用乳腺托架固定全乳调强放疗的CTV外放PTV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应至少分别为9.6、9.8、7.7 mm。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评价Ⅱ、Ⅲ期(AJCC第7版)胃癌根治术后IMRT同期卡培他滨化疗的初步疗效和急性不良反应,以决定是否继续Ⅱ期研究。方法 2009—2011年35例Ⅱ、Ⅲ期(10、25例)胃癌患者进入前瞻性Ⅱ期研究,根治术后给予辅助放化疗或化疗。放疗采用IMRT,靶区包括吻合口、瘤床和区域淋巴结,剂量45 Gy分25次。同期化疗为卡培他滨每天1600 mg/m2分2次,连续服用5周;辅助化疗为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奥沙利铂4~8周期。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以DFS 52.9%为继续研究的下限。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21个月,随访率94%。3例未完成放疗,2年DFS、OS分别为70%、86%,急性3级胃肠道、血液和总不良反应分别为11%、11%和26%。预后分析显示病理印戒细胞癌成分和淋巴结阳性比是DFS不良预后因素,T4期可预测OS下降。结论 全组胃癌根治术后IMRT同期卡培他滨化疗的2年DFS>52.9%,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可继续Ⅱ期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腹部肿瘤术中电子线放疗的安全性和急性副反应.方法 2008-2009年间行术中放疗的腹部肿瘤患者52例,其中乳腺癌14例,胰腺癌19例,宫颈癌3例,卵巢癌4例,肉瘤6例,其他肿瘤6种各1例.初治者37例,复发者15例.29例行根治手术,4例行姑息切除,19例行探查术.术中放疗采用Mobetron移动式术中电子线加速器,照射剂量9~18 Gy.观察术中及术后6个月内副反应,参照CTC3.0进行分级评估.结果 全组中位手术时间190 min,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2 d,术后死亡2例.术后感染3例经处理后好转.中位拆线时间为术后13 d,53%创口达1级甲愈合.全组中位随访183 d,>3级副反应发生率为20%,其中最常见为血液系统,其次为腹痛.与术中放疗相关副反应发生率为1级28%,2级4%.结论 腹部肿瘤患者术中放疗略延长了拆线时间,但可承受;术中放疗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