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耐量减低(IGT)是否与轻度认知损害(MCI)相关.方法 200例一年内体检者,完成血常规、血脂、血生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及临床记忆量表等评测.根据Petersen MCI诊断标准确定MCI.依据1999年WHO专家委员会报告糖尿病及其他类型高血糖的诊断标准确定IGT.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卡方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卡方分析: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MCI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IGT、心脏病、吸烟和饮酒不是MCI的影响因素(P>O.05).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方程的三个因素是文化程度(OR 0.335,95%CI 0.160-0.701)、高血压(OR 2.868,95%CI1.164-7.070)和高血脂症(OR 3.782,95%CI 1.418-1O.092).结论 IGT不是MCI的影响因素.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和TIA是MCI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是MCI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婚姻质量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及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的影响。方法:运用系统随机抽样法抽取自贡市青杠林社区≥60岁老年居民400人;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婚姻状况表收集入组者人口学等资料;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入组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MCI及AD的诊断标准对有认知功能损害者(MMSE26分及MoCA26分)进行诊断;分析婚姻状况对MCI及AD的影响。结果:共345人完成调查,根据目前的婚姻状态分为单身组(47人)及在婚组(298人)。MCI及AD患病率单身组(34.04%,19.15%)明显高于在婚组(20.13%,9.73%)(χ~2=6.133,χ~2=8.157;P均0.05)。MCI及AD女性患者中,单身组MMSE及MoCA评分明显低于在婚组(P0.05或P0.01);男性患者中,两组间MMSE及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子女支持、正性解决冲突、共同承担家庭经济负担是MCI与AD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婚姻是MCI和AD的保护因素,女性较男性更需要婚姻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健康老年人的脑电复杂度(Lemple-Zie complexity,LZC)特点,以及LZC值在鉴别AD、MCI以及健康老年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AD患者、30例MCI患者及20名健康老年对照者进行安静闭目状态下的脑电监测,用Matlab自编软件计算各组不同导联及脑区的LZC值.结果 (1) AD组、MCI组、对照组全部导联平均值依次是0.396±0.036、0.470±0.051、0.523±0.055,AD组和MCI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43.092,P=0.000).(2)AD组的LZC值在各导联处[(0.373±0.042) ~(0.430±0.083)]、全部导联均值、左右半球、双侧额颞区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498±0.067) ~(0.566±0.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02 ~ 8.747,P=0.000 ~0.010);且在双侧前中颞、双侧额区、左顶区具有较大降幅,均大于23%.(3)除导联T6外,AD组的LZC值在各导联处[(0.373±0.042) ~ (0.418±0.063)]、全部导联均值、左右半球及双侧额颞区均低于MCI组[(0.455±0.072) ~ (0.489±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5导联处,t =2.038、P=0.041,其余t=4.178 ~7.424,均P=0.000).(4) MCI组的LZC值在全部导联均值、左右半球、双侧颞区、左额、双侧顶区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认知功能的降低,脑电信号复杂度值可出现同向改变,说明LZC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脑认知功能的变化;出现额、颞区复杂度异常的MCI患者与AD的发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探讨了新疆地区汉族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外周血DNA绝对端粒长度(absolute telomere length,ATL)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AD及MCI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在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年龄≥60岁的患者,根据诊断及排除标准入选AD组37例(男20例,女17例),MCI组63例(男27例,女36例),对照组126例(男51例,女75例),采集所有受试者晨起空腹血,通过实时荧光法(RTPCR)检测所有样本的ATL,比较其在三组人群中的差异。结果 MCI组ATL 0.0464(0.0456,0.0476)短于对照组0.0479(0.0463,0.0501)(P=0.0006),且短于AD组0.0503(0.0446,0.0543)(P=0.001)。在男性、患高血压及年龄在76~90岁者中MCI组ATL短于对照组及AD组(P0.05);在女性、未患高血压、高中以下学历及年龄在60~75岁者中MCI组ATL短于对照组(P0.05);在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中MCI组ATL短于AD组(P=0.015)。结论外周血DNA的ATL可能影响新疆汉族人群AD及MCI的发病,且在AD患者中可能存在某种维持端粒长度稳定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与脑白质高信号和服用阿司匹林的关联性,并筛查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265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记录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和服药时间,以及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头部MRI评估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Fazekas评分)并计数脑微出血灶数目[脑微出血解剖评分量表(MARS)]。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脑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654例患者根据Fazekas评分分为对照组(1315例)、轻度脑白质高信号组(461例)、中度脑白质高信号组(440例)和重度脑白质高信号组(438例),各组年龄(H=353.837,P=0.000),合并高血压(χ~2=79.818,P=0.000)、冠心病(χ~2=56.768,P=0.000)和糖尿病(χ~2=8.936,P=0.030)比例,入院时收缩压(H=47.979,P=0.000),服用阿司匹林比例(χ~2=161.576,P=0.000)和服药时间(H=4.766,P=0.000),血清LDL-C(H=16.533,P=0.002),血浆Hb A1c(H=22.127,P=0.000)和Hcy(H=83.558,P=0.002),脑微出血比例(χ~2=642.05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舒张压高(OR=1.017,95%CI:1.007~1.026,P=0.001;OR=1.020,95%CI:1.011~1.029,P=0.000)和Fazekas评分高(OR=1.673,95%CI:1.590~1.761,P=0.000;OR=1.754,95%CI:1.669~1.844,P=0.000)是存在脑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血清LDL-C是存在脑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OR=0.856,95%CI:0.765~0.957,P=0.006;OR=0.860,95%CI:0.774~0.956,P=0.005);而服用阿司匹林和服药时间与存在脑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无明显关联性。结论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Fazekas评分)是存在脑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的危险因素。方法:85例安徽省监狱总医院有犯罪记录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列为犯罪组,将同时期芜湖市精神病医院481例无犯罪记录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列为非犯罪组。对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各种暴力倾向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相对于非犯罪组,犯罪组受教育年限低(χ~2=31.322,P=0.000)、未婚(χ~2=19.505,P=0.000)、无业(χ~2=43.723,P=0.000)、经济状况差(χ~2=112.408,P=0.000)、有暴力行为(χ~2=12.347,P=0.000)、不规律服药(χ~2=8.224,P=0.004)、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χ~2=5.612,P=0.018)、存在被害妄想(χ~2=35.477,P=0.000)的比例高于非犯罪组,而合并躯体疾病(χ~2=5.138,P=0.023)的比例低于非犯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经济状况、被害妄想和受教育年限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的4个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无业、经济状况差、存在被害妄想及受教育年限低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皮质下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61例符合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诊断标准患者,经详细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和临床访谈分为无认知损害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组和血管性痴呆组,后两组进一步合并为血管性认知损害组;登记并分析所有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血管性危险因素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血管性认知损害总患病率为63.93%(39/61),其中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和血管性痴呆患病率分别为36.07%(22/61)和27.87%(17/61).单因素分析显示:(1)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因素比较,血管性痴呆组年龄高于无认知损害组(P=0.029),而受教育程度低于无认知损害组(P=0.022);血管性认知损害组(包括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组和血管性痴呆组)与无认知损害组受试者之间的年龄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t=3.740,P=0.058),但受教育程度低于无认知损害组(t=7.888,P=0.007).(2)血管性认知损害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无认知损害组(P=0.012).(3)皮质下灰质各部位腔隙性梗死灶数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性痴呆组白质梗死灶数目高于无认知损害组(P=0.027),脑白质病变评分高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组(P=0.001)和无认知损害组(P=0.017),内侧颞叶萎缩评分高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组(P=0.001)和无认知损害组(P=0.000);血管性认知损害组白质梗死灶数目、脑白质病变评分和内侧颞叶萎缩评分均高于无认知损害组(t=-2.661,P=0.003;t=-2.953,P=0.005;t=-4.712,P=0.000).多因素分析,糖尿病、脑白质梗死和内侧颞叶萎缩同为皮质下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皮质下血管性认知损害常见于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与糖尿病、脑缺血性损伤和退行性变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口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1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认知功能筛查分为AD组(n=92)、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MCI组,n=46)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n=46)。对比三组临床基础资料及血清GFAP、BDNF、Hcy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AD组患者年龄及血清GFAP、Hcy水平高于MCI组和对照组,而AD组受教育时间、MoCA评分及血清BDNF水平低于MCI组和对照组(P<0.05);MCI组患者血清GFAP、Hcy水平高于对照组,而MoCA评分、血清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D组和MCI组MoCA评分与血清GFAP、Hcy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而MoCA评分与血清BDNF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受教育时间、血清GFAP、BDNF及Hcy水平是MCI进展为AD的独立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本市社区高龄MCI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由629例患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社区老年人群组成随访队列,按年龄、性别进行匹配,3次随访后为认知减退组(n=275)和对照组(n=354),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结果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增加(OR=2.057,95%CI:1.125~3.762)、高血压史(OR=3.128,95%CI:1.616~6.055)、糖尿病史(OR=3.143,95%CI:2.043~18.642)、高血脂史(OR=2.812,95%CI:2.812~13.544),保护因素有文化程度(OR=0.726,95%CI:0.633~0.833)。结论年龄增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是高龄MCI患者认知减退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测无脑卒中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分别判断颅内动脉狭窄及颈动脉颅外段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和狭窄程度(狭窄程度≥50%或完全闭塞),分析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及危险因素.结果 194例患者中42例(21.65%)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其中大脑中动脉受累者30例(15.46%);123例(63.40%)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颅内动脉狭窄组患者高龄(t=-3.054,P=0.003)、长糖尿病病程(U=2172.500,P=0.002)、合并高血压(x2=9.986,P=0.002)及颈动脉病变(x2=14.086,P=0.000)比例明显高于无狭窄组(均P<0.01).单因素分析提示,颅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U=1929.000,1519.000;均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OR=2.849,95%CI:1.247~6.508;P=0.013)和颈动脉病变(OR=4.838,95%CI:1.778~13.167;P=0.002)为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相关,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可能是国人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上海市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析影响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为痴呆高危人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设计问卷调查表,对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社区≥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214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MMSE、CDR、GDS量表评价其总体认知功能情况。根据认知功能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认知功能正常(正常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轻度组)和重度认知功能损害(重度组),观察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析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等因素对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结果:轻度组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42.99%,重度组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21.50%。年龄、受教育程度、脑卒中发生率、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低血糖反应等影响因素在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和轻度组的影响因素为年龄、脑卒中发生率、糖尿病病程和低血糖反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轻度和重度组的影响因素为受教育程度、脑卒中发生率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结论:上海市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影响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包括糖尿病相关指标和非糖尿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SD)患者的症状特点及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躯体形式症状筛查量表(SOMS-7)中文版对326例SD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①SOMS-7测评均分最高的5种症状女性患者为:全身乏力或易疲劳、心慌或心里砰砰直跳、头痛、胸闷或心脏周围不适、气短(用力时除外);男性患者为:全身乏力或易疲劳、心慌或心里砰砰直跳、气短(用力时除外)、胸闷或心脏周围不适、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②在腹痛或胃痛(t=2.218)、背痛(t=2.164)、关节痛(t=2.399)、经常便秘(t=4.077)、色斑或肤色改变(t=3.650)、性冷淡(t=3.678)条目上,女性患者得分高于男性(P0.05或P0.01);③出现频率最高的5种症状女性患者为:全身乏力或易疲劳、头痛、心慌或心里砰砰直跳、胸闷或心脏周围不适、气短(用力时除外);男性患者为:全身乏力或易疲劳、心慌或心里砰砰直跳、气短(用力时除外)、胸闷或心脏周围不适、口干;④在性交时痛(χ2=6.443)、经常便秘(χ2=7.383)、色斑或肤色改变(χ2=12.262)、性冷淡(χ2=15.832)、味觉或嗅觉丧失(χ2=3.942)条目上,女性患者的症状出现频率较男性为高(P0.05或P0.01);在小便时痛(χ2=5.58)、频繁大便或腹泻(χ2=3.954)、有尿却排不出(χ2=7.094)、肢体僵硬或强直(χ2=8.093)条目上,男性患者的症状出现频率较女性为高(P0.05或P0.01)。结论:SD患者"全身乏力或易疲劳"出现次数最多,程度最重;女性患者更常出现性、胃肠道抑制、外表、外部感觉等问题;男性患者更常出现泌尿道、胃肠道活跃、肌肉紧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海社区老年抑郁障碍与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MCI)患者之间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学差异。方法:1 068例社区老人中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临床定式检查(SCID)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13例及亚临床抑郁患者7例,共20例作为抑郁障碍组(DD组),并选取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均匹配的aMCI患者20例(aMCI组)及正常老人20名(NC组)作为对照,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的测评。结果:3组在MMSE总分及地点定向力、计算与注意力、三步指令评分,以及MoCA总分、复制图、注意、计算、延迟回忆、时间定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DD组MMSE总分(P=0.034)、计算力与注意力(P=0.009)以及MoCA总分(P=0.002)、计算(P=0.006)、抽象思维(P=0.030)、时间定向(P=0.044)评分明显好于aMCI组。结论:社区老年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较老年aMCI患者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病耻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SMI)对3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其与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80.2%患者有自我病耻感,7.3%为重度。女性患者歧视体验分(2.53±0.62)、价值否定分(2.34±0.47)明显高于男性患者(2.38±0.37,2.07±0.31;P0.01或P0.05);ISMI总分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r=-0.186,P0.01);与年龄(r=0.164,P=0.003)、总病程(r=0.172,P=0.002)、发病次数(r=0.214,P0.001)、症状严重程度(r=0.257,P0.001)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自我病耻感,与一定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因素相关;女性歧视体验、价值否定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 043例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入组的患者中69%流浪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疾病,以皮肤软组织损伤(38%)、传染病(25%)和营养不良(15%)为最多。男性患者皮肤软组织损伤、骨折、感染性疾病伴有率明显多于女性(χ2=51.92,P0.001;χ2=5.82,P=0.016;χ2=8.15,P=0.004);女性患者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χ2=13.42,P0.001)。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普遍伴有躯体疾病,女性患者性病伴发率高,男性患者躯体损伤、感染性疾病伴发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8~12岁儿童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先填写量表再进行访谈的二阶段调查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的7所小学所有3~5年级共3685名学生进行调查,第一阶段应用儿童流调用抑郁评定量表(CES-DC)进行筛查,第二阶段对CES-DC量表总分≥20分的学生应用学龄期儿童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问卷目前版(the Schedule for Affective Disorders and Schizophrenia for school-age children present version,K-SADS)进行面谈,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为金标准做出诊断,共有94.8%的学生完成K-SADS面谈。对于CES-DC〈20分的儿童抽取了1%的样本(29名),同样使用K-SADS进行一对一的访谈,评估方法为盲法,29名儿童中未发现符合抑郁障碍者。结果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1.60%[95%可信区间(95%CI)为1.19%~2.00%],男孩的患病率(2.08%,1.61%~2.54%)显著高于女孩(1.09%,0.75%~1.42%),(χ2=5.40,P=0.020)。8~9岁、10岁、11~12岁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分别为1.23%、1.44%、2.19%,各年龄段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P=0.149)。结论儿童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不高,男孩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比女孩高;在8~12岁各年龄段儿童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50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患糖尿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0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回顾,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的时点患病率为12.9%,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3.21%(OR=4.48,CI=3.43~5.84,P〈0.01)。40—49岁的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增高明显(14.6%vs.3.02%,OR=5.51,CI=3.49~8.70,P〈0.01)。糖尿病发生与年龄、体质量超重及腹型肥胖有关。糖尿病组患者的病程比非糖尿病患者长(Z=-6.989,P〈0.01),接受目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也比非糖尿病患者长(Z=-4.794,P〈0.01)。氯氮平新发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利培酮组与经典药物组(P〈0.01),利培酮组与经典药物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与患者年龄、体质量超重、病程及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有关。氯氮平比利培酮及经典药物可能更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CI认知功能与淋巴细胞及炎症蛋白的关系。方法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36例)、轻度认知障碍(MCI,34例)及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认知正常组,36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炎性蛋白的差异。结果认知正常组、MCI组与AD患者的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中位数依次为10.5g/L、10.6g/L、13.1g/L(χ2=14.28,P〈0.01);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比例的中位数依次为41%、35%、37%(χ2=9.96,P〈0.01);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认知正常组与MCI组的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4,P=0.52),而AD组IgG水平高于MCI组(Z=3.26,P〈0.01)和认知正常组(Z=3.22,P〈0.01);认知正常组TH高于AD组(Z=2.55,P〈0.05)和MCI组(Z=2.95,P〈0.01),而MCI组与AD组的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P=0.86)。结论 IgG可能在AD与MCI、认知功能正常者的鉴别方面具有重要意义;TH水平降低可能是认知功能受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门诊焦虑障碍青少年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的有效性。方法:对儿童青少年门诊就诊的70例13~18岁焦虑障碍青少年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GCBT组和等待对照(WLC)组。GCBT组接受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120 min的GCBT治疗。在治疗前填写自制一般情况问卷,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进行测试。结果:GCBT组共34例完成研究,3个月后的随访有17例参加。WLC组共22例完成8周随访。与WLC组相比GCBT组治疗后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SCARED总分及广泛性焦虑、躯体化、社交焦虑、分离性焦虑因子分呈显著性下降(t=6.24,P0.01;t=4.58,P0.01,t=4.31,P0.01,t=4.17,P0.01)。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发现患者SCARED总分及广泛性焦虑、躯体化、社交焦虑、分离性焦虑因子分呈明显下降趋势(F=11.26,P0.01;F=11.38,P0.01;F=11.01,P0.01;F=20.02;P0.01)。结论:GCBT能有效缓解门诊焦虑障碍青少年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精神病患者日间康复照料机构中的89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接受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同时,给予干预组精神卫生综合干预(健康教育、家庭治疗及技能程式训练)1年。分别在入组时、干预3、6、9及12个月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结果:PANSS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具有组间效应(F=2175.79;P0.001;F=4.74,P0.05);两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具有时间效应(F=29.32、23.07、15.21,P均0.001)及交互作用(F=3.27,P0.05;F=6.06,P0.001;F=3.55,P0.01)。两组MRSS总分、活动能力缺乏、社交能力、目前症状和异常行为评分具有时间效应(F=14.53、12.74、8.58、6.26;P均0.001)及交互作用(F=6.34,P0.001;F=2.47,P0.05;F=8.58,P0.001;F=2.88,P0.05)。两组SDSS评分具有时间效应和具有交互作用(F=10.69,F=5.19;P均0.001)。两组康复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卫生综合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状况及提高社交技能方面优于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