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2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43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87篇
口腔科学   135篇
临床医学   384篇
内科学   18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80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801篇
预防医学   393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95篇
  4篇
中国医学   208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3 毫秒
91.
目的:通过检测牙周炎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的变化,及牙周组织的形态改变,初步探讨补肾坚骨汤对牙周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12月龄SD大鼠45只,其中8只为正常对照组,37只采用丝线结扎8周,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后,将建模成功大鼠(34只)随机分为牙周炎模型对照组10只,补肾坚骨汤高剂量组(16g/kg/d)8只,补肾坚骨汤中剂量组(8g/kg/d)8只,和补肾坚骨汤低剂量组(4g/kg/d)8只,给予补肾坚骨汤灌胃4周。各组大鼠末次给药后24 h处死,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4、IL-6和TNF-α的水平;取上颌骨制作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牙周的组织学改变。结果牙周炎模型对照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补肾坚骨汤各剂量治疗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牙周炎模型对照组,补肾坚骨汤高、中剂量治疗组血清IL-4水平显著高于牙周炎模型对照组(p<0.05)。牙周炎模型对照组牙周组织表现为明显的炎症破坏,牙槽骨吸收明显,而补肾坚骨汤高、中剂量治疗组牙周组织炎症均明显减轻,牙槽骨吸收减少且骨修复反应明显。结论补肾坚骨汤可能通过降低牙周炎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升高IL-4水平,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减缓牙周组织破坏。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索能谱CT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3例(30次),于术前及术后(1~3个月)行GSI模式增强CT扫描,测量/计算手术前后病灶最大面积(S)、最大径(L)、强化区最大径(LE)、中心区和边缘区CT均值及碘含量均值变化率;分析WHO、RECIST、mRECIST标准及CTm-rec、Im-rec标准下,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情况稳定(SD)、病情进展(PD),有效(CR+PR)、无效(SD+PD)患者的1年期生存率及整体生存期(OS)差异。结果 WHO、RECIST、mRECIST及CTm-rec标准下,1年期生存率随疗效变差而下降。RECIST标准下PR、SD、PD患者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RECIST、mRECIST标准下SD与PD患者、CTm-rec标准下PR与PD患者、Im-rec标准下PR与SD患者的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4、0.03、0.03)。CTm-rec及Im-rec标准下有效与无效患者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3)。结论 Im-rec标准更敏感,CTm-rec标准可对术后病灶复发进行预测。能谱CT多参数联合应用有助于对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疗效的早期、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6例ABC进行观察、分析。结果:ABC临床症状不明显,妇科检查宫颈无明显异常或轻度糜烂;活检组织学检查常合并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IN3)或宫颈管黏膜原位腺癌(AIS)。行宫颈锥切或单纯子宫切除术。镜下:瘤细胞体积较小,形态一致,排列紧密,细胞质少,胞核深染,核分裂不活跃;呈小巢状、条索状在宫颈间质内浸润性生长,巢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部分细胞巢中央见腺腔样结构及鳞状分化,无明显间质反应。浸润深度2~7mm,宽度3~7mm。随访1~8年无异常发现。病理诊断: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结论:ABC常伴有CIN3和AIS,诊断应与腺样囊性癌(ACC)等宫颈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94.
随着中国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教育的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评教是教育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评教的效度和信度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工作。本文从分析影响学生评教的信度和效度的因素出发,找寻其提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对比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reflux mucosectomy,ARMS)和贲门缩窄术(endoscopic cardial constriction ligation,ECCL)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RMS或ECCL治疗,并定期随访的4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病例资料,其中20例行ARMS(ARMS组),28例行ECCL(ECCL组),比较两种术式短期及长期临床疗效。结果 两种术式的操作成功率均为100.0%,ECCL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RMS组[(8.43±1.59)min比(34.05±12.35)min,t=-9.227,P<0.001]。术后2个月随访,ECCL组和ARMS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9.3%(25/28)和6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P=0.042),ECCL组GERD Q评分低于ARMS组[(6.24±1.22)分比(7.35±1.79)分,t=-2.400,P=0.023]。术后1年随访,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GERD Q评分,以及DeMeester评分和pH<4时间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MS和ECCL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长期临床疗效相当,但ECCL短期疗效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6.
目的:单核细胞在整个动脉硬化进程中至关重要,根据细胞表面CD14和CD16的差异表达,单核细胞可分为CD14+CD16-和CD14+CD16+两种亚群,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97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无冠心病组(non-coronary artery disease,non-CAD)、单支病变组(single-vessel disease,SVD)及多支病变组(multiple-vessel disease,MVD),并对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两种单核细胞亚群数量。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在MVD组的比例高于SVD组和non-CAD组(MVD:15.2±4.6;SVD:12.5±3.7,P0.001;non-CAD:7.5±2.5,P0.001),且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D14+CD16+亚群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外周血CD14+CD16+细胞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 初步探讨槐耳颗粒对索拉非尼(Sorafenib)耐药肝癌细胞BEL-7402/S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CCK-8法测定槐耳颗粒对BEL-7402/S细胞的增殖-毒性作用以及对Sorafenib的耐药逆转倍数;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槐耳颗粒对BEL-7402/S细胞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槐耳颗粒能够抑制BEL-7402/S细胞的活性;在无显著细胞毒性的剂量下,槐耳颗粒能够部分逆转BEL-7402/S细胞对Sorafenib的耐药,其耐药逆转倍数为2.08;qPCR结果显示槐耳颗粒可以下调BEL-7402/S细胞中HIF-1α的mRNA水平,但对VEGF的mRNA水平无显著性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槐耳颗粒可以降低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槐耳颗粒可能具有部分逆转BEL-7402/S细胞对Sorafenib耐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IF-1α以及VEGF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Smad1基因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Smad1 siRNA转染MH7A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干涉效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MMP-13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分析MH7A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转染Smad1 siRNA可有效抑制MH7A细胞中Sma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Smad1的表达后,α-SMA和vimentin 表达水平显著下调, E-cadherin的表达明显上调;MH7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受到阻碍,侵袭和迁移能力均受到抑制,MH7A细胞中MMP-3和MMP-13表达降低。结论 下调Smad1基因表达,可降低MMP-3和MMP-13的表达水平,进而阻碍EMT的发生,抑制MH7A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总结崔云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常用对药与角药理法方药经验。 方法 通过采集与分析崔云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病例,在充分认识病因病机的基础上,对崔云教授诊治少弱精子症常用对药与角药进行归纳,总结崔云教授诊治少弱精子症常用对药与角药经验,对其用药思路及用药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并举案例予以佐证。 结果 崔云教授认为少弱精子症的病因与肾、肝、心、脾、肺等脏腑以及气血和湿热浊毒关系密切。治疗上针对其病机特点,选取“肝肾同治”“悦心安神”“疏肝(补肾)和胃”“金水相生”“调和气血”“解毒祛浊”等对药与角药来改善精子质量。常用对药与角药有“女贞子-旱莲草”“柴胡-续断”“生地黄-山药-山茱萸”“五味子-茯苓”“远志-石菖蒲”“大枣-黄芩”“生谷芽-生麦芽”“山楂-五味子”“麦冬-五味子”“黄芪-党参-丹参”“当归-川芎”“地榆-虎杖”“贯众-升麻-豨莶草”等。崔云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理论上善于创新,以肝肾为中心进行脏腑辨治,临证运用对药与角药谨守病机,扶正祛邪,通补相济,涩利兼施,用药温而不燥,滋而不腻,于平凡中寓深意,理、法、方、药经验独到。 结论 崔云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常用对药与角药理法方药学术经验深刻、独到,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