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49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2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糖尿病(DM)患者的慢性并发症现状进行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9年3—12月青岛市城阳区参与“三高共管”项目的8个辖区街道的DM患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按有无慢性并发症将患者分为2组,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人体测量学等指标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DM患者的特点,并对DM慢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随机抽取DM患者26090例进行调查,其中男12560例,女13530例,有慢性并发症者18950例,无慢性并发症者7140例;肥胖、文化程度低、血糖控制欠佳、遵医嘱行为差、合并基础疾病的DM患者更容易出现并发症。亚组分析表明,女性DM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和眼科疾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越高,DM病程越长,DM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患者慢性并发症越多,则人均治疗费用越高,年住院次数越多,住院时间越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DM病程、HbA1c、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24 h尿蛋白定量、文化程度、规律服药程度、规律测量血糖程度均是DM慢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青岛市城阳区DM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尽早明确危险因素有助于防治DM慢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体受体2型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及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10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进行。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后6,24,48,72h,7d及假手术6组。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中等量(50μL)自体动脉血脑出血模型,分别对脑出血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进行动态行为学评分,观察脑损伤程度;用干-湿重法行脑含水量测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用单克隆补体受体2型抗体检测病灶周围脑组织补体-受体2型表达。结果: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均于48h达到高峰,补体受体2型的表达高峰为24~48h,即补体受体2型表达与脑水肿及脑损伤存在时间上相关,且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体受体2型在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的形成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脑细胞功能保护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了实验学数据。  相似文献   
3.
刘怀军  陈薇  刘瑞春  李春岩  王勇  李林芳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6):174-177,F0003
背景:近年来,吉兰-巴雷综合征和眼肌麻痹-共济失调-无反射综合征屡有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受累部位包括视神经、脑干和小脑。眼肌麻痹-共济失调-无反射综合征患者的脑干和脊髓小脑束发现MRI异常信号。因此建立空肠弯曲菌感染后脑炎的动物模型并通过影像学、免疫学及病理学等方法手段探讨其形成机制是实验出发点。 目的:建立空肠弯曲菌penner 4型感染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动物模型。 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神经内科。 材料:实验于2003—08/12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分子影像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大耳白兔1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对照组5只。 方法:实验组于第1周将空肠弯曲菌灭活菌液与等体积的完全弗氏佐剂对抽充分乳化后,分别于双腋窝、双腹股沟及背部脊柱旁皮下多点注射免疫,每处1mL,每只总量5mL。以后每2周以单纯空肠弯曲菌灭活菌液腹腔注射加强免疫,每只每次总量5mL,共5次。对照组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空肠弯曲菌菌液,注射方法及时间与实验组完全相同。评价方法:①症状与体征:观察动物精神状态、饮食、尿便及肢体活动状况等。②血清学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动物血清中抗空肠弯曲菌抗体、抗IgG型GM1抗体及髓鞘碱性蛋白含量。③影像学观察:使用TOSHIBA 1.5T磁共振成像设备分别于每次免疫前随机抽取两组实验动物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像,扫描参数为500/15ms(TR/T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12加权像,40(30/108ms(TR/IE);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参数为10000/120ms(TR/TE),翻转角90&;#176;,以上扫描层厚4.0mm,层间距0.8mm。④组织学检查:发病动物于初次免疫后4周经心脏灌注致死,立即开颅取视神经、部分白质、海马、脑干、小脑及颈、胸,腰各段脊髓,固定于40g/L甲醛溶液,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坚固蓝染色及髓鞘碱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免疫后10周于实验组内随机选取5只及对照组5只以同样方法获得组织学标本。 主要观察指标:症状与体征;动物血清中抗空肠弯曲菌抗体、抗IgG型GM1抗体及髓鞘碱性蛋白含量;影像学观察;组织学观察。 结果:纳入动物15只,14只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中1只动物于免疫后4周时死亡。①实验组1只动物于免疫后2周出现精神症状及肢体活动障碍。②实验组动物血清抗空肠弯曲菌-IgG抗体滴度在2-4周达到高峰,自第2周起,实验组动物血清A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1.923&;#177;0.403,0.973&;#177;0.633,P〈0.05)。IgG型GMI(A值)在第8周时明显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0.115&;#177;0.042.0.097&;#177;0.039,P〉0.05)。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A值)均在第8周时显著上升(0.134&;#177;0.041)。③影像学检查发现实验组动物在免疫后2~4周出现不同程度的颅脑MRI异常信号。④组织学改变见实验组动物脑干,延髓、颈髓、胸髓及腰髓等部位髓鞘肿胀,未见炎细胞浸润及髓鞘脱失。对照组上述部位均未见明显改变。 结论:空肠弯曲菌Penner 4型可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24例进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2例采用硬膜外阻滞镇痛组,研究组62例采用针刺联合硬膜外阻滞镇痛,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后30min、1h以及产妇宫口全开VAS评分情况,并比较患者催产素用量、镇痛用药量、分娩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分娩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硬膜外镇痛用药量为(21.2±6.4)ml高于研究组镇痛用药(17.1±4.3)ml;对照组催产素用量为(22.7±1.8)U,高于研究组的(20.1±5.2)U。结论:针刺联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可减少镇痛药物和催产组的用量,安全性和镇痛有效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5.
李春岩 《中医杂志》2011,52(7):626-627
1病历摘要张某,男,38岁。主因发热10天入院。患者2009年11月19日去非洲访问,在肯尼亚期间曾被蚊子叮咬,当时未在意。11月25日突然出现寒战,发热,体温39.5℃以上,伴头痛,自服解热镇痛药可暂时汗出热退,旋即发热又起。12月1日回国后曾去几家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6.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皮质下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研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皮质下梗死的发病机制。 方法 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研究8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皮质下梗死的形态学表现,以及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的相关性。 结果 86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皮质下梗死的患者,63例(73.3%)呈多发性病灶,主要累及内交界区及半卵圆中心。TCD监测到14例(29.8%)皮质下梗死患者的微栓子,其中13例为多发性病灶,多表现为半卵圆中心梗死(P<0.001)、皮质播散性小梗死(P<0.001)以及多发性脑梗死(P<0.02)。结论 动脉-动脉栓塞与血流动力学低灌注的共同作用是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皮质下多发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内交界区梗死、半卵圆中心梗死为不同发病机制的两种梗死类型,后者与栓塞机制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相关空肠弯曲菌(C.jejuni)waaF基因核酸及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方法选取3株致GBS C.jejuni菌株,提取其基因组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以NCTC11168序列为参照进行比对,分析waaF基因碱基及相应氨基酸突变、二级结构变化,计算遗传距离。结果 3株致GBS C.jejuni waaF基因均由960个碱基构成,相同碱基突变位点有5个,1081462位zhanxingT→A,lulei、qiaoyuntaoT→G导致相同氨基酸改变:185位D→E,该位点导致α螺旋结构的改变。3株致GBS C.jejuni waaF基因遗传距离较小。结论 GBS相关C.jejuni菌株waaF基因序列存在相同碱基及氨基酸突变及二级结构变化,这可能与C.jejuni致GBS能力的改变相关。河北地区致GBS的C.jejuni在进化上存在聚类现象。  相似文献   
8.
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合科葱属植物的鳞茎,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大蒜素是大蒜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总称,为多种烯丙基有机硫化物复合体。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选择性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成年发病,患者多在首次出现症状后的3~5年内死于呼吸衰竭,多数国家ALS的患病率为5/10万~7/10万,并且近年有上升的趋势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大蒜素中的烯丙基硫化物的抗氧化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提示其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方面有利用的可能。此篇综述就大蒜素中的活性成分在ALS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河北汉族人群NQO1基因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09例河北汉族人群NQO1基因多态性。结果河北汉族人群NQO1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具有代表性。NQO1C/C、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2.97%、55.98%、21.05%。NQO1基因多态性无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结论河北汉族人群NQO1基因存在多态性,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相关报道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人群NQO1基因的遗传特征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选择性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脊髓器官型培养模型基础上,以Ⅱ相酶诱导剂CPDT进行干预,观察其是否对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制备选择性运动神经元损伤模型,以不同浓度的CPDT进行干预,电镜观察各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模型组运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内线粒体结构异常、脊髓组织MMP下降。而经CPDT干预后,线粒体形态明显改善、MMP明显升高。结论CPDT对选择性运动神经元损伤模型中的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