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改良的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procedure,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在TVT术的基础上,对病人体位、引导穿刺针、膀胱镜检查、调节吊带松紧度等方法进行改良,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9例均治愈,排尿通畅,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经改良的TVT术操作简单易掌握,手术时间缩短,疗效佳,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2.
31例慢性前列腺炎的尿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春华  陈立中  曾金云  郑克立  梅骅 《新医学》1998,29(10):526-527
慢性前列腺炎(CP)是中、青年男性的常见病,且并非是单一疾病,而是由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类综合征,包括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因此,有人[1]称之为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关于CP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前列腺内尿液反流是其重要原因之一[2~4]。尿液反流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后尿道高压有关[4]。本研究通过对CP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了解CP的后尿道压力变化,以阐明其与CP发病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CP患者31例,年龄17~39(平均26.7)岁,为1995至1996年我院男科门诊病人,临床表现为腰骶及会阴部疼…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尸体肾移植、术后时间达半年以上、24 h尿蛋白定量≥300 mg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黄葵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同时服用氯沙坦8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给予氯沙坦80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用药8周,在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分别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肾功能,并比较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同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用药8周后,治疗组尿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组内不同时间所有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4.
雷帕霉素治疗肾移植术后肿瘤八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PM)在肾移植后发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肿瘤而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8例在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的同时加用RPM(RPM组),15例调整免疫抑制方案,部分患者接受化疗(非RPM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存活情况。结果RPM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急性排斥反应,其中位存活时间为14.5个月,随访至今,仍有7例存活;1例Kaposi肉瘤患者减少RPM用量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最终因移植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死亡。非RPM组患者的中位存活时间为3.0个月,随访期内全部死亡。RPM组12个月、20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75.0%和37.5%,非RPM组12个月、20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7.1%和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M发挥抗急性排斥反应作用的同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用DNA分型法对HLA-B座位抗原纯合型进行分型,探明是否存在HLA-B基因发生变异引起结果差异。方法:经血清学鉴定HLA-B座位纯合型样本75例,用PCR—SSP法进行DNA分型和表达变异筛查。结果:75例血清学鉴定为纯合型后经DNA分型证实有12例存在第二基因,经PCR—SSP法进行变异筛查发现有1例存在第四外显子额外胞嘧啶插入,经DNA分型发现的第二基因实为沉默基因。结论:用PCR—SSP法进行HLA-B基因分型可弥补血清学方法的不足,同时筛查表达变异使分型结果更加准确,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假性肾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和本院最近出现的 2例肾移植后假性肾动脉瘤 ,对本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作初步研究。【结果】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 ,常导致移植肾功能减退。本院 2例假性动脉瘤在术前获明确诊断 ,1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认 ,另 1例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确诊。 2例均行移植肾 动脉瘤切除术。【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肾移植术后病人常规监测手段 ,MRA对本病的诊断较具价值。移植肾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7.
肾盂旁囊肿是泌尿外科少见的疾病,现报告2例: 例1 男,52岁.因左腰部反复胀痛2年于1980年8月20日入院。无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及排石史。检查:双肾未触及,左肾区叩击痛。血常规正常:尿常规:蛋白土,红细胞0~2/Hp,白细胞正常。肝功能正常,血BUN14.4mg%,血Crl.1mg%。KUB示左肾区有成堆状密影,大小为2×  相似文献   
38.
本文对26例经海绵体灌注造影诊断为静脉性阳萎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并以11例功能性阳萎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证实阴茎海绵体动脉的舒张末期速度(EDV)和阻力系数(RI)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EDV≥4.3cm/s为界值,诊断的灵敏度为96.2%,特异性为77.3%;以RI≤85%为界值,诊断的灵敏度为86.5%,特异性为86.4%.本文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静脉性阳萎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和灌注性海绵体造影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
精原干细胞位于雄性哺乳动物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基膜内,是一群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同时能向下一代传递遗传信息。然而生精上皮的复杂性使得从分子水平研究精原干细胞的行为非常困难,生精小管内存在多种类别的细胞加大了纯化精原干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2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0.7~7.8年并发股骨头缺血坏死,20例为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为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参照Ficat分期标准将股骨头缺血坏死分为0~Ⅳ期。24例患者肾移植后均接受含激素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在确诊股骨头缺血坏死后均快速减少激素的用量,并于2周内停用,在保守疗法无效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结果 发病早期(Ⅰ~Ⅱa期)的临床表现为患侧膝关节、患侧髋区、腹股沟或大腿前面疼痛,进展期(Ⅱb~Ⅳ期)表现为髋关节疼痛,部分病例伴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及内旋功能受限。经保守治疗,4例次症状减轻或消失;16例次症状有所缓解,但Ficat分期无变化;8例次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4例次停用激素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逆转,并可耐受再次停用激素。结论 激素的应用是导致肾移植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