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9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7例[骨转移组(n=113)、无骨转移组(n=94)]。检测血清CA125、CEA、NSE、CYFRA21-1、LDH和ALP的水平,记录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临床分期、肿瘤位置、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两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CA125、CEA、NSE、CYFRA21-1、LDH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SE、CYFRA21-1在腺癌和鳞状细胞癌血清中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CA125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CA125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用四维锥形束CT(4D-CBCT)监测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为勾画食管癌合理的计划靶区(PTV)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医科达Axesse直线加速器机载4D-CBCT对16例食管癌患者精确放疗前行扫描,系统自动重建图像并与治疗计划CT图像相匹配,获得患者在头脚(SI)、左右(LR)、前后(AP)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经过自动校正后,再次行4D CBCT扫描,并按照同样的匹配方式与计划CT进行配准,采集校正后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 16例患者共获166次扫描。校正前,4D-CBCT图像在SI、LR、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5.6±0.4)mm、(3.4±0.5)mm和(2.2±0.2)mm,经过校正后在SI、LR、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6±0.2)mm、(0.2±0.1)mm和(0.3±0.2)mm。摆位误差调整前在LR、SI、AP方向上临床靶区(CTV)到PTV外放边界分别为7.3mm、9.4mm和7.6mm,调整后分别为3.0mm、4.6mm和2.5mm。结论 利用4D-CBCT图像在治疗前进行误差校准,可以明显缩小摆位误差,更加准确地勾画食管癌PTV的范围,提高食管癌的放疗精度。  相似文献   
13.
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分析胸上段食管癌调强适形(IMRT)放疗和三维适形(3D-CRT)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0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分别为每例患者设计2种治疗计划(A:调强适形放疗;B:三维适形放疗),在规定P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根据体积直方图(DVH)比较2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脊髓、肺、心脏等正常组织受量的差异。结果:2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处方剂量覆盖PTV百分比均以IM-RT计划为好,IMRT同时减少了脊髓最大所受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计划的双肺受照剂量V20、心脏平均剂量均在可耐受的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上段食管癌采用IMRT优于3DCRT放疗,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放疗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病变长度对预后的影响和在临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6年全国10所医疗中心(泛京津冀食管癌协作组)符合纳入标准的2086例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而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中位病变长度与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关系,进一步分层分析病变长度对临床分期的影响。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5.6个月和18.2个月。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治疗方式、年龄、临床分期、病变长度为预后影响因素。≤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28.9个月,1、3、5年生存率为77.3%、45.0%、36.3%。全组>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21.9个月,1、3、5年生存率为69.9%、37.9%、28.1%(P<0.05)。Ⅱ期患者≤5 cm组和>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1个月和38.9个月(P=0.303),Ⅲ期患者的分别为23.9个月和19.3个月(P<0.001),N1期患者的分别为24.1个月和18.4个月(P<0.001)。结论 Ⅱ、Ⅲ期食管癌患者病变长度与放疗预后相关,可能对目前临床分期具有补充作用,≤5 cm长度对Ⅲ期、N1期患者能更好的预测生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简称hR3,是表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对多种实体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放疗增敏作用,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有良好的磁共振信号敏感性,文中探讨hR3包被的超胜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particles,SPIO)对肺癌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和对肺癌细胞体外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hR3-SPIO对肺癌A549细胞的毒性;用克隆形成抑制实验检测hR3-SPIO对肺癌A549细胞放射增敏的影响,用多靶单击方程拟合肺癌A549细胞的剂量存活曲线,求出放射增敏比(sensitization enhancement ratio,SER),评价增敏效果;将hR3-SPIO、hR3、SPIO分别与A549细胞孵育,同时设立对照组,体外MRI观察各组T2弛豫时间。结果不同浓度的hR3-SPIO作用于人肺癌A549细胞株24 h后,其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hR3-SPIO对肺癌A549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25μg/ml hR3-C225培养24 h的放射增敏比(SER)为1.20;体外MRI显示hR3-C225组T2弛豫时间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hR3-SPIO对肺癌A549细胞有毒性作用和有放射增敏性;hR3-SPIO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过表达的肺癌细胞具有较好磁共振靶向成像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CRT)与调强放疗(IMRT)剂量学分布的优劣,为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对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利用3DTPS分别设计CRT计划和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Gy/25F.用剂量体积、剂量分布图及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指数评估CRT与IMRT计划的优劣. 结果:CRT和IMRT两种放疗计划PTV的V95%、V105%、V110%、V115%分别为(98.3±1.9)%、(42.7±15.1)%、(8.2±8.7)%、(2.2±5.3)%和(98.5±1.0)%、(8.6±4.5)%、(0±0.4)%、0,V95%无统计学差异(P>0.05),V105%、V110%有统计学差异(P<0.05);CRT与IMRT的剂量分布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30±0.14与1.12±0.03,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与CRT比较,心脏V30、V40分别降低了70.69%、93.33%,肺V20、V30分别降低了17.96%、14.8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乳腺癌保乳术后的PTV,CRT和IMRT计划均有较好覆盖,但IMRT较CRT适形度好,剂量分布均匀.IMRT有效降低了心、肺等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放射治疗是目前食管癌主的、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手段,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重手段之一.然而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局部控制失败仍然是治疗失败的首原因.因此,提高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是治疗的关键.放射增敏剂可有效提高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一直是放射肿瘤治疗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使用放射增敏剂是改善相当一部分患不能够耐受同期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这一现状,提高放疗效果.本文从凋亡、乏氧、血管生成三个角度介绍食管癌放疗增敏的转化医学及临床研究,力求为食管癌综合治疗提供新思路.针对不同靶点通过不同药物增加其敏感性是未来食管癌个体化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洛铂(LBP)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放射敏感性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获得LBP处理24h后对BGC82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以20%的IC50剂量为增敏浓度;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单纯照射组与LBP(增敏浓度)+照射组在0、2、4、6、8Gy X线照射后的细胞存活率,并根据单击多靶模型绘制出的细胞存活曲线分析LBP增敏比;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LBP(增敏浓度)+照射组24h后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 LBP对BGC823细胞的IC50为16.08μg/ml,增敏浓度为3.20μg/ml;随照射剂量增大,单纯照射组与LBP+照射组的细胞存活率均逐渐下降,从4Gy起,LBP+照射组的细胞存活率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LBP增敏比为113;LBP+照射组的G2/M期细胞比例、凋亡率及Bax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S期细胞比例、Bcl-2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LBP对胃癌细胞株BGC823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同时可诱导细胞凋亡及G2/M期阻滞。  相似文献   
19.
关于银纳米颗粒增强脑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制备3组尺寸的银纳米颗粒来研究其增强脑胶质瘤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柠檬酸钠还原体系制备20、50和100nm尺寸的银颗粒,通过扫描电镜来表征;检测3种尺寸的银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以及确定保证细胞活性的安全剂量;通过MTT比色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3组尺寸的银纳米颗粒对脑胶质瘤细胞放射治疗的效果;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银纳米颗粒对细胞周期以及细胞放疗后凋亡率的影响。结果:20nm的银颗粒能够显著增强脑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50nm的银颗粒次之,而100nm的银颗粒无明显效应。结论:小粒径的银纳米颗粒能够增强脑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为临床放射治疗提供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全程营养支持治疗对鼻咽癌急性放射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87例。自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始终采用口服营养制剂或鼻饲者定义为全程营养支持,共有患者26例,设为观察组;其余61例设为对照组。放疗采用6MV X线调强放疗,鼻咽部DT 66~74 Gy/30~33 f,颈部淋巴结转移灶DT 66~70 Gy/30~33 f。放疗期间记录生活质量(KPS评分)和体质量,同时采用RTOG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评价毒副反应,用体质量指数(BMI)评价营养状况,在放疗30次时评价放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对照组中有7例中断放疗,其中有5例未能按计划完成放疗。观察组放疗第4周和放疗结束时的KPS评分、BM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放疗结束时,两组口干症状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皮炎、黏膜炎、吞咽痛和骨髓抑制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疗依从率为88.5%(23/26),高于对照组的37.7%(2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降低鼻咽癌急性放射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