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性便秘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累及消化系统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它与血糖升高导致肠粘膜上皮细胞损伤,大肠敏感性降低,大肠自主神经病变有关。近两年来,我们采用辩证分型法治疗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机理研究概况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积极开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已成为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消渴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近几年对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不断深入,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寻求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将161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辨证组(A组)54例、氯沙坦组(B组)55例、中医辨证结合氯沙坦组(C组)52例.A组分别予止消通脉宁颗粒剂、止消温肾宁颗粒剂、止消保肾宁颗粒剂及西药安慰剂;B组予氯沙坦及不同的中药安慰剂;C组予中医辨证治疗结合氯沙坦治疗.观察3组治疗对患者肾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在降低肾功能指标方面A组优于B组,C组居中;3组治疗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结论 建立在西医学降糖、降压基础治疗上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案能够较好地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人群症状学特征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寻找亚健康状态的常见症状。方法以“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流行病学调查”中1828例亚健康人群为样本,问卷中躯体、心理及个人禀赋方面的59个症状为症状学分析数据库,通过频数与均数分析、相关分析及判别分析对症状进行筛选,最后通过决策树分析考察亚健康人群的症状学特征。结果由59个变量中筛选得到26个变量为亚健康常见症状,进一步决策树分析得到睡眠不好、疲劳、咽干、眼睛酸胀、疼痛、心中空虚是与亚健康关系较大的症状。结论睡眠不好、疲劳、咽干、眼睛酸胀、疼痛、心中空虚是与亚健康关系较大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参芪降糖剂联合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 l peptidase 4,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 Fang),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参芪降糖剂联合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RCT研究,共84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422例患者,对照组421例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 =1.19,95% CI[1.09,1.30],P<0.0001);治疗组降低空腹血糖疗效优于对照组(MD=-1.62,95%CI[1.80,-1.44],P<0.00001);治疗组降低餐后2h血糖的疗效优于对照组(WMD=-1.01,95%CI[1.15,-0.86],P<0.00001);治疗组降低HbA1c的疗效优于DPP-4抑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3,95%CI[1.41,-1.04],P<0.00001);治疗组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优于对照组(MD=-0.79,95% CI[0.87,-0.71],P<0.00001);治疗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改善优于对照组(MD=12.45,95% CI[11.31,13.59],P<0.00001);治疗组IL-6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MD=-9.60,95%CI[10.21,-9.00],P<0.00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32,95% CI[0.17,0.58],P=0.0002<0.05).结论 参芪降糖剂联合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DPP-4抑制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DPP-4抑制剂组.后期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RCT,验证参芪降糖剂联合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表现1 1 脑动脉硬化 指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等脑动脉管壁变性引起的非急性、弥漫性脑组织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 ,是糖尿病慢性脑病的较早期表现 ,其发病为非糖尿病者的 3倍 ,临床表现广泛的脑损害症状。1 1 1 神经衰弱综合征  头痛、头昏、健忘、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容易激动且不易控制 ,睡眠增多或减少等 ,记忆力逐渐减退 ,神经系统可无阳性体征。1 1 2 脑动脉硬化性痴呆  糖尿病脑部广泛的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和多灶梗死性痴呆。表现为性格改变 ,思维贫乏 ,情感淡漠 ,主动性减退 ,沉默寡言 ,…  相似文献   
7.
解毒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变生水湿痰饮,血脉不畅,痰瘀互结,生为糖尿病毒邪,临床表现为热毒、湿毒、痰毒、瘀毒、风毒等多种形式,治疗宜采用清热解毒、利湿祛毒、化痰解毒、活血祛瘀解毒、扶正解毒诸法。认为毒邪理论与糖尿病发病机制之炎症学说具有内在联系,解毒法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舒降汤治疗Ⅱ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药汤剂舒降汤配合使用消渴丸为治疗组 ;消渴丸为对照组 ,治疗Ⅱ型糖尿病。结果表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53 6 %。舒降汤由柴胡、赤芍、白芍、知母、黄柏、生黄芪等组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运动纤维传导速度分布的正常值。方法:选择2004-05/2005-03知情同意的健康志愿者29人进行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检测,测定了正中、尺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分布正常值范围,并对最慢纤维传导速度(慢纤维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观察了2名健康人不同肢体皮温(变化范围2~4℃)的传导速度分布结果和10名健康人的不同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刺激强度(最大、最大 15%~50%)传导速度分布的变化。对5名健康人的相同神经采用相同的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参数和方法分别进行3次重复检测,观察其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结果:①室温20~22℃,肢体皮温(31.9±0.89)℃情况下,测得传导速度分布正常值,正中神经最慢速度(慢纤维速度CV10%)(47.31±4.58)m/s、中等速度(中速纤维速度CV50%)(52.17±3.78)m/s、最快速度(快纤维速度CV90%)(56.14±5.13)m/s;尺神经慢纤维速度(48.46±6.0)m/s、中速纤维速度(53.11±5.16)m/s、快纤维速度(57.33±5.04)m/s;腓总神经慢纤维速度(35.58±5.98)m/s、中速纤维速度(41.61±4.76)m/s、快纤维速度(46.04±3.50)m/s。②回归分析显示:身高、皮温和年龄与慢纤维速度呈负相关,身高是慢纤维速度最显著的影响因素(P=0.013)。③肢体皮温下降2℃时的传导速度分布结果与标准皮温比较无明显变化,下降4℃的传导速度分布数值明显降低,快纤维速度降低7~10m/s,慢纤维速度降低3~9m/s。④最大刺激强度和超强刺激(最大刺激量 15%~50%)的传导速度分布结果比较显示<50m/s的纤维分布明显减少,而快纤维速度无明显差别;超强刺激强度变化对传导速度分布结果无明显影响(P=0.999)。⑤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重复实验传导速度分布结果显示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正中=0.649,P腓总=0.984)。结论: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对研究不同传导速度的运动神经纤维具有重复性好、无创和敏感性高的特点,能更全面评价运动神经传导特性。因此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可能在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发现亚临床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解毒愈溃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LP)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4,10(IL-2,4,10)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按就诊前后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3次/d,连续使用2周;醋酸曲安奈德1 m L+2%利多卡因2 m L,糜烂区黏膜下局部注射,连续使用4周;口服维生素A,C,连续服用12周。中西医结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解毒愈溃汤加减治疗,1剂/d,疗程12周。客观指标体征、主观症状和生活质量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评价;血清TNF-α,IL-2,4,10水平在治疗前、后进行检测。结果:经Ridit分析,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客观指标征记分、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中西医结合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12周,中西医结合组TNF-α,IL-2,IL-4和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复发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45.0%(P0.05)。结论:解毒愈溃汤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近期能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远期能降低复发率。其作用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