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精神科实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应用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和2009年住院患者各12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09年病例为运用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后的观察组,分别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护理质量分值及满意度调查,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 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年发生意外总例数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年各科护理质量分值与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3.28±2.18,96.78±2.25,较2008年明显提高(P<0.05).结论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的应用,可以提高精神科护士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和防范能力,减少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特点及发生原因,探讨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对策,以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上报的42起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从不良事件的类型、分级、事件主体、发生时间及班次等维度进行分析,对不良事件的类别、发生原因及时间特点进行研究。结果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暴力攻击(26.19%)、跌倒(26.19%)和自伤自杀(11.91%);低职称、短护龄护理人员操作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高职称、长护龄护理人员,但不同职称、护龄及受教育程度护理人员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发生于白班(45.24%)和小夜班次(35.71%)。结论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主要为暴力攻击、跌倒和自伤自杀,不同护龄、职称及受教育程度护理人员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无差异,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发生于白班和小夜班时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精神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常规予以基础护理及精神科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人性化护理措施.结果 2组均无自杀事件及其他重大事故,观察组治疗效果满意、住院天数短、家属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精神科人性化护理的实施,符合精神疾病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营造良好的医院软环境,树立医院形象.  相似文献   

4.
我院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方法 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对护理不良事件实行非惩罚性报告制,注重关键点管理.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预见性风险管理和非惩罚性报告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旨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将2009-06-2009-12的护理质量评分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评分作为对照组,将2010-03-2010-12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的护理质量评分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评分作为实验组.分析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我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评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我科护理质量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真正做到“一切为患者着想”的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士长五查房制度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针对消化科不同疾病患者400例,每日坚持五查房,观察五查房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及病房质量(Ⅰ级、Ⅱ级、Ⅲ级)控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400例患者中护理满意度均达100%,质控结果明显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结论护士长五查房制度在应用于病房管理中,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护理措施的实施及督查,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各级质控质量明显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在精神科病房分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病房1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其中对照组由护理人员遵照医生开具的护理级别医嘱进行护理,观察组由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病情,参照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制定护理分级从而进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皮肤与口腔卫生、衣着卫生、饮食护理、排泄护理、睡眠护理)、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皮肤与口腔卫生、衣着卫生、饮食护理、排泄护理、睡眠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85.4%(P0.001);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20.2%(P=0.033)。结论通过结合ADL确定精神科病房患者的护理分级可有效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并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中引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n=50)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50)施以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依从性、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率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和MARS量表评分无差异;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抑郁症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MARS量表评分均增加,观察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引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展开干预,可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8-06~2009-06通过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并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措施 1.1 成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小组 建立由护理部、护士长和护理单元内护理骨干组成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小组,明确小组工作职责:(1)收集本护理单元内各种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并主动上报;(2)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制订防范措施;(3)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及时在院内通报,吸取经验教训;(4)做好与相关科室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静脉窦血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静脉窦血栓患者(84例)和健康对照人群(70例)血浆VEGF水平,随访12个月评估静脉窦血栓患者不良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静脉窦血栓患者血浆VE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195.15±24.62)μg/mL vs.(165.66±20.60)μg/mL(P<0.01)].随访结束后,高VEGF组(31例,VEGF≥200 μg/mL)发生不良事件12例,低VEGF组(53例,VEGF<200 μg/mL)发生不良事件11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另外,不良终点事件发生者(23例)血浆VEGF水平较无不良终点事件发生者(51例)明显增高(P<0.01).结论 静脉窦血栓形成可诱导VEGF表达增强,VEGF水平升高越明显近期预后越差,可能与血管源性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对精神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0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前馈控制护理方式,观察2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67%,对照组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海洛因成瘾者冲动行为与风险决策的反应模式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自2010年7月至12月在安徽省戒毒康复中心自愿接受戒毒的海洛因成瘾者17例作为海洛因成瘾组(HA组),同期招募的志愿者1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HC组).2组被试分别执行爱荷华赌博任务(IGT)和风险决策任务(RGT),分析比较2组被试冲动行为控制和风险决策能力的差异.结果 IGT中,决策进程对HA组的净分数无明显影响,但对HC组有明显影响(P<0.05); HA组所选低频惩罚的纸牌数目与高频惩罚纸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C组二者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试选择低频惩罚与高频惩罚的纸牌数目差值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T中,HC组经历惩罚后风险选择频率明显下降,与经历惩罚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组却无明显下降(P>0.05); HA组在奖赏后和惩罚后的风险选择频率均明显高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长期海洛因成瘾行为的表现,海洛因成瘾者存在冲动行为和风险决策障碍,这可能是成瘾行为产生和维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用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对照组(50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内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常规治疗两组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状态比较、TCD检测数据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6.0%,(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状态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TCD检测MCA的VP、Vm、DVm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化版老年综合评估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院医护处理流程,观察组入院后行优化版老年综合评估方案,制订综合干预处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情绪及精神病性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照护难易程度、护理不良事件、医院感染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PSQI、HAMD、HAMA、BPRS减分率、照护难易程度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14.0%和32.0%,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0%和14.0%,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观察组97.5%,对照组83.2%,观察组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版老年综合评估方案在对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的症状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轻照护者负担、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多方面存在积极影响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玮 《精神医学杂志》2013,26(3):214-215
目的 探讨精神科药物治疗护理程序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精神科药物治疗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并进行自身对照研究,采用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ITAQ量表评定自知力,并分析依从性与服药意愿.结果 治疗后第4周末与入组时比较,PANSS总分、ITAQ评分、服药依从率、愿意服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末与第4周末比较,ITAQ总分、服药依从率、愿意服药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时,服药依从率与愿意服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药物治疗护理程序对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自知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神经内科ICU后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纳入的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重返ICU率和ICU后综合征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重返ICU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HADS、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的HAD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ICU转出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ICU后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焦虑症(AD)和抑郁症(CD)在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检测中的不同表现.方法 收集37例AD患者和32例CD患者以及36例健康成人对照组(NC).使用美国仪器以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完成P300检测.结果 (1)AD组、CD组和NC组在靶潜伏期Pz脑区P3以及在靶波幅Pz脑区P2、P3和非靶波幅Pz脑区P2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2)AD主成分P3表现为延迟,与NC组和CD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AD组和CD组靶波幅P3和非靶波幅P2均见降低,与NC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提示作为反映AD和CD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生理指标,P300有可能作为AD和CD辅助诊断的一个脑电生理学标志.P300检查可作为成人精神科的必查项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究利培酮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影响.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2月闯入我院予利培酮治疗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24例,分析利培酮治疗8周前后的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结果 (1)利培酮治疗后,血糖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52,P=0.257),男女之间血糖改变无差异;(2)利培酮治疗后,血胆固醇明显升高(t=4.556,P<0.01)、血甘油三酯明显升高(t=2.43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男性患者组血胆固醇(t=3.216,P<0.01)、与甘油三酯(t=2.381,P<0.05)升高较女性明显.结论 利培酮对首发偏执型分裂症患者血脂存在影响,并存在性别差异,而对于空腹血糖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在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检测中的不同表现.方法收集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36例MCI患者和30例AD,并以45例健康老人作对照组(NC).使用美国仪器以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完成P300检测.结果 (1)3组和NC组在靶潜伏期Fz脑区N2以及在靶波幅Fz脑区P2P3和非靶波幅Fz脑区P2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2)AD主成分N2表现为延迟,与NC组和MCI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MCI组和AD组靶波幅P3和非靶波幅P2均见降低,与NC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提示作为反映MCI和AD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生理指标,P300有可能作为MCI和AD辅助诊断的一个脑电生理学标志.P300检查可作为老年精神科的必查项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Alzheimer病(AD)患者与正常老人(NC组)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亚成份构成的特性.方法应用丹麦仪器和听觉oddball范式,记录了39例AD组和40例NC组在Fz、Cz、Pz三点上P300,进一步分析P3亚成份.结果P3是一个复合波,NC组波形分化好,P3a、P3b双峰明显,稳定.在Fz、Cz、Pz点双峰波出现率分别为55%、42.5%和52.5%.在Cz和Pz点,AD组P3双峰波出现率低于N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测试结果,在Fz点P3a潜伏期,Pa、P3b波幅,Cz点P3a、P3b波幅以及Pz点P3b潜伏期、P3b波幅上,AD组表现为同一趋势,即潜伏期延迟和波幅低于N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提示P3a和P3b可能是一个可信赖的指标,oddball范式属于一种比较简单的认知作业,宜于老年患者和精神病患者完成,较适合精神科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