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综合疗法治疗41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包括撤减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增强剂(日达仙、丙种球蛋白)、加用甲基强的松龙(MP)在内的综合疗法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疗效. 方法:收集本中心2000年10月~2004年4月间41例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撤减免疫抑制剂,部分重症患者加用日达仙,胸腺肽α1、丙种球蛋白及MP等.动态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PLC)和(CD38 CD8 )/CD8 比值的变化. 结果:41例患者中,死亡11例(26.83%),其中4例因药物毒性和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功能衰竭后自动放弃治疗;7例死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30例存活,血肌酐稳定在112~175(133±38.4)μmol/L.41例患者中,近期加用MP治疗者8例,其中1例因并发气胸死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余7例病情好转、血肌酐稳定;与早期33例患者相比,此8例死亡率和移植肾失功率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综合治疗后的PLC升高(P<0.05),(CD38 CD8 )/CD8 比值下降(P<0.05). 结论:应用包括撤减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增强剂、加用MP在内的综合疗法治疗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效果较好;动态监测PLC和(CD38 CD8 )/CD8 比值变化,对调整CMV肺炎患者的免疫用药方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2.
为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腔内B超特征及超声所测定量指标与手术切除标本重量间的相互关系,对563例BPH患者进行了经直肠B超检查,测定整个腺体及移行带体积并与45例手术标本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发现:BPH有其特有声像特征,移行带体积与手术标本重量值呈显著相关性(r=0988,P<0001,误差为4%);腺体体积与手术标本重量值间也成直线相关性,但误差达478%。使用多平面高频75MHz探头的经直肠B超可以准确估计前列腺及增生腺体的大小,前列腺区带的定量学研究对减少超声误差,指导BPH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FK506)在肾移植术后早期(术后前3个月内)的临床应用,FK506在我国器官移植的应用积累资料。方法:对63例接受同种异体尸肾移植的受者采用了FK506为基础的三联药物免疫抑制治疗,监测急性排斥的反应发生率以及各种副作用发生率。结果:发生急性排斥反应8例(13%),其中移植肾破裂出血并切除移植肾1例,均未出现严重副作用,其副作用主要为震颤19例(30%),腹泻10例(16%),恶性呕吐6例(10%),血糖升高5例(8%),失眠5例(8%),头晕4例(6%),外周白细胞减少4例(65),胸痛2例(3%),皮肤瘙痒2例(3%),调低剂量后症状可减轻,结论:在肾移植术后早期,FK506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4.
免疫抑制药物抑制树突状细胞在诱导移植耐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具有调控免疫应答的作用,不仅可激发免疫反应,也可介导免疫耐受。近年来研究发 现,许多免疫抑制药物可以通过影响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诱导免疫耐受或免疫低反应状 态,这种特性决定了树突状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该文对23例浅在膀胱癌术后患者,用大剂量丝裂霉素C(MMC40mg+NS40ml)膀胱内灌注预防复发。平均随访22个月,复发率为4.1%(1/23)。研究表明:大剂量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使用安全方便。比小剂量丝裂霉素C(10~20mg)疗效高,与BCG膀胱内灌注疗效基本相同,且比BCG的毒副作用小,值得提倡使用。  相似文献   
56.
感染性尿路结石是指尿路感染引起的结石,与代谢性结石合并感染不相同,后者的结石在肾实质内形成并坠入肾盏、肾盂内逐渐增大,然后并发感染。感染性结石是因细菌感染致尿液成分改变而形成结石,此类结石的基质含矿质少,松软,原发于肾盂肾盏者,增大后呈鹿角形,往往为双侧性。原发于膀胱的结石常因长期留置导尿管,并发感染所造成。结石成分为磷酸铵镁  相似文献   
57.
对7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作IPSS评分,直肠B超检查和尿动力学检查,结合术中民政部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提示,尿动力学检查对于前列腺切除术的适应证掌握、判断疗效、患者情况监测及鉴别各种手术合并症方面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58.
鹿角形肾结石通常的成分为磷酸铵镁和碳酸盐的磷灰石,由能合成尿素酶的细菌的尿路感染引起。尿素酶分解尿素而释出氨,尿液呈高度硷性,使上述成分形成结晶。感染的细菌潜入结石内形成感染灶,使抗生素治疗不敏感。一般推荐通过外科移除鹿角形结石,以阻止持久细菌尿和肾损害。手术前后必须采用抗生素治疗,如果手术未能完全移除结石,术后得延长抗生素治疗,根据结石内的细菌培养和对抗生素敏感度加以选择合理的治疗。资料和方法自1980年以来,作者单位对鹿角形结石(肾盂或  相似文献   
59.
血浆置换治疗对高敏患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减少高敏患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 46例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30%(30%~88%)患者,先作血浆置换治疗1~3次后,当PRA<30%才作尸体肾移植作治疗组。30例PRA阳性,强度≥30%(30%~77%)患者进行尸体肾移植作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排斥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3.3%(19/30)。治疗组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1.7%(10/46),(P<0.001)。结论 PE治疗能明显减少有预先形成抗体的高敏患者的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0.
尸体肾移植术1003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克立  王长希 《新医学》1997,28(4):186-187
尸体肾移植术1003例临床总结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10080)郑克立王长希吴培根朱兰英戴宇平杨浣情张仕光沈清瑞我院于1989年9月~1996年11月期间共作尸体肾移植术1003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003例中男性667例,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