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5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目的了解深圳市医务人员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看法,并收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相关信息和建议。方法采用专题组讨论方法,对市、区、街道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进行访谈。结果医务人员对深圳市“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在深圳市看病不太难,有的人认为在局部较难;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看病贵“是客观存在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社会问题,提出了医疗机构是矛盾的集聚地,而不是问题的发源地这一看法,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和相应的解决措施。结论必须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要加大政府卫生投入,要转变医疗机构运行机制,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要转变就医观念,还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致死性交通事故的交通方式分布情况。方法:对深圳市2002~2004年致死性交通事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重点整理和分析死亡人员的交通方式分布情况。结果两年共发生2049起致死性交通事故造成2279人死亡,男性1578人,女性669人,年龄1岁~75岁,平均年龄29.2岁;死亡人员的交通方式的前三位为步行、摩托车、自行车;致死性交通事故的交通方式中步行事故第一,死亡895人;其次为肇事车司机死亡677人,主要是摩托车驾驶员死亡458人,客车司机死亡92人,货车司机死亡89人乘车,再次为乘客,死亡358人,非机动车驾驶员以自行车为主,死亡309人;弱势群体是交通伤害的主要受害者。结论深圳市创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应加以重视和干预,减少创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反应性,并评估反应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深圳市劳务工及其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的分布情况,采用自制的反应性问卷在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对劳务工进行随机调查,对调查表的各项内容进行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和因子分析。结果 总反应性平均得分为3.34分,位于一般与良好之间,平均得分最高为病情保密程度(X4=4.36分),最低得分为候诊时间(X7=2.27分)。发现4个潜在因子,按其对总反应性影响大小依次为:自由选择、尊重和自主、保密性、环境和可及性。结论 医疗机构在候诊时间、征求患者的意见和选择就诊医生方面最需要改进。在自由选择、尊重和自主方面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急救网络医院2002-2004年创伤患者院前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2-2004年深圳市创伤院前急救的时效关系,以期降低死亡率.方法选择2002-2004年67个急救网络医院经电话呼救创伤院前死亡患者的资料,用Foxpro 6.0软件建数据库,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2002-2004年全市院前呼救创伤患者共161 364例次,死亡3 967例(院前和院内);院前死亡分别为360,528和645例,占当年所有创伤急救死亡总数的32.57%、37.69%和44.15%;院前死亡率分别为1.15%、0.88%和0.99%;死亡年龄分别为(29.04±13.98)岁、(27.84±18.54)岁和(29.25±17.06)岁;男/女构成比分别为79.17/20.83、77.65/22.35、71.63/28.37;交通伤/非交通伤构成比分别为48.33/51.67、26.14/73.86和37.98/62.02;救护车院内反应中位数时间分别为2,2和1 min;到达现场中位数时间分别为5,8.5和7 min;往返医院中位数时间分别为15,35和30 min. 结论 深圳市院前创伤死亡患者数量有增加趋势,其中交通伤构成比和死亡率有下降趋势,院前创伤死亡平均年龄较全市所有急救患者死亡年龄的平均值低10岁.救护车院内反应时间加快,但到达现场时间和往返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5.
不同孔径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纳米级的羟基磷灰石材料与人体内组织成分更为相似,具有更佳的生物性能。评价不同孔径的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从而筛选出适合的孔径以达到骨传导功能与生物力学性能的良好统一。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10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以硝酸钙和磷酸二氢铵为原料,采用溶胶-絮凝法制备粉体,运用压力成型、木模成型和浸渍成型分别制得孔隙分布均匀的孔径分别为50~150μm、100~250μm和300~500μm的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②实验动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植入50~150μm孔径材料组、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植入300~500μm孔径材料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③实验方法:制备双侧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3种不同孔径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④实验评估:术后4,8和12周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X射线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各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实验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片检查结果:术后4周、8周、12周,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X射线评分高于植入50~150μm,300~500μm孔径材料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术后4周、8周、12周,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生物力学强度高于植入50~150μm,300~500μm孔径材料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成骨效果明显优于植入50~150μm,300~500μm孔径材料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但其骨修复能力受孔径因素的影响,孔径100~250μm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成骨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ARS患者并发肺纤维化的程度和发生率.方法对确诊的44例SARS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观察,包括摄胸部X线及CT扫描检查.结果44例SARS患者中,24例在住院时期有不同程度的肺部纤维化改变,其中19例重症病例中15例出现肺纤维化,25例普通型中9例并发肺纤维化(P<0.05).出院时,12例(27%)存在肺纤维化.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分别有5例(11%)、3例(6%)、2例(4%)及2例(4%)两肺见纤维条索状影.结论肺纤维化是SARS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重症较普通型者易发生肺纤维化,而且程度较重,吸收慢.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腹部外伤住院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深圳市经济快速发展中由创伤引起的生命和健康损害以及社会经济损失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方法对全市50多家医疗卫生单位1994—2003年共10年间腹部外伤住院病人2368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腹部外伤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中比例:本研究抽取创伤患者住院病历55241份有效表格,其中腹部外伤病例2368份,占4.3%。腹部外伤造成腹腔脏器损伤者2302例(72.2%),腹部闭合性损伤1935例(81.7%),常见腹部脏器损伤为:脾脏(973例,41.1%),肝脏(786例,33.2%)居多。创伤危险因素:男性居多(1791例,75.63%),年龄20~40岁居多(占64.17%)。外伤发生地点:普通公路(占32.31%)、公共场所(占27.70%)、工地(占13.34%)居多。创伤原因车祸居多(736例,31.1%)。结论深圳市腹部外伤在创伤中所占比例虽然较低,但多为腹腔内实质脏器(肝脾)损伤,救治不及时可出现严重的后果,应该对腹部外伤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深圳市院办院管模式下医院与社康中心人才培养互动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关对策,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深圳市有关人才培养机制的各项政策,并进行社康中心工作人员问卷调查和知情人访谈,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结论:医院与社康中心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的影响因素很多,应当通过重视人才培养规划、鼓励和吸引人才、多种途径培养人才等方式促进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骨软骨瘤和骨恶性肿瘤cyclinD1和CDK4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骨软骨瘤和骨恶性肿瘤组织中cyclinD1和CDK4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骨肿瘤组织脱钙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ABC免疫组化法.结果15例骨软骨瘤cyclinD1和CDK4表达均阴性,45例骨恶性肿瘤cyclinD1和CK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20/45)和60%(27/45).组织学分级1级和无原发灶外转移骨恶性肿瘤cyclinD1和CDK4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和原发灶外转移病例,其中分级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骨恶性肿瘤中cyclinD1和CDK4表达存在密切正相关(P<0.05).结论cyclinD1和CDK4表达与骨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存在较密切关系,骨恶性肿瘤的分子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到CDK4/.cyclinD1调节通路异常,检测骨良性病变cyclinD1和CDK4的表达可能对预防和早期发现骨恶性肿瘤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皮瓣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近年来无论在基础理论还是在临床应用中,皮瓣外科都获得了很大发展. 1皮瓣的分类 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根据血供模式将皮瓣分为随意皮瓣和轴型皮瓣,但近年来随着新型皮瓣的出现,有学者[1]提出新型的皮瓣血供模式--链型血供模式,钟世镇等[2]也认为沿皮神经干的纵行链状吻合血管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供血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