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经股动脉插管至颈动脉后经导管灌注溶栓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随机分为三组:A组灌注尿激酶,B组灌注精制蝮蛇抗栓酶(Svate-Ⅲ),C组静脉滴注Svate-Ⅲ结果A组与B组的总有效率均〉8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中发病24小时内和25~48小时受治者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46.7%,此与A、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证实颈动脉内灌注法治疗急性脑梗塞优于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36条土杂狗自体动脉血10ml,在体外2小时后制成2×2×10mm血凝块,用Seldinger’s方法经皮穿刺股动脉将6.5F端孔多用途导管插入颈内动脉。将已置备血栓凝血块注入脑动脉,在证实已形成脑动脉栓塞后30’、1~7小时经导管分别注入Svate;0.05u/kg或尿激酶0.4万 ̄u/kg,作脑血管造影观察溶栓效果。结果证实Svate-Ⅲ能使血栓栓塞后6小时内脑动脉内血栓栓子溶解,尿激酶则为5小时内可使脑动脉内栓子溶解。对两药治疗脑动脉栓塞疗效及机理作了探讨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紫外线血液辐射疗法(UBI)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远期预后影响和细胞遗传学远期效应,对37例经UBI治疗的患者和6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了为期4.7±0.9年的随访观察;UBI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CA)、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BMN)对比观察;UBI组5例患者治疗前和4.9年后(随访时)CA作自身比较。结果表明:脑出血、脑梗塞UBI组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均>0.05)。脑出血、脑梗塞患者随访时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UB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UBI组与对照组CA、CBMN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UBI组5例患者自身CA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显示,UBI疗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远期预后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活性B细胞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法检测75例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患者脑脊液(CSF)中的活性B细胞(ABL)。结果:感染、脱髓鞘疾病组与CNS其他疾病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1.5%和8.7%,其差别极为显著(P<0.005);病毒性脑炎组与细菌性脑膜炎组的ABL>5%的阳性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现CSF中ABL的出现较IgG早。认为CSF中ABL的检测有助于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6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ACHT)患者、40例其它神经系统疾病(OND)患者及32名正常人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及其抗体(Anti-MBP)含量。结果表明:ACHT组患者血清MBP含量显著高于OND组与正常人组(均P<0.01),ACHT患者中脑挫裂伤组和脑内血肿组血清MBP含量较脑震荡组明显增高(均P<0.01);而OND组与正常人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ACHT组患者血清Anti-MBP含量与OND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提示血清MBP含量对判断颅脑损伤的病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35例无痴呆多发脑梗塞患者(MCI)及30名健康人的血浆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及β-内啡肽(β-EP)含量,同时测定了部分MID和MCI患者脑脊液(CSF)中SS、AVP、β-EP含量。发现MID患者血浆SS、AVP含量比MCI组和健康对照组均降低(P<0.05),且随痴呆程度的加重,其含量有递减趋势。而血浆中β-EP在这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ID组CSF中SS、β-EP含量低于MCI组(P<0.05),而CSF中AVP含量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CSF中AVP含量与痴呆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动态观察了1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期间血浆纤溶活性及GMP-140的变化。结果显示溶栓完毕后即刻血浆纤溶酶原活性(t-PA)和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明显下降(P<0.05),但这些变化持续时间较短,血浆t-PA、PAI活性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后又恢复到溶栓前水平,血浆GMP-140于溶栓完毕后即刻上升,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下降。认为急性脑梗塞早期静脉溶栓期间继发性纤溶增加同时伴有血小板激活,凝血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FCM检测脑梗塞患者(16例腔梗,18例大面积梗塞)颈内静脉(A)和肘静脉(B)的血小板GMP-140,GP53和GPⅡb/Ⅲa。结果:脑梗塞组A和B血中三种GP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非脑血管疾病(CVD)组和健康组B血(P<0.01~0.001);脑梗塞组A血明显高于同组B血(P<0.05~0.005),A/B比值为1.24~2.52,而非CVD组A与B血之间阳性率无显著差异,A/B比值≤1.06;大面积梗塞组A血阳性率高于腔梗组A血(P<0.05),但两组B血无显著差异。提示脑梗塞急性期血小板主要在脑循环中活化,测定A血指标较测定B血更能敏感地反映脑梗塞时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和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了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g)水平,并对其中16例患者尿激酶溶栓后6h的血浆D-二聚体再次检测。结果:脑梗塞患者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伴有AT-Ⅲ降低、Pg升高,溶栓前后结果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激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剂量尿激酶(UK)DSA选择性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动脉导管溶栓组(导管组)和静脉溶栓组(静脉组)各30例,分别动脉导管注射和静脉注射小剂量UK10~20万U,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脑CT检查作出疗效评价。结果导管组临床有效率93.33%,影像学有效率80%,静脉组临床有效率7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UK选择性动脉导管溶栓在72小时内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塞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塞疗效及早期和远期疗效差异的可能机制。方法:54例患者被分为二组,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 24小时、3月分别进行 ESS、Barthel指数和 Rankin评分,比较前后效果。结果:溶栓治疗组对照组在24小时ESS评分无显著异性(P>0.05)但3月后溶栓治疗组疗效明显优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溶栓治疗脑梗塞的远期效比早疗效好,其差异的可能是缺血性神经元顿抑(ischemic neuron stunning)。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40例急性脑梗塞患病RBC-C3bRR和RBC-ICR.CIC,C3等,发现脑梗塞患者RBC-C3bRR(12.71±2.3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8.40±3.61%),P<0.01;RBC-ICR(19.6±2.17%)高于正常对照组(7.10±2.13%),P<0.01。大梗塞灶组(梗塞灶≥2.0cm)RBC-C3bRR低于小梗塞灶组(梗塞灶<1.9cm).RBC-ICR则相反。脑梗塞组CI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C3含量极高,P<0.01。本文对此结果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34例脑梗塞患者紫外线辐射自血回输疗法(UIB)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的变化,同时与对照组(27例)比较。结果为:UIB治疗后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花环率升高(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花环率下降(P<0.01),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提示UIB对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急性脑卒中急性期一氧化氮(NO)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与GCS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生物素链亲和素ELISA法测定了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72h内血清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对出血性卒中同时记录GCS及血白细胞(WBC)计数。结果不论卒中类型,全部患者血清NO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脑出血容积增大递减。脑梗塞及脑出血≤20ml组TNFα有增高趋势(P>0.05),其它各组均显著增高(P<0.01)。全部患者IL-6及IL-8均显著增高(P<0.01)。出血性卒中GCS>8分及GCS≤8分组IL-6、IL-8及血WBC均有显著差异,前者死亡率为3%(1/35),后者死亡率为64%(16/25)。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脑卒中急性期病理生理过程,细胞因子和白细胞早期增高预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37例不同类型的特发性癫痫患者脑脊液(CSF)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特发性强直-阵挛性发作组CSF中GABA水平明显低于单纯部分性发作组和单纯部分性发作继发强直-阵挛性发作组(P<0.05)。服用抗癫痫药物组CSF中GABA含量明显高于未用药组(P<0.001),疾病组CSF中GAB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初步表明特发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与中枢神经系统内抑制性氨基酸递质水平过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POE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D)和脑梗塞(CI)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20例VD、24例CI及24例健康老年人的APOE基因型。结果VD和CI患者ε3频率均降低(P<0.05),ε4频率均升高(P<0.05),而两组患者间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ε4与血清APOE、APOB、TC、LDL-C正相关,与APOA、HDL-C负相关。结论APOE多态性与VD和CI的发病机制有关,其在这两种疾病中的作用可能相似。  相似文献   

17.
35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视听体感及脊髓传导速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5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脊髓传导速度(SCCV)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SCCV异常率最高(71.4%),其中以胸腰髓同时受损的发生率最高(72.0%);BAEP最低(51.6%);28例同时作了四项诱发电位,以两项异常的发生率最高(35.7%),同时发现上下肢神经SEP近场电位异常比例高,上肢神经N20为60.7%、下肢P38为79.4%;BAEP以Ⅴ波及Ⅲ~Ⅴ>Ⅰ~Ⅲ异常率最高,分别为40.6%、34.4%。认为诊断MS应首选SCCV,并应同时作两项以上的诱发电位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MRIBAEP对脑干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及BAEP与脑干病损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2例脑干病变的患者同时进行了CT、MRI及BAEP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lasgowcomascore,GCS)及神经功能缺损评从(SSS)。根据BAEP检查结果分为3组:Ⅰ组:BAEP正常组;Ⅱ组BAEP异常或双侧不对称,但各波存在;Ⅲ组:除Ⅰ波外,其余各波消失。病后3月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价。结果:脑干病变CT阳性率53.13%,MRI阳性率90.62%,BAEP阳性率84.38%。MRI及BAEP阳性率高于头颅CT,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及Ⅱ组患者GCS计分高于Ⅲ组,SSS评分低于Ⅲ组,Ⅲ组的患者均预后不良,与Ⅰ组及Ⅱ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RI和BAEP对脑干病变异常率较高,若同时进行MRI和BAEP检查阳性率达100%;BAEP是判断脑干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较为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CT为阴性的病人,进行了BAEP和TCD检查,异常率为83.8%和70.3%,(P>0.05),主要异常表现分别为:Ⅲ—Ⅴ>Ⅰ─Ⅲ间期,Ⅰ/Ⅴ波幅比>1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证明BAEP、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进行临床检查,结果表明:脑外伤组和正常组的左、右侧中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脑外伤组BAEP中波Ⅴ、IPLⅡ-Ⅴ与GCS记分呈负相关性较大,对BAEP的波Ⅴ结果采用重复性(REP)评分方法评价与GCS关系,随着REP评分指标的升高,GCS秩和均值呈下降趋势;颅脑外伤部位与BAEP有一定关系,颞叶损伤的BAEP中Ⅱ-Ⅴ,Ⅰ/Ⅴ变化最为明显。Ⅲ-Ⅴ是颅脑损伤患者中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