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仰卧位CT与MRI定位图像的靶区和剂量的差异,探讨MRI定位在保乳术后部分乳腺照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前在仰卧位下行CT及MRI定位扫描,分别对CT与MRI图像上的瘤床进行术腔可视化评分(CVS),勾画瘤床(TB)、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并基于C...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分析乳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位置分布,指导锁骨上区域放疗靶区的确定。方法 选择接受螺旋断层CT扫描、诊断为锁骨上转移、可调阅CT图像的乳腺癌患者 55例。选取 1例标准乳腺癌病例,参照锁骨上正常解剖结构位置及比例,将 55例患者转移淋巴结勾画于标准病例定位CT图像上。比较实际淋巴结分布和RTOG及其他文献推荐的锁骨上靶区关系。结果 60%转移淋巴结经病理确诊,64%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存在远处转移。91%和82%患者转移淋巴结中心点分别位于锁骨上内侧和外侧区,66%患者在锁骨下静脉交汇处有转移淋巴结。文献推荐的锁骨上靶区仅可覆盖 20%~42%患者的全部转移淋巴结中心点,RTOG指南仅覆盖26%。中心点超出外界、后界者分别达71%和66%。根据上述淋巴结分布扩大锁骨上靶区照射范围,向外、后侧延伸达自然解剖屏障则可完全覆盖82%患者的全部转移淋巴结中心点。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状态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45例≥70岁拟行放疗的老年直肠癌患者,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CGA。45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7岁,男28例,女17例。CGA状态良好组31例,不良组14例;俯卧位放疗35例,仰卧位放疗10例。放疗期间通过锥形束CT(CBCT)进行摆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颈胸一体架(膜)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体位固定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入组32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均使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照射乳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并在放疗中进行锥形束CT(CBCT)位置验证,分别配准乳腺/胸壁靶区和锁骨上下区靶区。对239次CBCT图像的摆位误差和上下靶区位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改良根治术后pT1-2N1期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LRR)部位及放疗对复发的影响。方法 收集中国12家医院符合条件的 5442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放疗和未放疗患者的LRR部位及不同部位放疗对复发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RR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63.8个月,395例患者出现LRR。无论辅助放疗与否和不同分子分型,胸壁和锁骨上区均为最常见的LRR部位。全组胸壁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胸壁复发率分别为2.5%和3.8%(P=0.003);锁骨上区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1.3%和4.1%(P<0.001);腋窝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无腋窝复发率分别为0.8%和1.5%(HR=0.31,95%CI为 0.04~2.23,P=0.219);内乳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无内乳复发率分别为0.8%和1.5%(HR=0.45,95%CI为 0.11~1.90,P=0.268)。结论 改良根治术后pT1-2N1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LRR部位是胸壁和锁骨上区,不受辅助放疗与否和分子分型的影响。胸壁和锁骨上区放疗显著降低相应部位的复发风险,而腋窝和内乳放疗未降低相应部位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巩固化疗+手术”的全新辅助治疗模式在局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8—2020年间前瞻性纳入局部晚期胃腺癌或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 28例,首先接受同步放化疗(CCRT),放疗剂量为45Gy,1.8 Gy/次,同步口服替吉奥 40~60mg,2 次/d。CCRT后3周接受 4~6周期SOX方案巩固化疗(CNCT)。CNCT结束后 4~6周完成胃 癌D2根治术。结果 28例患者均完成新辅助治疗,治疗中≥3级不良反应在CCRT期间出现 3例(11%),分别为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食欲下降;在CNCT期间出现白细胞下降 2例(7%)、血小板下降 3例(11%)。共 20例(71%)完成手术,达病理完全缓解者占50%。3例手术并发症分别为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感染,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中期分析结果示局部晚期胃癌接受全新辅助治疗可获得显著的降期,治疗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局限于盆腔的浸润性膀胱癌保膀胱综合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199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保膀胱综合治疗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9例, 均接受放疗, 其中42例接受同步化疗, 3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 43例放疗前接受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随访观察患者的晚期放疗不良反应、膀胱功能、肿瘤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 采用Cox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6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9岁, 其中尿路上皮癌63例;Ⅲ期64例, Ⅳ期4例。中位随访76个月, 晚期泌尿道反应2级7例, 消化道反应2级2例, 无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除8例因膀胱内肿瘤未控失去膀胱功能外, 其余患者均保持了正常膀胱功能。局部复发17例。同步放化疗组11例, 局部复发率为26.2%(11/42), 非同步放化疗组6例, 局部复发率为22.2%(6/27), 两组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远处转移23例(包括2例局部复发伴远转), 其中同步放化疗组10例, 远处转移率为23.8%(10/42), 非同步放化疗组13例, 远处转移率为48.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Ⅱ、Ⅲ期上段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价值。方法 2000—2010年本院共收治 3995例直肠癌患者,从中筛选出符合下述条件者进行回顾分析:(1)根治性手术;(2)术前结肠镜检查显示肿瘤下界距肛缘 10~16 cm;(3)术后病理为T3—T4或N1-2M0期(AJCC 7版分期);(4)病理类型为腺癌。结果 共入组 547例患者。5年样本数为 249例。全组 5年OS、DFS、LRFS、DMFS分别为79.0%、76.8%、94.0%、80.1%。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法按1∶1平衡基线特征后,术后同期放化疗与未放化疗各 155例。将pT4b期、有癌旁结节、淋巴结转移较多(N2期)者列为高危组,术后同期放化疗 5年LRFS和OS均高于未放疗者(96.3%、82.0%,P=0.0.044;81.6%、59.1%,P=0.019)。结论 Ⅱ、Ⅲ期上段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预后较好,术后同期放化疗仍可进一步降低LRR;尤其对伴有高危因素者,术后放化疗可显著提高局部和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患者治疗模式变化、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3年收治的 617例女性患者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LC)、无瘤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并用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随着DCIS收治病例数逐年增多,保乳手术比例逐渐增加,但全乳切除术仍然为主要手术方式。共 374例患者接受全乳切除术,160例患者接受保乳术及放疗,83例患者仅接受保乳术。术后激素受体阳性者中有 366例(83.6%)接受内分泌治疗。45例(7.3%)患者接受化疗。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全组 5年LC、DFS、OS分别为98.4%、97.5%、98.9%。单因素分析显示 Her-2阳性是O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19)。尽管全乳切除术组较保乳术加或不加放疗组具有更多不良预后因素,三者总生存结果相似。全乳切除术比单纯保乳术有较高的LC及DFS。结论 DCIS具有极好的预后,保乳术组及全乳切术组总体生存结果相仿,但全乳切除术组可获得最佳L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