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4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9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420篇
内科学   24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752篇
预防医学   197篇
眼科学   91篇
药学   295篇
  3篇
中国医学   287篇
肿瘤学   7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焦虑抑郁状态对泌尿外科门诊男性患者的勃起功能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2020年2月1日—5月1日抽取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丰台医院以及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和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60例男性患者,焦虑评分为(6.40±2.92)分,其中20例(33%)处于焦虑状态;抑郁评分为(6.87±2.95)分,其中24例(40%)处于抑郁状态;勃起功能评分为(17.88±4.56)分,其中重度勃起功能障碍2例(3%),中度勃起功能障碍4例(7%),轻度勃起功能障碍37例(62%)。根据本组男性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或抑郁症状,将其分为焦虑和/或抑郁症状组27例,无焦虑和/或抑郁症状组,2组男性患者勃起功能总分及各条目得分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疫情期间与无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组相比,有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组的勃起功能障碍更显著,疫情期间泌尿外科门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就诊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关注。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3个不同产地山银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并比较之间的差异。方法对绿原酸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最佳提取条件为65℃下60%乙醇溶液按料液比1∶20超声提取30 min;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65℃下用60%甲醇溶液按料液比1∶10超声提取30 min。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样品的绿原酸和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并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来检测山银花、金银花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建立了良好的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分析方法,绿原酸在0.119~1.190 m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r2为0.999 2(n=6);总黄酮在8.48~50.88μ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r2为0.999 5(n=6)。湖南产地山银花绿原酸量、总黄酮量及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99%、13.43%、62.41%。重庆产地山银花绿原酸量、总黄酮量及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29%、10.08%、51.48%。广西产地金银花绿原酸量、总黄酮量、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2.55%、7.10%、39.51%。结论提出了结合化学成分分析和抗氧化性活性来比较不同产地山银花和金银花之间区别的分析方法,从"谱-效"结合思路,为山银花和金银花质量控制及鉴别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 CT 灌注成像参数值与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64层螺旋 CT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胃癌患者术前行灌注成像检查,获得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根据肿瘤细胞不同分化程度分成高、中、低分化3组,然后应用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分化胃癌组10例(20%),灌注参数:BF 值(mL·min-1·100 g-1)75.28±6.81,BV 值(mL/100 g)9.01±0.94,MTT 值(s)9.89±1.65,PS 值(mL·min-1·100 g-1)10.05±0.71;中分化胃癌组24例(48%),灌注参数:BF 值110.01±31.90,BV 值18.18±5.62,MTT 值9.81±3.69,PS 值40.08±15.82;低分化胃癌组16例(32%),灌注参数:BF 值138.59±38.09,BV 值21.08±4.11,MTT 值9.47±1.80,PS 值57.50±13.28。3组比较,BF、BV、PS 值在高分化与中分化组以及高分化与低分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TT 值在胃癌不同分化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 灌注参数 BF、BV、PS 值可以作为胃癌恶性程度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假包膜神经血管束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A)组及腹腔镜下保留假包膜神经血管束子宫肌瘤剥除术(B)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同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术后第2、7、35、45天子宫肌瘤瘢痕区变化、肌层愈合、瘢痕区血运等情况,以及创面愈合区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将两组患者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应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进行计算。结果 B组患者术后瘢痕愈合程度快于A组,瘢痕区血流灌注情况及VI、FI、VFI值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假包膜神经血管束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后瘢痕区血供丰富,创面愈合程度快于传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渝东北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及骨折发生的现状,为骨质疏松的一级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选择渝东北地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以自编老年人骨质疏松现状调查表、骨密度测定进行研究。结果渝东北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为70.9%,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为12.7%。结论渝东北地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且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也较其他地区高,应积极防治骨质疏松,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金属镉对甲状腺未分化癌FRO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FRO、MCF-7和MAD-MB-231细胞中G蛋白偶联受体1(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1)表达水平.不同浓度(0、0.25、0.50、0.75、1.00 mmol/L)镉(CdC12)处理FRO、MCF-7及MAD-MB-231细胞48 h后,MTF法检测细胞增殖率.0.5 mmol/L镉分别处理FRO细胞0、5、10、15、30 min,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和Akt的磷酸化水平.GPER1抑制剂G15处理FRO细胞后,设计合成针对GPER1的小干扰RNA(GPER-siRNA)并转染FRO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再次检测ERK1/2和Akt磷酸化水平.分别用GPER1抑制剂G15、ERK1/2抑制剂(PD98059)和PI3 K-Akt抑制剂(LY294002)、GPER-siRNA处理FRO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 GPER1在MAD-MB-231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MCF-7、FRO细胞.不同浓度CdC12处理FRO、MCF-7及MAD-MB-231细胞48 h后,低浓度CdCl2促进FRO、MCF-7细胞增殖,对MAD-MB-231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高浓度CdC12对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0.5 mmol/L CdC12处理FRO细胞不同时间后,ERK1/2与Akt的磷酸化水平在15 min达最大值.GPER1抑制剂G15处理FRO细胞,ERK1/2与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GPER1的小干扰RNA干扰后,ERK1/2与Akt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G15、PD、LY和GPER-siRNA处理FRO细胞,细胞增殖率均显著下降.结论 金属镉通过GPER1-ERK/Akt信号通路促进FRO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剂,5μg,q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50 mg,tid。2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各血糖指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44例/46例)和78.26%(36例/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SOD分别为(88.59±11.02),(80.83±10.68)IU·m L^(-1);TAOC分别为(20.44±2.25),(15.41±2.01)IU·m L^(-1);TNF-α分别为(11.72±1.55),(17.35±1.87)ng·L^(-1),空腹血糖分别为(5.05±0.71),(5.92±0.65)mmol·L^(-1),餐后血糖分别为(8.20±0.76),(8.80±1.15)mmol·L^(-1),糖化血色素分别为(6.17±0.85)%和(6.77±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剂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3种不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为铅酸蓄电池企业更好的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某铅酸蓄电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检测作业岗位铅烟/尘、硫酸浓度及铅接触作业工人血铅,采用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健康危害化学物控制要素法(COSHH Essentials)、综合指数法对铅酸蓄电池企业关键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比较标准化后的风险比值,以血铅异常率为参照,选择评估结果更准确的风险评估方法。结果当有害因素浓度在1/2限值~限值之间时,和膏与加酸岗位,3种方法评估结果完全一致,均为中等风险;当有害因素浓度高于限值时,铸板、磨片、分刷片与焊接岗位COSHH Essentials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为高风险;当有害因素浓度低于1/2限值时,球磨与涂板岗位评估结果不一致,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与血铅异常率的中等风险相对应。结论综合指数法适用于有害因素任意现场检测浓度情况下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99.
吕小伟  陈林  路磊  方斌 《浙江医学》2022,44(17):1905-1910
医生对于脊柱疾病的疗效评估常局限于并发症发生率和影像学的评价,但这些临床报告结局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全面反映患者的疾病状态。患者报告结局测量是基于患者自身感受所完成的评价,为临床报告结局的重要补充,主要有普适性量表和特异性量表两类。其中特异性量表着重于评价脊柱疾病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如局部疼痛、肢体运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本文从脊柱疾病患者主要特异性报告结局量表的起源、内容、应用现状及展望等方面作一综述,为临床和护理工作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背景 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防控形势严峻,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但目前关于胃癌发病年龄预测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 D-环区(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患者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消化内科经胃镜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提取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线粒体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并进行线粒体DNA D-Loop区测序。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胃癌患者发病年龄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胃癌患者发病年龄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不同分化程度患者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153G基因型患者的发病年龄〔(48.0±5.3)岁〕早于153A基因型患者〔(60.1±0.8)岁〕(χ2=7.757,P=0.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线粒体DNA D-Loop区SNPs位点153A/G是预测胃癌患者发病年龄的影响因素〔HR=0.323,95%CI(0.140,0.745),P=0.008〕。 结论 线粒体DNA D-Loop区SNPs位点153A/G或许可以作为胃癌发病年龄的新型预测指标,通过分析线粒体DNA D-Loop区的多态性,可以帮助识别早发的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